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丁原自己的话来说,此时的太原人心惶惶,每日出城避难者不可胜数。如果再无援兵,太原不保,并州不保。
对救援与否还在犹豫的董卓只能召开军中大将,一同商议。
他的亲从宿将牛辅很直接,他是这样说的:
“泰山军兵锋正锐,我军难与争锋。而一旦勉强抽调,我东西两面立即就会进退维谷。所以当宜弃并州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牛辅的话代表了一大批军中将领,他们都是东西战场的一线将领,非常清楚现在两面战役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分心北面的并州,那两面战事就会陷入僵局,此前流血流汗打出的优势就会一朝丧尽。
所以他们的意思就是拿土地换时间,让丁原那个老小子带着并州人在太原死守,让他们从容收拾掉两边敌人,到时候再北上救援。
但牛辅的观点却遭到了李儒的反对。
李儒作为董卓的谋主,从大局分析道:
“太原,天下脊梁,睥睨左右。如弃并州,河东必不可保。河东殷劳,士马精强,京邑所资。如太尉弃之,军中骚然。不如请拨精兵三万,依托中条,构建防线。进可援太远,退可保河东。”
作为谋主的李儒自然是比牛辅想得更远的,他从政治上给董卓分析了救援的必要性。
那就是别看董卓好像节度关西诸军,但实际上他的嫡系基本盘就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追随他的凉州军,另一部分就是河东兵。两大武备就如车的两轮,一左一右拱卫着董卓的武人集团。
而如果纵容泰山军拿下太原,那河东就必然不保。而保不住河东,河东兵就会心散。到时候太师府的马车,就会塌掉一个轮子,面临倾覆的危险。
更不用说,如果泰山军占据了河东,那他们就可以从东西两面威胁长安和洛阳。毕竟此前董卓就是河东太守,他是如何利用河东的地缘在东西两边骑墙的,自然不用多言了。
所以李儒才当即表态,援兵是一定要发的。
但这个救又比较讲究策略了。李儒的意思是在河东构建防线,守住河东就行了,太原那边就看丁原打的如何了。
董卓没有说话,他沉吟思考了一会,然后对人群中瘦小的一人问道: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听到这个话后,恭敬出列。
他对这件事自然也有看法,只是董卓此前不问,他不会主动提,尤其是李儒已经表达过了。但既然董卓主动问了,他就不会保留,即便李儒已经表达过了。
对救援与否还在犹豫的董卓只能召开军中大将,一同商议。
他的亲从宿将牛辅很直接,他是这样说的:
“泰山军兵锋正锐,我军难与争锋。而一旦勉强抽调,我东西两面立即就会进退维谷。所以当宜弃并州之地,谨守关西而已。”
牛辅的话代表了一大批军中将领,他们都是东西战场的一线将领,非常清楚现在两面战役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如果这个时候分心北面的并州,那两面战事就会陷入僵局,此前流血流汗打出的优势就会一朝丧尽。
所以他们的意思就是拿土地换时间,让丁原那个老小子带着并州人在太原死守,让他们从容收拾掉两边敌人,到时候再北上救援。
但牛辅的观点却遭到了李儒的反对。
李儒作为董卓的谋主,从大局分析道:
“太原,天下脊梁,睥睨左右。如弃并州,河东必不可保。河东殷劳,士马精强,京邑所资。如太尉弃之,军中骚然。不如请拨精兵三万,依托中条,构建防线。进可援太远,退可保河东。”
作为谋主的李儒自然是比牛辅想得更远的,他从政治上给董卓分析了救援的必要性。
那就是别看董卓好像节度关西诸军,但实际上他的嫡系基本盘就是两部分。
一部分是追随他的凉州军,另一部分就是河东兵。两大武备就如车的两轮,一左一右拱卫着董卓的武人集团。
而如果纵容泰山军拿下太原,那河东就必然不保。而保不住河东,河东兵就会心散。到时候太师府的马车,就会塌掉一个轮子,面临倾覆的危险。
更不用说,如果泰山军占据了河东,那他们就可以从东西两面威胁长安和洛阳。毕竟此前董卓就是河东太守,他是如何利用河东的地缘在东西两边骑墙的,自然不用多言了。
所以李儒才当即表态,援兵是一定要发的。
但这个救又比较讲究策略了。李儒的意思是在河东构建防线,守住河东就行了,太原那边就看丁原打的如何了。
董卓没有说话,他沉吟思考了一会,然后对人群中瘦小的一人问道:
“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听到这个话后,恭敬出列。
他对这件事自然也有看法,只是董卓此前不问,他不会主动提,尤其是李儒已经表达过了。但既然董卓主动问了,他就不会保留,即便李儒已经表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