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虽然并没有频繁与汉人有接触,但是,他们当中,也从别的地方,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如织布、种植等等。他们虽然还没有文字,但是,却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事实上,当年丝绸之路的时候,虽然没有经过藏地,但是,却经过后世的新疆地区,而那些逐草而居的藏民,偶尔也会和大漠草原上的部族接触。从而获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传承。

    不过,大漠草原实在是太乱了,各部族之间互相争斗太过厉害,他们这些藏地的部族,根本就不能与那些凶悍残暴的匈奴人相提并论。所以,他们不得不自我封闲起来,在藏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因为藏地高原的环境,比大漠草原上的环境更加恶劣。所以,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匈奴人,他们也都没有那份心思杀进藏地。如此,这才让藏地保持了一方净土。

    相比起大漠草原上的那些小数民族,藏地的部族人显得就更加的单纯了许多。他们对于汉人派人去与他们接触的事,他们是有点愕然也有点慌张的,有些无所适从的。

    这些藏民,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整个大漠草原的地区,都已经属于大汉统治的领地。在获知汉军要派出大军入藏之时,他们甚至还相当的惊惧。

    藏民部落,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各个部落之间,虽然有了酋长有了亲兵式军队的萌芽。但这些,都是很原始的,平时,他们最多就是成群结队的放牧,又或者是打猎。要到外面去与人接触的时候,他们才会聚集在一起。

    所以,获知汉人的军队已经入藏,他们真的很是惊恐万状。

    他们也听说过,汉人与匈奴人之间的争斗,但那些都是很久前的事了。他们知道汉人的军队不好惹,连匈奴人都要被打得向大汉臣服,他们这些部族人,肯定也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还好,当与他们接触的汉军探子,找到了一些藏边地区的藏民,他们懂得说汉语及藏语的,通过交流,让那些藏民知道,大汉派军入藏,并非是要来打他们,而是真心实意来来帮助他们。

    在他们半信半疑之下,送了一些粮食物资给他们,如此,他们才相信,汉军真的不是来打他们的。

    最后,通过交流,与大多数的藏民部族达成了协议。那就是他们以后归大汉统治,而大汉则负责太助引导他们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黄忠之所以要急着进藏,便是打量亲自押送一批粮念物资深入藏地。随便带着军马及一些文官,正式开展对藏地的统治。只要一切都上了轨道,那么他就可以撤军回去,只需留下一定的兵力及官府的官员在治理藏地就好。

    事实在,此时的藏地,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却相当稀少,整个藏地,都不知道能否找得出百来两百万的藏民来。实际,估计所有藏地的部族加起来,能超过一百万人口都算是顶天了。如果是按刘易估计,可能整个藏地不过是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毕竟,哪怕是在后世,整个藏地的人口也不过是两百多三百万。所以,此时哪里能有太多的人口?

    对于藏地,当中的资源蕴藏量可能是非常的丰富,采之不尽。但是,这些都不是刘易现在可以利用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留给后人。所以,刘易现在,只需要确立,藏地是大汉一个领土就足够了。然后,每年估计都得要输送不少钱粮入藏接济这些藏民。因为,以藏地的环境,估计官府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改善藏民的生活。

    还有就是,藏地太大了,藏民分布也不会集中的。大汉也不可能对每一处藏地的藏民都进行有效的统治及接济。这个,哪怕就是后世,藏地的一些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的百姓,依然是活得相当的艰辛的。

    刘易考虑过,反正现在大汉也是地广人稀,如果藏民愿意的话,就干脆将他们迁出藏地,然后将藏地变成一个无人区,将其当作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的净土。

    不过,刘易也不会勉强,一切都看藏地的百姓自己的意愿。反正,估计汉人是不想迁徙到藏地去发展的。除非没路可走,没有办法方有可能会有汉人进入藏地定居。

    刘易认为,对于藏地的问题,目前是最好解决的。因为,在这三国时期,天竺佛教虽然已经顺着以前大汉开僻的丝绸之路流入大汉,但是,在藏地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没有宗教的影响,藏民还是很单纯的,较好统治。

    以后,只需在印度建立大汉的政权,禁止一切教派信仰流入藏地,那么,就可永保藏地不受信仰入侵,永保藏地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