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还是比较专业的,宇宙射线说白了其实就是电离辐射。

    但至于宇宙射线从哪来的,额,哪怕到了李谕穿越前,也是个未解之谜。

    原因很好解释,因为宇宙射线重大部分都是带电的(除了γ光子和中微子),而宇宙中绝大部分天体又都是有磁场的。

    学过中学物理的肯定明白,磁场会影响带电体的运动轨迹,所以宇宙射线在宇宙中穿梭时,会被各种大质量天体影响运行轨迹。

    等它们好不容易到地球时,早就不知道从哪来的,连最基本的方向都无法确定,何谈来源。

    也就不带电的γ光子和中微子有可能确定来源。但它们在宇宙射线中的含量极少极少,想测出它们来,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

    ——这根本不是二十世纪初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实李谕想研究宇宙射线,也是因为它比较特殊,可以说是纯物理领域,对工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宇宙射线重要性又不低,毕竟涉及到了物理中非常关键的粒子物理领域,尤其是反物质的发现,直接来源于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的能量真的很高,哪怕后世最先进的对撞机,也达不到宇宙射线的能量。

    所以宇宙射线后来被当做了天然对撞机,研究反物质粒子。

    面对卢瑟福的提问,李谕摊摊手:“想要知道它们从哪来,恐怕有点困难。”

    卢瑟福问道:“我们下次把热气球的高度升到极限的5000米,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李谕说:“正好把云室带上去,有了照片,可以作为有效证据。”

    5000米实话说不算很高,属于业余飞行爱好者可控范围内。再高的话就对热气球以及飞行控制的要求很严格了,必须要专门的气象学者才有可能做到。

    但拿到水下数据,他们肯定更加期待高空数据。

    由于有了新设备,所以李谕和欧文·理查森多做了几组数据。

    吕碧城看着好玩,也要上热气球玩。

    这还是她头一次上这么高的天空,坐上热气球后异常兴奋。

    一两千米以内还是很刺激的,天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欧洲大陆。

    可高度再升高,就是另一个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