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青袍掾史是裴世矩的门生,追随裴世矩很多年了,认识伽蓝,更惊讶于伽蓝的“死而复生”,现在看到裴世矩不但迫不及待的召见伽蓝,还延长了交谈时间,撂下一堆紧急公务置之不理,马意识到两人交谈的内容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两天后皇帝的御驾东行。
青袍掾史长期待在裴世矩身边,出入中枢,眼力当然不同凡响,更能掂量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所以稍一错愣后,当即退到园门外,却并没有立即离开,似乎要等待裴世矩发出新的指令。
伽蓝知道自己这步棋赌对了,像这种危言耸听的话放在平日说出来未必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在皇帝到了临朔宫,很快就要赶赴辽东,皇帝抵达怀远镇之日,也就是攻击开始之时,战斗一旦打响,皇帝骑到了“虎背”,那就身不由己,想下都下不来了。裴世矩必须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就算他不相信杨玄感要造反,也要防患于未然,以免措手不及,船翻舟覆。
伽蓝平静如水,前再次扶住裴世矩的手,做搀扶之势。裴世矩心神激荡,虽然没有表现在脸,但心情异常沉重,双脚重若千钧,再也无力迈动。
“消息从何而来?”
“伊吾道一战后,西北局势大变,除了长孙恒安入主老狼府外,尚有元弘嗣出任弘化留守,掌陇右十三郡军事。元弘嗣是伊吾道一战最大的受益者。元弘嗣在东征开始之前是涿郡太守,并奉旨到山东东莱督造战船。伊吾道一战后,他从涿郡太守调任弘化留守,从幽燕调到了西北。”
“此事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古怪。东征的预期是摧枯拉朽一般灭亡高丽,就如当年西征摧毁吐谷浑。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功勋唾手可得,人人都能加官升爵。以元弘嗣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获得一份不菲的功绩,但他竟然放弃了,在东征开始之前离开了东北,调到了无功可拿的西北,为什么?在所有人都想方设法抢着去辽东战场的时候,他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元弘嗣是关陇虏姓第一世家,又是涿郡太守,又为东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开凿永济渠、修筑临朔和临渝行宫以及督造水师战船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不少人弹劾其为政苛酷,但皇帝尚不至于卸磨杀驴,为了这些小事在东征之前就把他赶到西北。所以,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隐秘。”
伽蓝看了神色肃穆的裴世矩一眼,继续说道,“兄弟们不能白死了,我们要报仇。黑鹫就一直在暗中探查,首要目标就是元弘嗣,结果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裴世矩顿时关注,目光如炬。
“蒲山郡公李密。”
裴世矩略略思索了片刻,眼中露出一丝恍然之色,似乎从中发现了什么。
“庙堂高高在,权争无处不在,对于位者来说,我们就是微不足道的草芥蚁蝼,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可以任意践踏我们,摧毁我们。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还有仇恨,为了仇恨,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黑鹫决定去长安,于是,他到了突伦川。”
“除了你们俩,还有多少人活了下来?”裴世矩突然问道。
“除了我们俩,还有六个兄弟活着。”伽蓝声音嘶哑,充满了痛苦、愤怒和愧疚,“明公,这都是某的错,辜负了明公的信任……”
裴世矩摇摇手,无心追究当年之事,更不想归罪于伽蓝。
伽蓝和西北狼终归是西北那盘棋的棋子,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那盘棋裴世矩下输了,之所以输,是为了中土这盘大棋,舍小求大,有得必有失,利益交换,这是很正常的事。他也很愧疚,无法向伽蓝解释,不过现在也没有解释的必要了,他忽然意识到,假如杨玄感真的要叛乱,那么当年那盘棋他不但输了,而且输得很没有面子,他当了。
很显然,当年那场权争,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权贵,真正的目的是为叛乱做布局。元弘嗣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勋,调任西北弘化留守,实际就是冲着西北军去的。关陇人控制了西北军,随时可以杀进长安,而京畿又是关陇人的根基之地,一旦杨玄感举兵叛乱,西北军一泻而下,关陇人乘势倒戈,长安必失。更要命的是,皇帝远在辽东战场,鞭长莫及,等到皇帝接到消息,然后再撤军,再去平叛,那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估计东都洛阳都已经失陷了。
当初中枢很多人以为元弘嗣只是贪图丝路利益,所以宁愿不要辽东战场的功勋也要去陇右喝西北风,后来东征失败了,又有不少人羡慕元弘嗣的运气好,认为他当初的选择很明智,侥幸逃过了一场劫难,否则元弘嗣也免不了有兵败之耻、除名之祸。由此再回头看看东征,元弘嗣根本不是运气好,而是以杨玄感为首的一部分关陇权贵早就知道东征要失败,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辽东战场送死。
东征失败肯定要归咎于朝堂各势力之间的激烈权争,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牺牲帝国利益血腥厮杀,而东征失败利益损失最大的就是以皇帝为首的以山东和江左权贵为主体的改革派,其次就是以于仲文为首的一部分把持军权的关陇权贵保守派,双方斗了个两败俱伤,像内史令元寿、纳言杨达、兵部尚段文振、工部尚宇文恺、检校左翊卫大将军观德王杨雄等帝国中枢重臣就在东征途中陆续病故。东征致使帝国损失了三十万将士,又失去了一批柱国之臣,帝国因此血流满面,伤痕累累,而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第二次东征之际,不得不从京畿抽调军队,同时让少年皇孙留守西京和东都以确保两都安全,又让诸如杨玄感、斛斯政、李子雄、赵元淑等关陇人承担重任,或掌机要,或督粮,或统军,大权旁落于非亲信大臣之手。
假如以杨玄感为首的一部分关陇权贵要篡位谋国,早早开始布局,那么东征决策的拟制和通过,东征过程中各派系之间的激烈争斗,东征大败,其背后都有他们的“黑手”,最终他们不但“渔翁得利”,还顺利完成了篡国的全部布局,如今布局已成,就等着皇帝赶赴辽东战场指挥作战了。可以预测,当东征激战正酣之时,必定就是篡国开始之期。
这是真的吗?是谁谋划了这惊天阴谋?当今天下,又有谁具备这等逆天的才智?
青袍掾史长期待在裴世矩身边,出入中枢,眼力当然不同凡响,更能掂量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所以稍一错愣后,当即退到园门外,却并没有立即离开,似乎要等待裴世矩发出新的指令。
伽蓝知道自己这步棋赌对了,像这种危言耸听的话放在平日说出来未必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在皇帝到了临朔宫,很快就要赶赴辽东,皇帝抵达怀远镇之日,也就是攻击开始之时,战斗一旦打响,皇帝骑到了“虎背”,那就身不由己,想下都下不来了。裴世矩必须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就算他不相信杨玄感要造反,也要防患于未然,以免措手不及,船翻舟覆。
伽蓝平静如水,前再次扶住裴世矩的手,做搀扶之势。裴世矩心神激荡,虽然没有表现在脸,但心情异常沉重,双脚重若千钧,再也无力迈动。
“消息从何而来?”
“伊吾道一战后,西北局势大变,除了长孙恒安入主老狼府外,尚有元弘嗣出任弘化留守,掌陇右十三郡军事。元弘嗣是伊吾道一战最大的受益者。元弘嗣在东征开始之前是涿郡太守,并奉旨到山东东莱督造战船。伊吾道一战后,他从涿郡太守调任弘化留守,从幽燕调到了西北。”
“此事透出一股不同寻常的古怪。东征的预期是摧枯拉朽一般灭亡高丽,就如当年西征摧毁吐谷浑。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功勋唾手可得,人人都能加官升爵。以元弘嗣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获得一份不菲的功绩,但他竟然放弃了,在东征开始之前离开了东北,调到了无功可拿的西北,为什么?在所有人都想方设法抢着去辽东战场的时候,他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元弘嗣是关陇虏姓第一世家,又是涿郡太守,又为东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开凿永济渠、修筑临朔和临渝行宫以及督造水师战船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不少人弹劾其为政苛酷,但皇帝尚不至于卸磨杀驴,为了这些小事在东征之前就把他赶到西北。所以,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隐秘。”
伽蓝看了神色肃穆的裴世矩一眼,继续说道,“兄弟们不能白死了,我们要报仇。黑鹫就一直在暗中探查,首要目标就是元弘嗣,结果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裴世矩顿时关注,目光如炬。
“蒲山郡公李密。”
裴世矩略略思索了片刻,眼中露出一丝恍然之色,似乎从中发现了什么。
“庙堂高高在,权争无处不在,对于位者来说,我们就是微不足道的草芥蚁蝼,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可以任意践踏我们,摧毁我们。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还有仇恨,为了仇恨,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黑鹫决定去长安,于是,他到了突伦川。”
“除了你们俩,还有多少人活了下来?”裴世矩突然问道。
“除了我们俩,还有六个兄弟活着。”伽蓝声音嘶哑,充满了痛苦、愤怒和愧疚,“明公,这都是某的错,辜负了明公的信任……”
裴世矩摇摇手,无心追究当年之事,更不想归罪于伽蓝。
伽蓝和西北狼终归是西北那盘棋的棋子,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那盘棋裴世矩下输了,之所以输,是为了中土这盘大棋,舍小求大,有得必有失,利益交换,这是很正常的事。他也很愧疚,无法向伽蓝解释,不过现在也没有解释的必要了,他忽然意识到,假如杨玄感真的要叛乱,那么当年那盘棋他不但输了,而且输得很没有面子,他当了。
很显然,当年那场权争,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权贵,真正的目的是为叛乱做布局。元弘嗣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勋,调任西北弘化留守,实际就是冲着西北军去的。关陇人控制了西北军,随时可以杀进长安,而京畿又是关陇人的根基之地,一旦杨玄感举兵叛乱,西北军一泻而下,关陇人乘势倒戈,长安必失。更要命的是,皇帝远在辽东战场,鞭长莫及,等到皇帝接到消息,然后再撤军,再去平叛,那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估计东都洛阳都已经失陷了。
当初中枢很多人以为元弘嗣只是贪图丝路利益,所以宁愿不要辽东战场的功勋也要去陇右喝西北风,后来东征失败了,又有不少人羡慕元弘嗣的运气好,认为他当初的选择很明智,侥幸逃过了一场劫难,否则元弘嗣也免不了有兵败之耻、除名之祸。由此再回头看看东征,元弘嗣根本不是运气好,而是以杨玄感为首的一部分关陇权贵早就知道东征要失败,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辽东战场送死。
东征失败肯定要归咎于朝堂各势力之间的激烈权争,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牺牲帝国利益血腥厮杀,而东征失败利益损失最大的就是以皇帝为首的以山东和江左权贵为主体的改革派,其次就是以于仲文为首的一部分把持军权的关陇权贵保守派,双方斗了个两败俱伤,像内史令元寿、纳言杨达、兵部尚段文振、工部尚宇文恺、检校左翊卫大将军观德王杨雄等帝国中枢重臣就在东征途中陆续病故。东征致使帝国损失了三十万将士,又失去了一批柱国之臣,帝国因此血流满面,伤痕累累,而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在第二次东征之际,不得不从京畿抽调军队,同时让少年皇孙留守西京和东都以确保两都安全,又让诸如杨玄感、斛斯政、李子雄、赵元淑等关陇人承担重任,或掌机要,或督粮,或统军,大权旁落于非亲信大臣之手。
假如以杨玄感为首的一部分关陇权贵要篡位谋国,早早开始布局,那么东征决策的拟制和通过,东征过程中各派系之间的激烈争斗,东征大败,其背后都有他们的“黑手”,最终他们不但“渔翁得利”,还顺利完成了篡国的全部布局,如今布局已成,就等着皇帝赶赴辽东战场指挥作战了。可以预测,当东征激战正酣之时,必定就是篡国开始之期。
这是真的吗?是谁谋划了这惊天阴谋?当今天下,又有谁具备这等逆天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