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朱标之死时,朱元璋就在猜测谁是建文帝,只不过那时的他,还从未考虑过是朱允炆。
可没想到的是,朱标之后,自己居然直接把朱允炆捧上了皇位?
按理来说,自己并非昏君,应该不会犯这种致命的错误啊。
自古以来,以天道伦常而言,储君都是从子嗣中选,哪有直接选孙子的?
除非儿子辈都死绝了。
从皇权的角度而言,选孙子作为储君,必定会引起其他子嗣的不满,从而动摇国本。
莫非那时候,自己真的老糊涂了?
可能真如李晗所言,妹子和朱标的过早离世,导致自己性情大变,做出了糊涂的决定。
而且,李晗还在信中说,朱允炆读书读傻了,优柔寡断毫无主见,这可是当皇帝的大忌啊!
可朱允炆这孩子看着聪明又伶俐的,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
不过,这黄子澄又是谁?
朱元璋决定继续看下去寻找答案。
“这黄子澄,读书考试一级棒,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并非浪得虚名,只是视野和格局也就比小镇做题家强点。”
朱元璋心道,原来是三年后的探花啊,怪不得自己现在不识此人。
“平心而论,朱允炆其实还算聪慧,在其被立为太孙后,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按理来说,新皇上位,为了皇位稳固,削藩实属正常操作,可坏就坏在,这俩削藩的方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朱元璋重视亲情,骨肉相残是他的大忌讳,此时看到朱允炆要削藩,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晗确实说的有道理,朱允炆继位,镇不住那帮皇叔,削藩也是无奈之举。
此时,他已经逐渐明白,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了,必然是因为朱允炆削藩引起的。
只是,朱允炆到底用了什么昏了头的法子削藩,才导致惨败的?
“朱允炆继位后没几个月,便着手准备削藩。”
可没想到的是,朱标之后,自己居然直接把朱允炆捧上了皇位?
按理来说,自己并非昏君,应该不会犯这种致命的错误啊。
自古以来,以天道伦常而言,储君都是从子嗣中选,哪有直接选孙子的?
除非儿子辈都死绝了。
从皇权的角度而言,选孙子作为储君,必定会引起其他子嗣的不满,从而动摇国本。
莫非那时候,自己真的老糊涂了?
可能真如李晗所言,妹子和朱标的过早离世,导致自己性情大变,做出了糊涂的决定。
而且,李晗还在信中说,朱允炆读书读傻了,优柔寡断毫无主见,这可是当皇帝的大忌啊!
可朱允炆这孩子看着聪明又伶俐的,难道是自己看走眼了?
不过,这黄子澄又是谁?
朱元璋决定继续看下去寻找答案。
“这黄子澄,读书考试一级棒,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并非浪得虚名,只是视野和格局也就比小镇做题家强点。”
朱元璋心道,原来是三年后的探花啊,怪不得自己现在不识此人。
“平心而论,朱允炆其实还算聪慧,在其被立为太孙后,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按理来说,新皇上位,为了皇位稳固,削藩实属正常操作,可坏就坏在,这俩削藩的方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朱元璋重视亲情,骨肉相残是他的大忌讳,此时看到朱允炆要削藩,不由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晗确实说的有道理,朱允炆继位,镇不住那帮皇叔,削藩也是无奈之举。
此时,他已经逐渐明白,明初巨变是怎么回事了,必然是因为朱允炆削藩引起的。
只是,朱允炆到底用了什么昏了头的法子削藩,才导致惨败的?
“朱允炆继位后没几个月,便着手准备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