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纳德这么说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大家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微粒说的观点大部分都是英国人提出。

    近三百年前,同时代的牛顿和惠更斯分别是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代表人物。

    不过自从牛顿之后,微粒说渐渐式微,波动说最终大获全胜。

    但这并没有结束,微粒说在英国科学界仍旧很有地位。

    比如布朗运动是英国人布朗提出;

    化学中最早提出原子论的道尔顿,也是英国人;

    还有电子(汤姆逊)、质子(卢瑟福)、中子(查德威克),都是英国人发现;

    乃至后来反物质正电子(狄拉克)、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这些理论都是英国人先提出来。

    反观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则普遍相信以太学说。

    洛伦兹已经很接近相对论,但他宁愿花时间去论证以太会膨胀收缩,也不肯放弃以太观。

    至于菲涅尔、亥姆霍茨、赫兹、莱纳德等等,统统相信以太!

    也就玻尔兹曼是个“异类”,但欧洲大陆有几个人相信他的原子论?历史上玻尔兹曼甚至被逼得自杀收场。

    所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这两个德国人提出量子理论,对欧洲大陆来说,可以说非常的离经叛道,面对的压力很大。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普朗克选择了慎之又慎。

    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量子只是一个纯粹的假设,而我并没有考虑太多。”

    这是普朗克本人的名言。

    他也的确只把量子当做了数学上的假设,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毕竟提出量子理论时,普朗克已经四十多岁,本人性格又不喜争强好胜,所以选择了隐藏锋芒。

    但爱因斯坦和他不一样。

    爱因斯坦现在年轻气盛,又只是个临时专利员,迫切想要出人头地,好进入大学当个梦想的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