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由老脸一红,这老李,每回将自己的心思猜得透透的。

    “除了好吃之外,红薯和土豆有很多优点,无须水田,只需旱地便可种植,也不需要像水稻或麦子那般打理,育种留种也方便,直接切成块埋进土里便行。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作物,成熟期很短,只需三个月左右,便可收割了,而且,土豆一年最多能种两季,红薯一年最多能种四季。”

    一年最多能种四季?

    如此说来的话,岂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得吃,那便是没有青黄不接这一说了啊!

    看来,这俩确实是好东西,是大明百姓的福音。

    “当然,如果只有以上优点的话,还体现不出土豆和红薯的特点,之所以会推荐给你,是因为这俩的话,亩产量极高。”

    极高?

    那是有多高呢,朱元璋琢磨着,他当过农民,知道水稻产量。

    一般江淮湖广一带,亩产量能有三百来斤,算得上是老天赏饭吃了。

    在产量最高的太湖地区,最高也就四百来斤左右,那还得是风调雨顺,且没有蝗灾。

    这土豆和红薯,能有多好呢,朱元璋大着胆子猜测了一下,要是能有个八百来斤左右,一年算三季好了,那也有一千八百来斤了。

    这要是搁以往,想都不敢想啊,朱元璋的心情开始激动起来。

    如果是真的话,那就没有饥荒一说了啊,那咱老朱,可真就是千古一帝了!

    老李啊,咱正为灾荒的事情发愁呢,你就给送了这么多东西过来,还真是咱的及时雨!

    “种植得当的话,土豆一季的亩产量,马马虎虎能上个四千来斤吧,而红薯的话稍微高点,也就个五千来斤。

    当然,要是技术提高了,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

    种植技术,我一并附在了信后。”

    多,多,多少?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难道眼花看错了?

    不应该啊,自己戴上眼镜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