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的笑意也因此增添了几分真挚。

    崔刘氏连忙随声附和:“对对,我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只是担心今年的收成若不如人意,怕是难以偿还了。”

    姜美君轻轻点了点头,神色淡然:“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

    借据收好,崔大海费力地扛起沉重的粮食,一家三口面带微笑,客气地道谢后转身离去。

    临出门,还不忘回头向姜美君挥手致意,作别。

    然而,一旦踏出姜家大门,崔家夫妇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燃烧着愤怒与怨恨的火焰。

    “真是,被这只老狐狸算计得死死的!我还尊敬地称呼她为小姨,这黑心肝的家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要不是他们家存粮最为丰厚,引得众人艳羡不已,谁又愿意放下身段,低眉顺眼地恳求到她家那扇紧闭的门前?

    仿佛是他们家前世修来的福分,使得生活比起周遭的左邻右舍显得更加优渥滋润,引得周围人等心中五味杂陈。

    夫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言辞间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感激之意,反而被嫉妒与幽怨的情绪所充斥。

    他们的幼子,圆溜溜的眼珠时而望向父亲紧锁的眉头。

    时而又转向母亲不满的嘴角,心中不禁暗自琢磨。

    明明是姨奶奶慷慨解囊,将宝贵的粮食借给了我们,让我们得以度过这艰难时刻。

    今晨爹娘走遍了邻里,却无一家愿意伸出援手,相较之下,姨奶奶的善举难道不更显高尚吗?然而,这份单纯的疑惑,在成人世界的复杂情绪中,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谜题。

    在卫家静谧的庭院内,姜美君缓缓合上门扉。

    转身瞬间,恰好捕捉到了谢秀芳脸上那欲言又止、复杂微妙的神色。

    “心里有话就直说吧。”

    谢秀芳终于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不仅仅是崔家,昨天东院的岳家不也来咱家借粮了吗?我记得娘亲那时可是一副乐于助人的模样,没提过任何额外偿还的要求,为何独独对崔家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呢?”

    她仿佛在自问自答,眼神闪烁着回忆:“是因为之前岳家在陈老太太那次下药事件中救了我们一家吗?”

    那次丰邑坤挺身而出,化解危难的记忆,依然鲜明地烙印在全家人的心头。

    “不仅是出于那一次的救命之恩,从今日起,但凡来借粮者,都需多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