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导的指引下,前往伊吾做接收工作的人马出发了,两个半排的战斗部队,加上一个五十多人的工作队,总兵力超过三百人,乘坐着十几辆大卡车,威风八面的出发了。

    用大卡车当交通工具,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很豪华了,所以,别看人员不多但阵容不小。

    带队的指挥员一营的副营长胡青山并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向导身上,而是坐在卡车的驾驶室里不停的观看缴获过来的大比例军用地图,并且不时的和附近的地形做一下比较,查看行军路线是否正确。

    这就是一个打过仗老兵的习惯,不管干什么,都不能完全指靠别人,一切都要以我为主。

    好在都是坐在汽车里行军,虽然路途遥远但战士们的体力并没有多少下降,部队一直都在处于警戒状态,反而是那些最初在车上又唱又跳的学生们,兴奋劲一过,时间一长,全部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

    汽车走了一天,荒凉的土路还是看不到尽头,坐在汽车驾驶室里的胡青山就觉得他们不是去接收什么县城,而是带着车队一直向着天边行使,经验丰富的胡青山知道,这是长时间观察窗外的地形,视觉疲劳以后出现幻觉了。

    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工作队的几十人又是惊喜不断,一营战士们给他们送过来的晚饭可要比他们自己带的强太多了,工作队的几十号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后勤保障,每人只是灌了一壶白开水,再随身带着几个大饼子当干粮就出发了,这样的伙食一营的战士根本看不上,胡青山让战士们做饭的时候顺便把工作队的伙食也包了,就别让他们啃大饼子了。

    工作队的人高兴极了,丫头小伙边吃边笑,还议论着,看看,还是咱们队长英明,跟着主力部队就是好,要啥有啥,行军有车坐,还吃喝管够,看看这罐头,满满的全是牛肉,太香了,我都快要把舌头咬下来了。

    天黑下来以后部队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停下来原地宿营,等待第二天天亮再走,这是胡青山和张队长商量后做出来的决定,理由是,天黑,路况又不好,摸黑行军不但容易出事故还很容易迷路,做接收工作也不差这一晚上。

    任务紧急,胡青山和战士们在饭后没有支什么帐篷,大家都坐车里打盹,就算是对付一宿了,好在军用大卡车上有专门的防雨蓬布,全部放下来以后也还算严实,虽然晚上天气很冷,但人多挤在一起也能将就过去,到是那些放在四周的观察哨,只能是在露天里顶着严寒站岗了,胡青山为了防止有人冻伤,让值星排长两小时一换班。

    天亮以后部队一路前进,卡车摇摇晃晃又走了整整一个白天,在快到傍晚的时候,远处一个黑糊糊的城市轮廓终于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说是城市有点夸张,但在人烟稀少的大新疆,也算是一个人口密集的聚集点,可能比内地的乡镇也大不了多少。

    有了向导的带路,有了地图做对比,胡青山能确认,前面视线里的地方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一个名叫伊吾的小县城。

    望山跑死马,别看眼睛里能看到,但要走到跟前还得有一段距离,一营的战士们这种事情经过的太多了,大家一声不吭,抱着手里的武器稳稳当当不动声色,可是工作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几十个姑娘小伙子跟打了兴奋剂一样,在车上嗷嗷叫的喊着:“嘿,伊吾,我们来了,我们来接收你了,敞开胸怀迎接我们吧。”

    和胡青山坐在一起的工作队张队长不好意思的说道:“胡副营长,你看这帮家伙,和你的兵真是没法比,看着点什么奇怪的东西就大呼小叫的。”

    胡青山则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很能理解这些姑娘小伙子的心情,谁还没有年轻过,谁还没有张狂过,想当年他也有过这种经历。

    有点老气横秋吗,胡青山自嘲的笑了笑,论年纪,他不比这些新战士大多少,顶天也就是大个四五岁,可是要论战斗经验就不能比了,十几岁参军,多少次从死尸堆里爬出来,多少次在血火里冲锋陷阵,上百次的战斗经历,早已经把他锻炼成了一个冷静无比,或者说有点冷酷的基层部队指挥员了。

    到了,终于到了,长途跋涉的解放军工作队终于来到了他们将要接收的县城,一营的两个排和工作队刚一到伊吾就受到了县长艾拜肚拉等人的热烈欢迎。

    艾拜肚拉是国民党时期的县长,按照和平解放新疆的有关协议和规定,所有旧政府的工作人员,新政府一样留用,所以这个人也就继续担任伊吾的县长了。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出来的一大堆人,手里拿着小旗,口里胡乱的喊着什么欢迎的口号,听懂没听懂谁都不清楚,但场面到是挺热闹。

    带着一顶花式小帽,穿着对襟的中山装的干部服,满脸肥肉的艾拜肚拉带着人把胡青山等人接进了县城,并且再三表示,欢迎解放军进驻伊吾,欢迎同志们来接收,我们早就盼着大军到来,有了解放军的部队,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新政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