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说到这个话题,刚好饶到了诸葛亮的痒处!
关羽北伐失败,荆州被孙权夺走以后,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无法实施。
痛定思痛,诸葛亮认识到,荆州局势复杂,四面受敌,不是一个很好的后方基地,就算再从孙权手中夺回整个荆州,也是于事无补!
他也认识到,当年制定的《隆中对》有些纸上谈兵,还是考虑不周,低估了几大势力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就算关羽没有丢失荆州,刘备集团也会把国力消耗在永无休止的荆州争夺中。
因为随时会陷入多处作战的境地,不但无法从荆州北伐,甚至无法与曹丕争夺雍凉!
西川虽然号称天府之国,出产也不算少。
但因为地盘狭小,刘备与占有因为大半个天下的曹丕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就是占据江南富庶之地的孙权,在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上,也占据绝对的优势。
因此,诸葛亮认为,在荆州的消耗战中,第一个被耗垮的势力,肯定是地少人稀的西川。
诸葛亮并没有收复荆州继续实施《隆中对》的心思,但刘备非常认可诸葛亮《隆中对》的布局。
刘备这次执意东征,是他认为这是一举三得:
第一无疑是教训背信弃义的孙权,为关羽报仇。
第二就是以讨伐逆贼为名,拿孙权立威,确立自己是汉朝正统的地位。
第三就是夺回荆州,继续诸葛亮提出来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虽然心里推翻了隆中对战略,并没有形成新的战略计划,他也无法否定自己的《隆中对》,因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刘备,只能达成妥协,让刘备东征教训一下孙权。
送走刘备的东征军,诸葛亮曾经发出感叹:“如果法正健在,一定能够劝阻刘备东征。”
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宠信法正,诸葛亮还不会和一个死人争宠,主要是法正一直以来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持有不同的意见,几乎说服刘备。
现在诸葛亮虽然初步确定了新的战略,但也需要一个自我否认的过程,这不仅的面子问题,也是威信的问题!
因此,他需要有人承担《隆中对》战略失败的责任,而不是自我否认,坏了自己的名声。
但马谡就不一样了,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已经向刘备提出了与《隆中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战略构想,是诸葛亮讨论转换战略的理想人选。
于是,诸葛亮毫不保留,把他放弃荆州,恢复孙刘联盟,借鉴汉高祖刘邦成功统一天下的经验,决定从汉中攻略雍、凉,占据关中,然后征服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关羽北伐失败,荆州被孙权夺走以后,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无法实施。
痛定思痛,诸葛亮认识到,荆州局势复杂,四面受敌,不是一个很好的后方基地,就算再从孙权手中夺回整个荆州,也是于事无补!
他也认识到,当年制定的《隆中对》有些纸上谈兵,还是考虑不周,低估了几大势力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就算关羽没有丢失荆州,刘备集团也会把国力消耗在永无休止的荆州争夺中。
因为随时会陷入多处作战的境地,不但无法从荆州北伐,甚至无法与曹丕争夺雍凉!
西川虽然号称天府之国,出产也不算少。
但因为地盘狭小,刘备与占有因为大半个天下的曹丕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就是占据江南富庶之地的孙权,在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上,也占据绝对的优势。
因此,诸葛亮认为,在荆州的消耗战中,第一个被耗垮的势力,肯定是地少人稀的西川。
诸葛亮并没有收复荆州继续实施《隆中对》的心思,但刘备非常认可诸葛亮《隆中对》的布局。
刘备这次执意东征,是他认为这是一举三得:
第一无疑是教训背信弃义的孙权,为关羽报仇。
第二就是以讨伐逆贼为名,拿孙权立威,确立自己是汉朝正统的地位。
第三就是夺回荆州,继续诸葛亮提出来的隆中对战略。
诸葛亮虽然心里推翻了隆中对战略,并没有形成新的战略计划,他也无法否定自己的《隆中对》,因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刘备,只能达成妥协,让刘备东征教训一下孙权。
送走刘备的东征军,诸葛亮曾经发出感叹:“如果法正健在,一定能够劝阻刘备东征。”
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宠信法正,诸葛亮还不会和一个死人争宠,主要是法正一直以来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持有不同的意见,几乎说服刘备。
现在诸葛亮虽然初步确定了新的战略,但也需要一个自我否认的过程,这不仅的面子问题,也是威信的问题!
因此,他需要有人承担《隆中对》战略失败的责任,而不是自我否认,坏了自己的名声。
但马谡就不一样了,他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已经向刘备提出了与《隆中对》几乎完全相同的战略构想,是诸葛亮讨论转换战略的理想人选。
于是,诸葛亮毫不保留,把他放弃荆州,恢复孙刘联盟,借鉴汉高祖刘邦成功统一天下的经验,决定从汉中攻略雍、凉,占据关中,然后征服中原,进而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