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东屋的房间不小,把东西归置归置正好摆得下六桌。

    西屋这边因为是住的地方,炕上摆了两桌,拢共算起来摆了八桌的席面。

    闻三儿昨儿还说今天来的人不多呢,可这么一瞧,连男带女,连老带少,怎么也得有几十号人了。

    李学武看了一下,闻三儿的两个姐姐就来了一个,也就是老彪子的母亲。

    看着就是一个家庭妇女,领着老彪子他大哥家的孩子来的。

    大壮的母亲也来了,见人手不够,还伸手帮忙来着。

    院儿里人基本上能来的都来了,不想来的也就都躲着没出来。

    因为闻三儿在这边住了得有两个月了,跟大家伙儿相处得还算不错。

    二大爷家收音机坏了还是闻三儿给修的,所以但凡家里不抠搜的都跟着凑了个热闹。

    甭想着这个时候的随礼份子能有多少钱,多数是五分、一毛的,关系好的可能五毛一块的。

    东屋要比李学武坐着的西屋热闹,因为有孩子们在,吵吵闹闹的。

    再加上吃席的人坐上了桌,等着上菜的这会儿工夫,好久不见的或者认识的亲戚凑到一块儿聊闲篇儿,显得很是热闹。

    端菜、上菜的都是院里和街坊十六七的小伙子,这叫落忙,也是一种传统。

    家里有十六七岁小伙子的,赶上街坊邻居有事情,不用开牙,你就得让家里的小伙子去帮忙去。

    干的都是擦桌子、端菜的体面活儿,等洗碗、刷锅、盛菜的都是街坊来帮忙的妇女们干。

    小伙子们端了菜,等客人吃完了还得收拾桌子,把桌子板凳帮着送回各家去才算完活儿。

    有的东家会给些糖,有的会给烟,少有给钱的,因为这些小伙子来帮忙也不是为了钱。

    为的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你们家的小伙子也来落忙来。

    其实这个传统是很好的,十六七岁,正是锻炼孩子的时候,出去落忙接触街坊四邻的,慢慢地也知道该管谁叫什么,不至于上街见了面儿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这也便于小伙子们上了社会可以快速地打开局面,因为大多数都认识了。

    后世已经没有这个传统了,即使是农村,包席的都带着上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