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学生则评价他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誉。”

    甚至密立根的同事也有了颇多微词。

    不过密立根有狂的资本,迈克尔逊年纪这么大,属于半退休状态,他就是美国物理学界的老大。

    虽然诺贝尔奖迟迟没有发,但多年前大家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密立根百分百会拿到诺奖。

    “我已经向纽约卡耐基基金会提交了联合项目建议书,其中最让我关心的就是宇宙射线项目,”密立根说,“这种神秘的辐射能量多年前被李谕发现,并做出猜测,它应该来自宇宙的某个地方。”

    海耳是搞天文学的,问道:“这么多年过去,有没有好的研究宇宙射线的办法了?”

    密立根摇头道:“非常难,这些射线的穿透性远远超过X射线,能量异乎寻常地高,上百亿电子伏特的高能射线已经捕捉到很多次。”

    “能量这么高?”海耳有些惊叹,“有机会我也要搞台仪器测一下太阳耀斑的辐射能量。”

    “太阳的射线能量小太多,不然地球上的生物早就灰飞烟灭,”密立根说,“但你可以试一下,欧洲战事结束后,法国的让·佩兰等人也开始着手进行了宇宙射线研究,不过他们的研究环境肯定没我们好。”

    言语中,密立根明显想压欧洲物理学界一头。

    他突然看到了李谕:“院士阁下到了。”

    “久违了,密立根教授、迈克尔逊教授、海耳教授,”李谕先打了一圈招呼,然后说,“关于你们提到的宇宙射线,我正好这几天写了一篇论文,可以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密立根好奇地问道:“有了重大进展?”

    “说不上多大的进展,只是一些理论上的推演,”李谕说,“宇宙射线的能量如此高,就要大胆设想,它很可能有大量质子。”

    “不久前您与另一位中国学者何育杰发现的新粒子?”密立根问。

    “是的。”李谕说。

    海耳不解地说:“带电粒子怎么会具有如此高的能量?还能穿透遥远的星际到达地球?它们的数量还如此众多。”

    “星际间具有磁场的星体数不胜数,对射线和粒子进行加速并不困难,正是因此,我们无法寻找宇宙射线的来源。”李谕说。

    “质子……”密立根琢磨了一会儿,“看来这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

    海耳说:“如果是原子中的粒子,该不会宇宙中随时都在发生着核变化?”

    “可以这么猜测。”李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