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时月听长辈们讲,甑山是一座野山,早时没有人烟。汉代时,一清官为避董卓乱朝,辞官避世至此,耕读传家,子孙绵延,然后才有其他姓氏的加入,始有庙下此村。

    后世,山坳密林间又现零星的茅屋或窝棚,乃是割漆、采菇、逃荒的外来人。

    庙下远离甑山主体。从村里出发,到甑山之麓的青草岭,得一个小时,到跺柱坳要三个多小时。到主峰双弓尖,则需四五个小时的路程。

    时月让门房将马喂饱,然后策马直奔庙下而去。

    老辈手里传下来的说法是,庙下的起名,来自于最早建在那里的一处寺庙。

    庙建在前,故村以庙名;庙建在上,故村名为“庙下”。

    秦时月听了,觉得有理,而问庙在哪里,则村人都讲不出来,因为庙下村的东西南北四面岭上和山坞里都有庙,地势也比村庄要高许多。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庙的规模谁大谁小,建设时间孰早孰晚,已是无从考证。只知道西北方向的大雄寺,晋代就有了。

    时月家迁离后,祖屋借给族人使用,在庙下已无落脚点。

    时月善骑,依仗自己的腰腿力,常常可以在行走的马上打盹。

    从赵家村折入,缓辔穿越乌桥下、苏家桥头。

    进入老山坞芦海陇后,两山夹紧,道路变得十分狭小,右首山上有一巨岩,如老鹰一般振翅欲飞。

    走出长长的芦海陇,啊,眼前就是一带苍莽雄浑的大山,耸立在西南天际。

    这便是浙西名山千里岗山脉东段的义门山脉。

    其中庙下村正南的一段山脉,平地起峰,如一把巨大的扇面,高耸于天际,其巍峨雄伟之势,丝毫不在泰山之下。

    这座雄阔的大山,当地人叫做“甑山”。主峰为并峙的两座山峰,称“双弓尖”。

    此山的命名,据秦氏宗谱所记,乃是山形如甑的缘故。

    秦时月读中学之后,在字典上查了这个“甑”字,原来是一种用来蒸食物的容器,四面看皆如穹形,中间高,四周低。

    也就是说,这样的山形,是立体的,纵深很长的,方圆范围很广的。

    时月已有好几年没有这么近地细细端详过这座大山了。

    甑山,你好吗?别来无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