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接待迎来送往的官员,官员是有资格在沿途驿站白吃白住的。

    二是传递加急文书。

    每一间驿站不但有驿丞和驿丁,还会饲养多匹战马,专供传递文书之用。

    毕竟古代不像现代这么信息发达。

    就比如说一条某地发生叛乱的奏章,如果没有沿途驿站传递消息的话,往往奏章刚刚递到皇帝的手里,叛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

    举个例子,根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胡人安禄山叛变,身处长安城的唐玄宗六天后就知道了消息。

    这可了不得,要知道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地方可是在范阳,也就是今天的燕京附近,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

    然而仅仅六天之后,长安城里的唐玄宗就得到了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唐朝时期驿站制度就十分发达了。

    隋唐时期,中央朝廷兴修的官道以长安为中心点,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

    这些官道沿途都会设有驿站,大概是每30里就会有一处驿站。

    朝廷对驿站传递文书的行程也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是加急文书的话,快马一天要行六驿,也就是180里。然后就会在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着传递文书。

    到了老朱建立了大明帝国,他更是将驿站制度登峰造极,推向高潮。

    大明的国土面积虽然不是历代王朝中最大的,但是驿站数量绝对是最多的,而且功能十分齐全,分为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等等。

    专门从事驿站行业的人员也多达二十多万人。

    只是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勤奋但是多疑的崇祯皇帝为了削减开支,居然裁撤了全国的驿站。

    陕西有一个驿丁因为没有了领工资的地方,就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然后十几年后,这个驿丁率领一支大军直取燕京城。

    崇祯皇帝被逼的杀妻灭子,然后自挂东南枝。

    不过在清军入关之后,问鼎中原之后,又将老朱的这一制度重新捡了起来,并一直沿用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