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谅带兵还没跑出安定地界,就看到前面一支大军摆开,中军大旗之下,一个羽扇纶巾的文士端坐在素车之上,不是诸葛亮又是谁?

    崔谅见状,立刻调转马头逃走,只是才转身,高翔、木鹿大王又从后面包抄了上来。

    只见四周军士大喝:“降!”“降!”“降!”

    声音振聋发聩,崔谅知道自己现在是穷途末路了。

    崔谅的心头一片绝望,环顾四周,皆是蜀军的旗帜,马谡、吴懿、高翔、兀突骨,四位蜀将分别从四面围困而来,他已无处可逃。

    诸葛亮缓缓地从素车上站起,目光如炬,透过战场的迷雾直视崔谅。他轻声言道:“崔谅,汝尚欲战乎?何不早降,以免更多无谓流血。”

    崔谅木然立马,望着这位智谋非凡的蜀汉丞相,心中泛起一丝涟漪。他自问并无背叛之心,一生为魏守边,但如今,身陷绝境,方知匹夫之勇难敌良策妙计。

    他长叹一声,抛下手中长刀,凝视诸葛亮道:“孔明,我崔谅败则败矣,无须多言。只求丞相好生照顾安定百姓,我愿降。”

    诸葛亮点了点头,手持羽扇轻轻一挥,蜀军士卒上前将崔谅及其残部绑缚,却依诸葛亮之命,未加以侮辱。

    随后,诸葛亮率领大军开入安定城中,不发一箭,不伤一民,城内百姓原以为会遭受战火洗礼,不料蜀军治军严明,对百姓更是秋毫无犯。诸葛亮安顿好百姓后,便叫来崔谅问话。

    “天水太守认识吗?”孔明目光炯炯的看着崔谅。

    “那人是杨阜之族弟杨陵,和我算是邻郡,还有些交情。”崔谅答道。

    “今天我想让你进城,劝降杨陵,拿下天水城,可敢去?”诸葛亮问道。

    崔谅虽然刚败被俘,但诸葛亮的诚意和对安定百姓的照顾让他感受到这位蜀汉丞相的宽厚与智慧。面对诸葛亮的请求,他心中虽有万般滋味,却也明白这是为自己与天水百姓谋一条生路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最终点头应允:“丞相如此仁厚,崔谅虽不才,愿尽力一试。”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为崔谅松绑,并命人为他准备出行的马车,同时派数名亲信随行保护,确保其安全抵达天水城。

    几日后,崔谅抵达天水,他没有直接表露来意,而是先私下会见了杨陵,将安定的情况如实相告,并陈述了诸葛亮的仁政与对未来的承诺。

    杨陵听闻崔谅的描述,心中波澜起伏。

    杨陵说道:“崔兄,我等受魏王大恩,怎么忍心背叛魏王,不如将计就计。”

    崔谅闻言有些摇摆不定,“怎么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