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很多高层军官认为,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日军北上,让日寇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只是在当时,委员长却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南京是当时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他无法面对总理的在天之灵。
更何况,他还要向南京五十万百姓交代。如果一枪不发就退走的话,他很有可能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的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
但终归一句话,到头来还是面子问题。
委员长因为中山墓,怕人说他不忠不孝,而必须要打这一仗。而怕外国人笑话,也要打这一仗。最后就是民意,委员长曾经多次违背民意。但是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又想起了民意。不得不说,这位委员长的情商还是满高的。
第二点,准备不足,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临时起意。在淞沪会战,江阴会战之后,日军兵临城下。委员长从各处临时抽调部队,
南京保卫战守军一共有15个师(包括教导总队),3个宪兵团。
从纸面上看是16个师的兵力,加上南京卫戍军直属部队应该有15万到20万人。但很多师都是未满员的师。
以第66军和第83军为例(合计4个师),淞沪会战撤退后,损失较大。并且在抵达南京后并没有补充。
南京保卫战时,第66军有7000人,第83军有5500人。
而第112师、第103师在淞沪会战前期,被抽调不少官兵补充一线的部队,后又经历了江阴要塞保卫战、镇江要塞保卫战。与第87师一起撤至南京后,没有补充兵员。两个师大概只有6000人。
宪兵部队的3个团,有军官353人、兵5099人、合计5452人。也就是说宪兵部队的实力,仅仅是野战师的一半。
而从武汉调来的第2军团,总计也不会超过两万人。
所以由此推算,当时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而最后再加上一个毫无指挥能力的唐老鸭,南京这一战,想不败都难了。
对此,端午也无可奈何,哪怕他现在去南京见委员长,恐怕也于事无补。他只希望能为南京保卫战多拖延一些时间,哪怕几天的时间都好。
多一天的准备,南京保卫战,就多一份把握。毕竟小鬼子攻打南京的时候,也只有六到七万人。
所以有的时候,也很窝火,高于敌人的兵力,结果却打的如此惨烈。
当然了,再惨烈,也比不过淞沪会战的七十万人。
只是在当时,委员长却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南京是当时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他无法面对总理的在天之灵。
更何况,他还要向南京五十万百姓交代。如果一枪不发就退走的话,他很有可能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南京守城,非守与不守的问题,而是固守时间之问题。
但终归一句话,到头来还是面子问题。
委员长因为中山墓,怕人说他不忠不孝,而必须要打这一仗。而怕外国人笑话,也要打这一仗。最后就是民意,委员长曾经多次违背民意。但是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又想起了民意。不得不说,这位委员长的情商还是满高的。
第二点,准备不足,南京保卫战可以说是临时起意。在淞沪会战,江阴会战之后,日军兵临城下。委员长从各处临时抽调部队,
南京保卫战守军一共有15个师(包括教导总队),3个宪兵团。
从纸面上看是16个师的兵力,加上南京卫戍军直属部队应该有15万到20万人。但很多师都是未满员的师。
以第66军和第83军为例(合计4个师),淞沪会战撤退后,损失较大。并且在抵达南京后并没有补充。
南京保卫战时,第66军有7000人,第83军有5500人。
而第112师、第103师在淞沪会战前期,被抽调不少官兵补充一线的部队,后又经历了江阴要塞保卫战、镇江要塞保卫战。与第87师一起撤至南京后,没有补充兵员。两个师大概只有6000人。
宪兵部队的3个团,有军官353人、兵5099人、合计5452人。也就是说宪兵部队的实力,仅仅是野战师的一半。
而从武汉调来的第2军团,总计也不会超过两万人。
所以由此推算,当时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最多不会超过十五万人。
而最后再加上一个毫无指挥能力的唐老鸭,南京这一战,想不败都难了。
对此,端午也无可奈何,哪怕他现在去南京见委员长,恐怕也于事无补。他只希望能为南京保卫战多拖延一些时间,哪怕几天的时间都好。
多一天的准备,南京保卫战,就多一份把握。毕竟小鬼子攻打南京的时候,也只有六到七万人。
所以有的时候,也很窝火,高于敌人的兵力,结果却打的如此惨烈。
当然了,再惨烈,也比不过淞沪会战的七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