“但是,好像有点不太对啊因为这个时候,英国的航海条例并没有废除啊,这个条例规定,从英属殖民地运输货物到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者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殖民地时,必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那所以这个条例哪里是自由贸易呢,这分明就是垄断贸易嘛”岳小川介绍道。

    除了张道弘点头之外,其他人都是面面相觑,包括孔姐夫宋舅舅在内。

    “我帮小川补充一下,刚刚小川说的这个航海条例,是1651年针对荷兰商人制定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挑战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的全球海洋霸权,果然,条例制定的第二年就爆发了英荷战争,后来连续打了四次,直到1784年,前前后后持续了130多年。”张道弘补充了一句,然后示意岳小川继续。

    “谢谢张校长帮我补充完善,没错,就是这么个时间节点,1784年第四次英荷战争中荷兰惨败,战后3年,1787年荷兰爆发内乱,大量资本外逃,不久之后全球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被伦敦取代。”岳小川接着说道:“对于英荷战争和航海条例,亚当斯密是绝对支持的。”

    所有人表情不一,三个年轻人还好,但是宋子安显然对岳小川的这套污蔑灯塔国的说辞有些不高兴,但是碍着校长和两位兄长的面子,他又不好发作。

    至于反驳和据理力争,宋子安对这段历史不熟。

    简单梳理一下英荷战争的130多年,这也是英国从蕞尔小邦跃迁成为全球首席的时期。

    先说1651年时期的荷兰,这个面积仅有4万平方公里的低地国家,原来是西班牙的属地,1609年才彻底独立。

    低地国家的地理特点,使得荷兰造船业有着传统优势,仅仅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就有几十家造船厂,最多时全国可同时开工建造几百条船,规模优势使得其船只造价比欧洲其它国家便宜一大截子,英国算是造船技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成本也要比荷兰高出将近一倍。

    巨大的优势使得荷兰鼎盛时期商船队占全球运力的三分之一,欧洲商船总吨位的75以上,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将波罗的海沿岸的粮食运往地中海,将中欧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以及西班牙的水果运往北欧。

    从葡萄牙人手里获得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之后,1602年荷兰商人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和东南亚建立起武装商队,在爪哇和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1619年荷兰在东南亚建立殖民据点巴达维亚,然后向西控制苏门答腊,向东控制马鲁古香料群岛,在东亚地区占领台湾后继续北上,占据了日本长崎。

    1648年,荷兰在非洲占领好望角,在南美占领了安的列斯群岛的一部分,在北美以哈德逊河为基础建立殖民地,纽约就是当时开始建设的,那时候叫新阿姆斯特丹。

    再看1651年时期的英国,经过1640年到1649年的内战,护国公克伦威尔上台后将陆军扩充到3万,将海军主力舰从40艘扩大到120艘,并且通过与丹麦签订条约,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从而掌握了这一地区的贸易优势。

    按照英国国内制定航海条例和发动战争时候的宣传口径,称荷兰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水产品并再将这些产品在英国市场上高级出售牟取暴利,因此对其进行制裁。

    1652年5月,英国攻击荷兰商船,结果引发大规模的船舰行动,正式宣战后英国海军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组织舰队护航,双方海战逐渐由封锁**的贸易战发展为主力舰队间争夺制海权的决战。

    1653年8月,荷兰集中海军力量与英国决战被击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制海权,使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瘫痪。

    荷兰通过厄尔巴岛海战、里窝那之战的胜利使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完全陷入瘫痪状态。经过在地中海特别是大西洋的诸次战斗,英国也同荷兰一样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于是同意进行和平谈判。

    1654年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认输并承认航海条例。根据合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并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荷兰领悟到船舰上的弱势而开始各个重大的造船计划,在各地开始建造风帆战列舰,英国也积极升级军舰,酝酿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扩张。

    1663年,英国“皇家非洲公司”进攻荷兰在西非的殖民地,并于1664年占领,打破了荷兰人对象牙、奴隶和黄金资源的垄断,同时在北美,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海军远征队攻占并改名为纽约。

    1664年8月,荷兰海军反攻并收复西非据点,双方于1665年正式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