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斯会长说:“具体要看看他的论文,如果真是那样,的确是个相当厉害的成果。”

    其实厉害的还得是造父变星的方法,如果诺奖有天文学奖,勒维特绝对是可以拿的。

    但即便不能拿奖,找到河外星系同样是个了不起的发现,确实值得与发现冥王星一样大吹特吹一下。

    开尔文勋爵说:“他长的是个什么脑袋,现在越看越像物理学界的高斯或者欧拉,出的成果真是多到让人数不过来。”

    哈金斯会长说:“另外两项发现看报纸也不简单,完整的银河系构造以及对于光谱红移的理论都让人期待。好在听说发表李谕几篇文章的那本叫做《Science》的杂志近期就会抵达伦敦,我可要好好看看。”

    哈金斯会长是搞天文学出身,肯定不能放过它。

    开尔文勋爵说:“《Science》?没听过,美国科学院的?”

    哈金斯会长摇了摇头:“似乎不是,我还没听美国科学院有什么厉害的会刊。”

    开尔文勋爵说:“如果三篇文章都发在它上面,还真是令人惊讶。既然轮船先抵达伦敦,我们要设法多留下一些。”

    哈金斯会长笑道:“恐怕德国佬、法国佬不会同意。”

    开尔文勋爵大胡子一扬:“怕他们做啥!”

    哈金斯会长哈哈大笑:“你还真是硬气。”

    ——

    这段时间李谕算是在美国也打开了声望,诚如哈金斯会长所言,河外星系的发现确实让人振奋,康德曾经就说过“宇宙岛”的概念,想不到银河系外真有星系,很多人都激发了兴趣,想要知道那个神秘的河外星系是不是也和银河系一样,各地的天文台按照李谕的方法都开始观测起了仙女座星系。

    科学促进会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有如雪花,大家都想不到一个寂寂无名的杂志突然搞了这么多大动作。

    李谕则顺势在普利策的《世界报》上说:“感谢各位读者朋友!今后的《科学》杂志会继续呈递最前沿的科学成果,成为一份绝对优秀的顶尖科研杂志。”

    不仅仅是在科学界,如今普通的读者通过《星球大战:新希望》也知道了李谕的大名,而且这个影响范围还要大不少。

    现在的读者哪读过这么超前的科幻作品,完全被文中天行者与莱娅公主的际遇所吸引。

    不过文学作品就比科学论文要“复杂”一些,这就是文学的特性,能够发表评论的人多得多。

    很多社评就提到本小说出自一个中国人之手,又是反抗军对抗银河帝国的故事,多少有一些含沙射影之嫌疑。

    李谕早就猜到会有人这么说,即便他并没有搞任何隐喻的动作,也总有人会给你过度解读,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