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义务兵与志愿兵(4k)(1/6)
当年,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靠着魏武卒,吴起不仅攻下函谷关,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其中阴晋之战,就是那场最为著名的以五万大破五十万的战役。
只是正如之前所说的一样,魏武卒的选拔极其严苛。
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先不提要选拔出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有多难。
同时魏武卒成本也太高了,国力、物力损失巨大,元气大伤,尤其是精锐的魏武卒的损失,是短期难以恢复的。
魏武卒选拔要求高,训练、装备的成本非常昂贵,维护成本也很高,强盛时期的魏国还是可以负担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形成战斗力的魏武卒真正的灵魂是那些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作战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无法通过硬性弥补。
训练、培养的周期很长。
导致魏武卒的神话无法被重现。
而到了宋朝,就又走了另一个极端。
开国之初,宋朝募兵还算有些门坎。
可没过多久,宋朝统治者之中的一些大聪明,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绝妙策略。
那就是每到灾年的时候,就把所有青壮力全部都招募为兵。
统治者认为,这样一来,灾民里就只剩下老弱了,就不可能揭竿反抗。
至此以后,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成为了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用来专门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
此外,健壮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正是这种骚操作,导致怂宋士兵数量虽然多,可战斗力却低的一塌糊涂。
别说周围各种环伺的强大外敌了,就连国内的农民起义军、纯纯草台班子拉起来的部队的战斗力都不如。
杨宪知道募兵制的演变,自然也知道朱标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