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有五个人,姜山同剩下的二位互相看了眼,不由得紧皱起了眉头,姜山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点儿眉目。

    这是要打算一开始就抱团了吗?

    来不及姜山细想,台上的领队老师开口让各小组派出代表抽选小品题目了。

    “瞿哥,你去抽吧?”

    瞿韦身边的人将他抬了出来,四人不约而同地地选择了他作为小组的代表。

    姜山等人也没太多表示,只是代表小组抽签而已,于是几人点了点头。

    “那就我去抽题了。”瞿韦笑了笑,有些神气地走向了讲台,一副成竹在胸的表情。

    因为已经看出他们在组自己的小圈子互相抱团,姜山等人心底不免感到有些无语。

    这么说吧,导演系集体小品除了考验考生的故事构思能力外,它还在考验整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如何从一个词扩展到一句话再到一个故事,其中还要把角色分配到位,这个过程中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

    这时候考生不是写故事,也不是讲故事,而是演故事。

    正因呈现方式是演,所以这个故事必须是能落地的、可实现的、有可信度的。

    专业点儿来说,集体小品老师要考察‘未来的导演们’对“假定性故事”的还原能力。

    为什么后世一些电影剧情稀碎,没有半点儿可观赏性?

    其根本原因就是故事剧本的底子太薄太漂,根本无法落实在舞台上。

    具体到某一段剧情的台词、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情绪的表达,这都是对导演功底的考核。

    再其次集体小品的考察重点就是小组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了。

    既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又是兵戎相见的死敌,怎样去协调这种相爱相杀的状态?

    作为小组一员,怎样说服其他人采用自己的故事构思?

    怎样分配主次角色而不引起不满?

    怎样让组员听从自己的调度,实现自己的意图?

    这都算是导演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