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南京,强盛的大明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

    定都北京,百年之后边军废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就是强行削藩带来的后遗症了。

    无解之局?

    怪不得此前林先生,既未多言今上迁都南京,也没明言定都北京,想必也是实在有些进退两难。

    不对,林先生何等博闻才略,就连困扰历代王朝的黄淮洪泛,都有办法解决,更遑论只是迁都与否的问题。

    于谦心中对林煜愈发敬重,不论是此前指出未来三百年的黄淮洪泛问题,还顺带给出了解决之策。亦或是今日引经据典,谈及历代皇朝的天命正统论,并从中延伸出如今大明所有人都未察觉的边防隐患。

    果然,林先生不是一般人,必须力劝太子和陛下,不可为国朝错失一大人才。

    其实于谦有些想太多了,早在朱高炽派他与太子一起,二次入狱,就已起了留人的心思。

    就这么直接赦免也许不太妥当,但杀头改流放也不是不行。

    于谦尚在思虑,朱瞻基却已再度开口问道:“林先生,边防军事之隐患,您已经讲完。那还有一个财政土地,问题又是出在哪里?朝廷削藩补偿藩王俸禄赏赐,虽有些耗费,却也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不错,还会举一反三了。”

    林煜放下酒碗,笑呵呵道:“这个问题,其实比刚才还要简单。你俩也是朝廷命官,只要出去以后随便看看,从洪武初年至今为止,大明登记在册的宗室子弟,每年有什么变化,就清楚我说的财政土地是什么意思了。”

    朱瞻基有些发懵,这与洪武初年到现在,宗室子弟的每年变化有何关联?

    他一时想不透,准备细问,却看到林煜此刻正在铺床,明显打算睡觉休息,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今天听到的已经够多,差不多该叫锦衣卫告知父皇,看看父皇有何想法。

    毕竟,这可涉及到了父皇要迁都南京的国策,容不得半点马虎。

    ……

    消息通过锦衣卫递送皇宫,已经快至黄昏。

    朱高炽刚刚结束一天的劳碌疲惫,虽然此前永乐帝在位时候,基本上国家大小事有大半都是他在做,与皇帝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