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祈祷
尽管林恩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要求过,“屠夫”仍自作主张地让他拿出驳壳枪,然后照着在之前那个村子里休息时的样子把枪拆解成零部件,把他认为有问题的击锤拿给穿着旧式德军制服的“老铁匠”看。
这“老铁匠”接过击锤左右瞧了瞧,嘟嘟咕咕地对“屠夫”说了些什么。他点点头,把剩余的零部件一并给了对方,然后撩起袖口给林恩看自己的手表。表盘所指的时间是五点二十五,“屠夫”紧接着用手指分别作出六的手势,又指了指表盘上相应的那一格,林恩便猜出他是在说六点可以修好。
只要苏军不抢着前来进攻,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林恩还是等得起的,他连忙向“屠夫”点头示意。这名党卫军中士原本打算离开,可他看了看林恩那破了个口子的钢盔,又转头看了看店铺里的那些“金属废品”,一声不吭地独自走入店中。在那堆金属垃圾中拣出一个钢盔,转过身给林恩做了个手势。林恩愣了一下,赶忙摘下自己的钢盔拿进去。
一顶好钢盔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够救人一命,可是从“屠夫”手里接过那顶钢盔时,林恩突然犹豫起来。虽然它看起来完好无缺,但战场的经历告诉林恩:这十之八九是属于阵亡士兵的。
对鬼神之论不甚感冒,自小算起胆子也不小,可是林恩心里对这种“遗物”还有些抵触,又不好辜负了“屠夫”的好意,拿着钢盔站在那里矛盾重重。也不知是没注意林恩的表情,还是压根不想理会这家伙的矫情,“屠夫”随即往外走去。
林恩没辙,只好把钢盔先挂在腰带上走出铺子。他们继续沿着先前的方向走,最终来到了教堂前的圆形小广场——林恩第一眼看到这镇子时就注意到的地方。这广场中央并没有如林恩想象的那样建有喷泉池,地面所铺的鹅卵石在居民经年累月的踩踏下颇为光滑,而此时广场周围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德军士兵,似乎还按照各自所属部队的区别分了群。“屠夫”拦了一名士兵问了两句便带着林恩往教堂右边走,那里有二十多名军人聚集在一栋窗户玻璃已经完全破碎的民居前,他们基本上都是神情黯然、浑身泥污,一看就像是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走到一名留着上唇胡的尉官前,“屠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对方也同时致以军礼。从两人接下来交谈的语气和神情来看,相互之间肯定是认识的。想来这群人和自己是隶属于同一支部队的,团、营、连或是排级?想着一路上九死一生的经历,林恩非常肯定地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而倒数第二个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答案这会儿对林恩来说似乎并不重要,“屠夫”和年龄相仿的党卫军尉官交谈了一分多钟,转头看了看教堂,之后的一句话是以疑问句的口吻结束的,尉官回头看了眼教堂,语气平和地答了话。“屠夫”点点头,转头对着林恩说话,随即又意识到这家伙现在耳朵不灵光,便朝教堂方向努了努嘴。林恩想着他大概是叫自己一同去教堂祈祷,虽然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灵魂穿越这档子事总多少和造物主有些关系。于是点点头,跟着“屠夫”朝那哥德式建筑走去。
在欧洲,教堂往往是一座城镇最宏伟的建筑,而信教者的比例据说也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三大洲。宗教在这里盛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但也只有一些神学家和历史学家有兴趣去追根溯底。在林恩看来,宗教信仰无非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是人们面对现实缺陷时克服困难的思想支柱。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一个人始终处于无法自拔的生活苦痛,信仰或将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走进教堂的门廊,灰色的拱柱与墙体顿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林恩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只是笨重的皮靴踩在石板地面上依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这座教堂并没有旅游卫视介绍的著名教堂那般恢弘,窄而长的主厅甚至给人一种局促之感,两列靠背长椅从进门处一直延伸到最前方的祭台下,看过去估计也就够容纳四五百人,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全镇的居民前来做礼拜、参加婚礼或洗礼时的拥挤场面。这会儿长椅上只零散地坐了二三十个人人,看过去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制服的军人。他们有的躬背抱头,有的双手合十地望着基督像,还有的只是身板端直地坐着,军帽和钢盔莫不放于一旁。
和“屠夫”一样,林恩进入教堂时摘下了布制便帽并把武器搁在门外。两人一直沿长椅之间的通道往里走,和“屠夫”表现出来的虔诚所不同,林恩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德国普通小镇的教堂:高耸的穹窿顶上绘满了色彩艳丽的壁画,沿着中线吊下六个样式古朴的水晶灯,而从穹顶下沿到拱柱上部之间是两排并不完全连在一起的窗户,它们用大块的彩色玻璃镶嵌而成,有的已经破碎脱落。恰逢最后一抹残阳照在西面的窗户上,形成了神奇的光晕效果,也使得整个教堂笼罩在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之中。
走到正数第三排,“屠夫”停住脚步,挪进右侧靠墙的位置坐下。这会儿林恩才注意到前方神台供奉的耶稣像并不是最常见的“耶稣受难”。这里的耶稣穿着洁白的袍子,以平和仁慈的目光展开双臂,像要拥抱自己的子民们,又像是把祝福撒满人间。对于刚从战场上浴血归来的人而言,这是神爱的怀抱,是可以躲避风暴的港湾,是能赎去世俗罪孽的神圣之所。
想着“屠夫”这时候或许更希望一个人清静一下,林恩便在同一排选了左侧的位置,将钢盔和军帽轻轻放在长椅上,然后缓缓坐下。没有飞机和装甲车辆的轰鸣,没有炮火枪声的咆哮,甚至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这样特殊的环境让林恩的心绪很快就平静下来,有那么一会儿,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过去几十个小时的炼狱经历,忘记了那些以各种方式死去的同伴们,忘记了那些被自己射杀的敌人。然而片刻之后,那不忍回首的一幕幕还是如走马灯似地在林恩脑中盘旋,他抬头正视前方,雪白如瓷的耶稣像就静静矗立在神台上,他半睁着眼睛,既不惊讶,也不悲哀,以包容一切的胸怀看待这世间的血腥杀戮,张开的手臂从肩部开始有一个向下的幅度,恰彰显了神对凡人的垂怜。
侧头看了眼“屠夫”,他把额头放在了前排长椅的靠背上,双手合十地置于膝盖上,紧闭着双眼,口中似乎念念有词。
是在为自己赎罪么?就林恩所见,这位党卫军中士对下属的粗暴态度只是行事风格的体现,根本算不上恶劣行径,而且在许多小细节上都展现出了他对同伴的关怀和照顾,至于他所杀死的对手,算起来似乎还不及林恩多。
是在为自己祈祷么?战场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刚硬的作战方式并不意味着比其他人先死,三天来的激烈战斗,死在战壕底部的士兵不计其数,如峻松般挺拔的人却熬了过来,伟大的战神似乎在冥冥中庇佑着最勇敢的战士。
世间最难猜透的就是别人的心思,何况是不苟言笑的“冰人”。林恩放弃了揣测的企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低下头、闭上眼,双手十指紧紧相扣,向着他从未祈祷的神郑重祈祷……
尽管林恩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要求过,“屠夫”仍自作主张地让他拿出驳壳枪,然后照着在之前那个村子里休息时的样子把枪拆解成零部件,把他认为有问题的击锤拿给穿着旧式德军制服的“老铁匠”看。
这“老铁匠”接过击锤左右瞧了瞧,嘟嘟咕咕地对“屠夫”说了些什么。他点点头,把剩余的零部件一并给了对方,然后撩起袖口给林恩看自己的手表。表盘所指的时间是五点二十五,“屠夫”紧接着用手指分别作出六的手势,又指了指表盘上相应的那一格,林恩便猜出他是在说六点可以修好。
只要苏军不抢着前来进攻,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林恩还是等得起的,他连忙向“屠夫”点头示意。这名党卫军中士原本打算离开,可他看了看林恩那破了个口子的钢盔,又转头看了看店铺里的那些“金属废品”,一声不吭地独自走入店中。在那堆金属垃圾中拣出一个钢盔,转过身给林恩做了个手势。林恩愣了一下,赶忙摘下自己的钢盔拿进去。
一顶好钢盔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够救人一命,可是从“屠夫”手里接过那顶钢盔时,林恩突然犹豫起来。虽然它看起来完好无缺,但战场的经历告诉林恩:这十之八九是属于阵亡士兵的。
对鬼神之论不甚感冒,自小算起胆子也不小,可是林恩心里对这种“遗物”还有些抵触,又不好辜负了“屠夫”的好意,拿着钢盔站在那里矛盾重重。也不知是没注意林恩的表情,还是压根不想理会这家伙的矫情,“屠夫”随即往外走去。
林恩没辙,只好把钢盔先挂在腰带上走出铺子。他们继续沿着先前的方向走,最终来到了教堂前的圆形小广场——林恩第一眼看到这镇子时就注意到的地方。这广场中央并没有如林恩想象的那样建有喷泉池,地面所铺的鹅卵石在居民经年累月的踩踏下颇为光滑,而此时广场周围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德军士兵,似乎还按照各自所属部队的区别分了群。“屠夫”拦了一名士兵问了两句便带着林恩往教堂右边走,那里有二十多名军人聚集在一栋窗户玻璃已经完全破碎的民居前,他们基本上都是神情黯然、浑身泥污,一看就像是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走到一名留着上唇胡的尉官前,“屠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对方也同时致以军礼。从两人接下来交谈的语气和神情来看,相互之间肯定是认识的。想来这群人和自己是隶属于同一支部队的,团、营、连或是排级?想着一路上九死一生的经历,林恩非常肯定地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而倒数第二个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答案这会儿对林恩来说似乎并不重要,“屠夫”和年龄相仿的党卫军尉官交谈了一分多钟,转头看了看教堂,之后的一句话是以疑问句的口吻结束的,尉官回头看了眼教堂,语气平和地答了话。“屠夫”点点头,转头对着林恩说话,随即又意识到这家伙现在耳朵不灵光,便朝教堂方向努了努嘴。林恩想着他大概是叫自己一同去教堂祈祷,虽然个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灵魂穿越这档子事总多少和造物主有些关系。于是点点头,跟着“屠夫”朝那哥德式建筑走去。
在欧洲,教堂往往是一座城镇最宏伟的建筑,而信教者的比例据说也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三大洲。宗教在这里盛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但也只有一些神学家和历史学家有兴趣去追根溯底。在林恩看来,宗教信仰无非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托,是人们面对现实缺陷时克服困难的思想支柱。信则有,不信则无,当一个人始终处于无法自拔的生活苦痛,信仰或将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走进教堂的门廊,灰色的拱柱与墙体顿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林恩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只是笨重的皮靴踩在石板地面上依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这座教堂并没有旅游卫视介绍的著名教堂那般恢弘,窄而长的主厅甚至给人一种局促之感,两列靠背长椅从进门处一直延伸到最前方的祭台下,看过去估计也就够容纳四五百人,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全镇的居民前来做礼拜、参加婚礼或洗礼时的拥挤场面。这会儿长椅上只零散地坐了二三十个人人,看过去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制服的军人。他们有的躬背抱头,有的双手合十地望着基督像,还有的只是身板端直地坐着,军帽和钢盔莫不放于一旁。
和“屠夫”一样,林恩进入教堂时摘下了布制便帽并把武器搁在门外。两人一直沿长椅之间的通道往里走,和“屠夫”表现出来的虔诚所不同,林恩是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德国普通小镇的教堂:高耸的穹窿顶上绘满了色彩艳丽的壁画,沿着中线吊下六个样式古朴的水晶灯,而从穹顶下沿到拱柱上部之间是两排并不完全连在一起的窗户,它们用大块的彩色玻璃镶嵌而成,有的已经破碎脱落。恰逢最后一抹残阳照在西面的窗户上,形成了神奇的光晕效果,也使得整个教堂笼罩在神秘而又庄重的氛围之中。
走到正数第三排,“屠夫”停住脚步,挪进右侧靠墙的位置坐下。这会儿林恩才注意到前方神台供奉的耶稣像并不是最常见的“耶稣受难”。这里的耶稣穿着洁白的袍子,以平和仁慈的目光展开双臂,像要拥抱自己的子民们,又像是把祝福撒满人间。对于刚从战场上浴血归来的人而言,这是神爱的怀抱,是可以躲避风暴的港湾,是能赎去世俗罪孽的神圣之所。
想着“屠夫”这时候或许更希望一个人清静一下,林恩便在同一排选了左侧的位置,将钢盔和军帽轻轻放在长椅上,然后缓缓坐下。没有飞机和装甲车辆的轰鸣,没有炮火枪声的咆哮,甚至听不到人们说话的声音,这样特殊的环境让林恩的心绪很快就平静下来,有那么一会儿,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过去几十个小时的炼狱经历,忘记了那些以各种方式死去的同伴们,忘记了那些被自己射杀的敌人。然而片刻之后,那不忍回首的一幕幕还是如走马灯似地在林恩脑中盘旋,他抬头正视前方,雪白如瓷的耶稣像就静静矗立在神台上,他半睁着眼睛,既不惊讶,也不悲哀,以包容一切的胸怀看待这世间的血腥杀戮,张开的手臂从肩部开始有一个向下的幅度,恰彰显了神对凡人的垂怜。
侧头看了眼“屠夫”,他把额头放在了前排长椅的靠背上,双手合十地置于膝盖上,紧闭着双眼,口中似乎念念有词。
是在为自己赎罪么?就林恩所见,这位党卫军中士对下属的粗暴态度只是行事风格的体现,根本算不上恶劣行径,而且在许多小细节上都展现出了他对同伴的关怀和照顾,至于他所杀死的对手,算起来似乎还不及林恩多。
是在为自己祈祷么?战场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刚硬的作战方式并不意味着比其他人先死,三天来的激烈战斗,死在战壕底部的士兵不计其数,如峻松般挺拔的人却熬了过来,伟大的战神似乎在冥冥中庇佑着最勇敢的战士。
世间最难猜透的就是别人的心思,何况是不苟言笑的“冰人”。林恩放弃了揣测的企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低下头、闭上眼,双手十指紧紧相扣,向着他从未祈祷的神郑重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