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琴低了低头:“我不太愿意说给别人听。”

    胡晓峰呃了一声:“你把小说发出来,不就是给别人看的么?如果你故意只写一半,藏一半,那其实不叫分享,那是犯罪,尤其你还收费了。”

    “这样说也对啊。”童小琴想了想,“那我就说吧,这书名可能是为我母亲起的。”

    “母亲信佛,我小时候她常带我去庙里,我倒是不懂什么,但只记得每次到了庙里觉得很热闹。”

    “后来母亲去世了,我再去庙里,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很冷清。”

    “所以我取名《兰若无声》,算是纪念我娘吧。”

    旁边几个人听到这解释,都沉默并露出同情的目光。

    胡晓峰则暗叹一声,这样创作的出发点是好的,发自内心,也正因如此,这本并不好看的书才能让他产生幻味感觉。

    然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体验就太糟糕了,如果作者不说,谁能猜到啊。

    很多创作者喜欢隐晦,让读者抠破脑袋,作者本人偷着乐,却还能博得“高级”之名,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就好像某人悬赏一千万出题,谁能猜出答案就归谁,最终没人猜到,但悬赏人炒作目的也达到了。

    当然,多数作者不是为钱,而是为一种满足感。

    十亿人猜不到我在想什么,那我就超越了十亿人。

    童小琴或许更纯洁一些,她单纯就想表达、宣泄而已,并不在乎读者懂不懂。

    其实让读者思考,也算是文学的功能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小琴有资格收钱。

    但胡晓峰作为网站老板,他希望收获更多。

    “你的小说里,连母亲都没出现……”胡晓峰回忆着。

    《兰若无声》是连胡晓峰都没看明白的书,因为几十万字一直很散,看不到主线,出场人物怕有上百个,场景也上百,真是让人看花眼。

    比如前一段还在说情侣分手,下一段就变成修鞋师傅跟美女聊高跟鞋,再下一段又是补习班老师骂学生。

    当然,这也是胡晓峰当初看得太快。

    这本书真要细读,再把自身的阅历压低两个档次,其实还是挺有看点,不然无尘书屋的编辑也不会给出保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