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能否像持有不同信仰的种族一样并存?
如果不能击败苏联,未来该何去何从?
假若苏联并没有掌握原子技术,真正的核敌人是一半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半隐于黑暗之中的北欧帝国,而这个敌人又随时可能不择手段地对盟国进行核反击,战争方向又当如何调整?
这类问题可不是昔日林恩换位思考时在草稿纸上写下的随笔,自从“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宣布**以来,挪威以及美英法等盟军联合部队的数次征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自由帝**力之强盛引发了外界的全面猜想,尤其是在美国,舆论观点分为几大派系,围绕战争前景在报刊、电台乃至官方场合展开综合论述与激烈争辩。不知不觉间,盟国对苏宣战已经快有两年了,纵然政客们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预期,军火商和大财团也赚了个钵满盆溢,纵然美利坚国力雄厚,战争刺激极大地消除了失业和贫困,整个国家如同一部高效的机器飞速运转,反战的声音仍愈发强烈。人们倦怠于无止尽的军事报道,麻木于日复一日的战时管制,更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阵亡通知书感到畏惧和绝望——在民心动摇之内患与作战不利之外忧的联合冲击下,两次世界大战的头号赢家,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终于出现了动摇!
在大洋彼岸,西方盟国的另外一个支柱国家,英国,也面临着和美国相似的困扰。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更糟,接连两场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日不落帝国在此前百年间积累的财富,民众生活条件每况愈下,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除了将数十万英国大兵送入军人墓园,除了让一架架造价不菲的重型轰炸机变成废铁,大不列颠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收获,反而令陆军将领和官兵们丧失了信心和尊严,而北欧帝国是否承袭第三帝国的黑暗力量并没有引起英国民众的尖锐关注——即便这些顽固不化的邪恶家伙重新执掌德国政权。重建一支足以威胁英伦的海军也够他们耗上一代人的时光了。
进攻与防御、轰炸和被轰炸,大规模战争使得波兰人早已陷入身心极度虚乏的境地,再加上法国这个不那么靠谱的盟友国内政局动荡,盟国阵营的状况看起来比战线那头的对手更加糟糕,光看各国主流报刊的新闻和评述,这场战争似乎很快会以无果而终的方式迎来结局。基于类似的判断,德国防卫军的将领们普遍持被动等待的心态。只要东西方阵营和平结束战场,部署在东欧前线的百万德军将士就能顺利返回德国,多数人都将退出现役回归平民生活,未来的德**队将视欧洲格局削减到适当的规模,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兵器质量和兵员素质上。
在林恩看来,同僚们的这些设想就像是一个孩童对明日生活的规划,懵懂、天真、幼稚。更为关键的是,一旦西方盟国和苏联平息战端。国际格局对北欧帝国的生存是极其不利的,重返德国要跨越的将不仅仅是波涛汹涌的北海,更是新仇旧恨的联手绞杀!
在不具备超凡人格魅力的情况下。林恩仅仅通过语言上的沟通还愿不足以劝服握有军权的将领们,这样一来,他只好动用第7编遣战队来制造“动因”。不久之后,接连多艘从德国本土向波兰前线运送军事补给的船只在海上沉没,又有德国渔船和挪威货轮在德国北部海域目测到潜艇出没,在媒体舆论的诱导下。德**民误以为己方船只皆是被苏联攻击潜艇所击沉。紧接着又有谣言称一艘满载德**人的运兵船遇袭沉没,数百名官兵无一生还。德国政府和国防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波,但坏消息就像是海浪一波接着一波,波兰前线又传来德**队御寒补给匮乏而导致非战斗减员的传闻,德军部队在盟军战线受到各种歧视的状况经人为放大再次挫伤了德国民众的自尊心。在复兴党的暗中运作下,德国东部和南部相继爆发了抗议浪潮,虽然内阁和军队有意采取怀柔策略,怎奈善于煽风点火者借机扩大了德国民众与盟国驻军之间的矛盾,一系列人为冲突乃至伤亡事件激化了民众的愤怒情绪,盟国高层也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们勒令德国在限定时间内平息事态,否则将强行解散德国政府,恢复全面军事占领——这种有失理智的威胁让相当一部分德国将领感到难以忍受。这个时候,当林恩再次进行私下游说,将领们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林恩的努力意义非凡,但最终促使德国政府和军队转变战略大方向的却是外部形势的变化。在北斯堪的纳维亚,盟军的攻势依然难奈恶劣天气和强悍对手的联袂防御,但随着战斗的积累,他们还是捕获了一批效忠自由帝国的将士,其中不乏校官级别的中高级军官。尽管这些人的意志出乎意料地坚定,但严酷的审讯手段还是撬开了一部分人的嘴,加上对个人身份资料的核实,盟国掌握到了不少关于自由帝国真实情况的证据。美英高层单独商议后决定以官方名义对外公布这一发现,以此号召全世界共同抵制和扼杀这股极其危险的法西斯势力。如果是在1946年东西方阵营大打出手之前,这样的号召铁定会获得广泛支持,然而这场持续浩大的战争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正义的理解,而原子弹武器所造成的惊人伤亡让许多人投鼠忌器,唯恐消灭行动会招来可怕的报复。结果,美英听到的只是一片哗然,仅有法国、波兰、荷兰、挪威这几个二战时期深受压迫的欧洲国家支持一劳永逸的武力解决,但他们已经出兵参与北方作战行动,单纯的声援或部分增兵根本无益于战局的变化。
美英高层或许没有料到,他们的爆料反而让“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抛开了道义的负担,亦透过世界舆论的平淡反应看清了形势。特隆姆瑟发出了全球通电,宣布目前保卫自由帝国的确实是前第三帝国的武装人员,但他们为的不是索取昔日失去的领土,而是在谋求一条自由的生存之路。在帝国元首这个敏感而微妙的问题上,美英方面没有揭露,自由帝国在通电中也只字未提。即便如此,数日之内交战双方的官方言论已经足够在局部地区造成轰动——德国首当其冲,经过了短暂的集体沉默,政府、军队和民众给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经过紧急商议,德国新内阁发布公告,宣布前第三帝国逃往海外人员均被列入战争死亡或失踪名单,公民权已经自然消亡,所以他们的行为与德国政府无关,德国的民主政体和理念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德国的军人和平民亦不得与他们有任何形式的接触、联系。国防部和防卫军司令部的联合公告单调刻板:德国现役军人以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为己任,已完全摈除第三帝国时期的错误思想和追求,每一名官兵宣誓与前第三帝国脱离一切关系。
相较而言,德国民众的反应是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二战结束至此已有近三年时间,德国人再一次饱尝了失败的苦果:国家几近分裂,领土大幅缩水,尊严荡然无存。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了亲人,许多人面对占领军的欺辱自吞泪水,许多人在动荡的局势下失望痛苦、迷茫无处。经过临时政府的过渡,普选政府和新内阁的成立好容易让人们看到安定的希望,然而民主有民主的劣势,如今的柏林与当年蛮横果决、内外通吃的柏林不可一概而论,政府的含糊态度使得盟军的撤离依然遥遥无期,前线的百万军人无奈接受盟军的驱使,民怨时起彼伏,国家处境相当尴尬。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时期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民众的倾向也因地域、年龄和意识产生了区别,期待帝国强权回归者有之,畏惧独裁专断、征伐无度者亦有之,但占据多数的民众所持是一种听任命运的中立——他们难以判断孰优孰劣,也无力影响历史大势,他们既期待改变又害怕因此担负的风险,而不论最终结局如何,他们都将默默接受。
德国政府和军队明确表态与帝国势力撇清关系,复兴党征募志愿者前往北欧的行为也即遭到明令禁止,这还不算,政治对手们刨根究底,追查出这些志愿者的真正目的地正是“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把柄在手,他们对上升势头正盛的复兴党狠狠弹劾了一把。此事性质之恶劣,联合内阁握有大权也难以包庇,但要定罪论处首先得进行调查,然而弹劾者所获人证一夜之间离奇暴毙,特别调查委员会秘密派出的调查人员也有去无回,更让人们感到惶恐的是,提出弹劾的政党首脑和骨干居然陆续在各种事故以及刺杀事件中殒命,受限于法律程序,内阁和国会均无法对复兴党作出任何惩处决定,也不能将其代表成员强行逐出国会,事情便一而再地拖着,直到冰雪消融、春风降临。
如果不能击败苏联,未来该何去何从?
假若苏联并没有掌握原子技术,真正的核敌人是一半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半隐于黑暗之中的北欧帝国,而这个敌人又随时可能不择手段地对盟国进行核反击,战争方向又当如何调整?
这类问题可不是昔日林恩换位思考时在草稿纸上写下的随笔,自从“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宣布**以来,挪威以及美英法等盟军联合部队的数次征伐都以失败而告终,自由帝**力之强盛引发了外界的全面猜想,尤其是在美国,舆论观点分为几大派系,围绕战争前景在报刊、电台乃至官方场合展开综合论述与激烈争辩。不知不觉间,盟国对苏宣战已经快有两年了,纵然政客们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预期,军火商和大财团也赚了个钵满盆溢,纵然美利坚国力雄厚,战争刺激极大地消除了失业和贫困,整个国家如同一部高效的机器飞速运转,反战的声音仍愈发强烈。人们倦怠于无止尽的军事报道,麻木于日复一日的战时管制,更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阵亡通知书感到畏惧和绝望——在民心动摇之内患与作战不利之外忧的联合冲击下,两次世界大战的头号赢家,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终于出现了动摇!
在大洋彼岸,西方盟国的另外一个支柱国家,英国,也面临着和美国相似的困扰。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更糟,接连两场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日不落帝国在此前百年间积累的财富,民众生活条件每况愈下,人们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除了将数十万英国大兵送入军人墓园,除了让一架架造价不菲的重型轰炸机变成废铁,大不列颠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收获,反而令陆军将领和官兵们丧失了信心和尊严,而北欧帝国是否承袭第三帝国的黑暗力量并没有引起英国民众的尖锐关注——即便这些顽固不化的邪恶家伙重新执掌德国政权。重建一支足以威胁英伦的海军也够他们耗上一代人的时光了。
进攻与防御、轰炸和被轰炸,大规模战争使得波兰人早已陷入身心极度虚乏的境地,再加上法国这个不那么靠谱的盟友国内政局动荡,盟国阵营的状况看起来比战线那头的对手更加糟糕,光看各国主流报刊的新闻和评述,这场战争似乎很快会以无果而终的方式迎来结局。基于类似的判断,德国防卫军的将领们普遍持被动等待的心态。只要东西方阵营和平结束战场,部署在东欧前线的百万德军将士就能顺利返回德国,多数人都将退出现役回归平民生活,未来的德**队将视欧洲格局削减到适当的规模,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兵器质量和兵员素质上。
在林恩看来,同僚们的这些设想就像是一个孩童对明日生活的规划,懵懂、天真、幼稚。更为关键的是,一旦西方盟国和苏联平息战端。国际格局对北欧帝国的生存是极其不利的,重返德国要跨越的将不仅仅是波涛汹涌的北海,更是新仇旧恨的联手绞杀!
在不具备超凡人格魅力的情况下。林恩仅仅通过语言上的沟通还愿不足以劝服握有军权的将领们,这样一来,他只好动用第7编遣战队来制造“动因”。不久之后,接连多艘从德国本土向波兰前线运送军事补给的船只在海上沉没,又有德国渔船和挪威货轮在德国北部海域目测到潜艇出没,在媒体舆论的诱导下。德**民误以为己方船只皆是被苏联攻击潜艇所击沉。紧接着又有谣言称一艘满载德**人的运兵船遇袭沉没,数百名官兵无一生还。德国政府和国防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波,但坏消息就像是海浪一波接着一波,波兰前线又传来德**队御寒补给匮乏而导致非战斗减员的传闻,德军部队在盟军战线受到各种歧视的状况经人为放大再次挫伤了德国民众的自尊心。在复兴党的暗中运作下,德国东部和南部相继爆发了抗议浪潮,虽然内阁和军队有意采取怀柔策略,怎奈善于煽风点火者借机扩大了德国民众与盟国驻军之间的矛盾,一系列人为冲突乃至伤亡事件激化了民众的愤怒情绪,盟国高层也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们勒令德国在限定时间内平息事态,否则将强行解散德国政府,恢复全面军事占领——这种有失理智的威胁让相当一部分德国将领感到难以忍受。这个时候,当林恩再次进行私下游说,将领们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林恩的努力意义非凡,但最终促使德国政府和军队转变战略大方向的却是外部形势的变化。在北斯堪的纳维亚,盟军的攻势依然难奈恶劣天气和强悍对手的联袂防御,但随着战斗的积累,他们还是捕获了一批效忠自由帝国的将士,其中不乏校官级别的中高级军官。尽管这些人的意志出乎意料地坚定,但严酷的审讯手段还是撬开了一部分人的嘴,加上对个人身份资料的核实,盟国掌握到了不少关于自由帝国真实情况的证据。美英高层单独商议后决定以官方名义对外公布这一发现,以此号召全世界共同抵制和扼杀这股极其危险的法西斯势力。如果是在1946年东西方阵营大打出手之前,这样的号召铁定会获得广泛支持,然而这场持续浩大的战争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正义的理解,而原子弹武器所造成的惊人伤亡让许多人投鼠忌器,唯恐消灭行动会招来可怕的报复。结果,美英听到的只是一片哗然,仅有法国、波兰、荷兰、挪威这几个二战时期深受压迫的欧洲国家支持一劳永逸的武力解决,但他们已经出兵参与北方作战行动,单纯的声援或部分增兵根本无益于战局的变化。
美英高层或许没有料到,他们的爆料反而让“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抛开了道义的负担,亦透过世界舆论的平淡反应看清了形势。特隆姆瑟发出了全球通电,宣布目前保卫自由帝国的确实是前第三帝国的武装人员,但他们为的不是索取昔日失去的领土,而是在谋求一条自由的生存之路。在帝国元首这个敏感而微妙的问题上,美英方面没有揭露,自由帝国在通电中也只字未提。即便如此,数日之内交战双方的官方言论已经足够在局部地区造成轰动——德国首当其冲,经过了短暂的集体沉默,政府、军队和民众给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经过紧急商议,德国新内阁发布公告,宣布前第三帝国逃往海外人员均被列入战争死亡或失踪名单,公民权已经自然消亡,所以他们的行为与德国政府无关,德国的民主政体和理念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德国的军人和平民亦不得与他们有任何形式的接触、联系。国防部和防卫军司令部的联合公告单调刻板:德国现役军人以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为己任,已完全摈除第三帝国时期的错误思想和追求,每一名官兵宣誓与前第三帝国脱离一切关系。
相较而言,德国民众的反应是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二战结束至此已有近三年时间,德国人再一次饱尝了失败的苦果:国家几近分裂,领土大幅缩水,尊严荡然无存。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中失去了亲人,许多人面对占领军的欺辱自吞泪水,许多人在动荡的局势下失望痛苦、迷茫无处。经过临时政府的过渡,普选政府和新内阁的成立好容易让人们看到安定的希望,然而民主有民主的劣势,如今的柏林与当年蛮横果决、内外通吃的柏林不可一概而论,政府的含糊态度使得盟军的撤离依然遥遥无期,前线的百万军人无奈接受盟军的驱使,民怨时起彼伏,国家处境相当尴尬。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时期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民众的倾向也因地域、年龄和意识产生了区别,期待帝国强权回归者有之,畏惧独裁专断、征伐无度者亦有之,但占据多数的民众所持是一种听任命运的中立——他们难以判断孰优孰劣,也无力影响历史大势,他们既期待改变又害怕因此担负的风险,而不论最终结局如何,他们都将默默接受。
德国政府和军队明确表态与帝国势力撇清关系,复兴党征募志愿者前往北欧的行为也即遭到明令禁止,这还不算,政治对手们刨根究底,追查出这些志愿者的真正目的地正是“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把柄在手,他们对上升势头正盛的复兴党狠狠弹劾了一把。此事性质之恶劣,联合内阁握有大权也难以包庇,但要定罪论处首先得进行调查,然而弹劾者所获人证一夜之间离奇暴毙,特别调查委员会秘密派出的调查人员也有去无回,更让人们感到惶恐的是,提出弹劾的政党首脑和骨干居然陆续在各种事故以及刺杀事件中殒命,受限于法律程序,内阁和国会均无法对复兴党作出任何惩处决定,也不能将其代表成员强行逐出国会,事情便一而再地拖着,直到冰雪消融、春风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