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文,9岁。

    “爸,我们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客观评价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电影。”

    “你要去看电影?”

    袁长文:“不,我已经写完了,想让你看看,是否客观。”

    “不用看了,肯定,不客观。”

    袁长文:“爸,你看都没看,就下结论。”

    “很简单,如果客观评价一部电影,那么能讲的很少。比如,这部电影的时间长度。这部电影98分钟,好了,你就没有更多可说的了。如果你说,98分钟有点短,那么这就不是客观评价,而是你的主观判断。

    你可以评价这部电影的配乐采用了什么音符节拍,但你不能说这个旋律突兀还是协调,因为这同样是主观判断。你可以评价电影里的人物有哪些演员,但你不能说演员是好是坏,因为这依旧是主观范畴。

    现在,请告诉我,你的文章里,有多少是客观评价,又有多少是主观判断?”

    袁长文:“额……全部都是主观判断……但按照你这样讲,那些影评人的评论都不是客观的咯。”

    “对啊。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某个影评人的评价很客观。是大家都不理解什么叫做客观吗?那些评论,怎么可能是客观的呐?我很难相信,大家都是弱智吗?”

    袁天佑重新拧好帕子,重新擦拭那片已经擦拭过的叶子。

    袁长文:“那按照你的说法,就不要评论咯?就没法评论咯?”

    袁天佑:“对啊,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去评论。把一个东西拆开了,各个部分详细评论。这样那样,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评论,但全部都是主观判断。而且,这种拆开了细说,看起来很详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整体带来的感受。就像,我不需要知道橘子的酸度,也不需要知道橘子的营养成分,更不需要知道橘子什么果皮厚度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玩意。什么都不分析,咬下去,那带来的感受,就足够了。

    因为那一瞬间的感受,已经包含了所有。你拿着橘子的感受,你看着橘子的感受,你闻着橘子的感受,你咬下的感受,你品尝到的感受,这些全部汇聚在一起,形成总体的感受。

    这玩意,没法描述,也不需要描述。当你去分析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这种感受。就像你的影评,你已经错过去欣赏这部电影,完全放空的去欣赏,完全任由电影各方面的感受叠加在你体内。

    你脑子里只有那些数据,只有那些判断。什么光线运用什么镜头节奏,你自己的思考,阻碍了电影进入到你体内。当然,如果你更喜欢通过自己的评价来获取别人对你的关注,那么当我没说。”

    …………

    密室。

    “哟,你们都醒啦。看来药效不错嘛,你们都睡到现在才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