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记得满清大约是在年底的时候,再次突破大明的边墙,突入京畿的。只是现在,他并不敢肯定如今的历史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理论上,如果能细致的统计满清每一次作战的损失,以及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以及他们和关内的八大家的贸易状态,就能相对准确的了解到满清要到何时才有能力发起新的一轮攻击。
不过郑森的手里可没有这样的一支情报网,也缺乏能做这样的系统分析的人才。当然郑森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郑家的商队在各地的扩展,郑森也开始安排他们收集各个地方的物价等各种信息,理论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情报。只是郑森手中也没有能进行这样的分析的人才,而这样的体系的形成,这样的人才的培养,在历史上,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时间才得以实现的。至少在目前,郑森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然后根据此前满清发动战争的频率来进行推断。依据这种不太靠谱的推断方式,郑森觉得,大概在今年七到八月之前,北方应该还算安全。
按照建胬如今和郑家以及“荷兰人”的关系的状况,一旦建胬破关而入,那他们肯定会攻击郑家在静海的据点。所以郑森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强化这个据点的防御,以防备建胬可能的攻击。
护厂队的孩子们如今普遍也就十五六岁,虽然这些年吃得好,练得好,而且一直在进行民族主义洗脑,士气高昂。但是一开始就直接和建胬进行野战的话,未必是个好做法。而且郑家的将领对于陆战大部分都是门外汉,而郑家聘请的一些外国人,其实在本国也都只是些低级军官,用来练兵是可以的,用来指挥野战,恐怕也都没什么经验。弄得不好,是个李德也说不定。
“依托工事,依托海上力量来打这一仗大概是最好的选择了。只是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建胬怕是要等到年底的时候才会破关进来,静海附近的海面怕是会结冰,这样一来,海上的战舰就很难有效的给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一旦战败,也没办撤退。所以,一定要先制定出一套万全的作战方案出来。”郑森这样想着。
图上演习也是护厂队中的队长以上的成员们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所以郑森首先让人绘制了静海附近的新式地图,并依照这些地图制作了沙盘,然后作为图上演习的作业,交给了护厂队的家伙们进行讨论。
同时,郑森还开始向手下的工厂下达了一些新的武器的订单。
……
这些天来,王知县已经开始习惯于每天都有船队到达静海,然后有源源不断的车队前往北京的情况了,不过这两天,那个郭参将又玩出了新花样,他手下的那些少年兵们没事干了开始在地里乱挖壕沟,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壕沟看上去大概是某种防御工事,只是他们挖的壕沟却让在北方呆了些年,对于打仗什么的也已经不是完全不懂了的王知县觉得很有点奇怪。
一般的壕沟大多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直接冲击,给敌人的移动带来障碍的,所以壕沟一般来说要比较宽,比较深,以确保敌人无法轻松越过。但是这些壕沟的宽度都太窄了,不要说一般的士兵,就是他王知县,也能轻松的一步跨过去,要说这东西能阻挡啥玩意,王知县觉得也就能给盾车什么的造成一点麻烦,但是这个麻烦也小得不成样子,因为跟随的步兵随便拿块木板往上面一架,就能让盾车轻松的越过这个小壕沟。至于骑兵,那更是轻松的就能跳过去。而且如果要防骑兵,两道壕沟之间的距离最好近一点,这样当敌人的骑兵跳过第一道壕沟之后,因为来不及调整战马的步伐,可能会连人带马一起栽进第二道壕沟里面。但是这些福建兵挖的壕沟,两道壕沟之间的距离足足有几十步远,再看看壕沟的深度,王知县觉得自己都能轻松的从里面爬出来。这样的壕沟有个什么用?
当然,挖出这样的不实用的壕沟来,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我大明的军队要是能认认真真的挖壕沟那才怪了呢。换了其他的地方的官军,也不会认认真真的挖壕沟的,挖出这种毫无用处的敷衍了事的壕沟实在是太正常了。
但是这些福建官军却绝对的不正常,因为他们是以绝对的认认真真的态度挖出这些敷衍了事的壕沟的,如果说他们是在敷衍了事,纳特们绝对也是在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敷衍了事。王知县看到过这些福建少年兵挖壕沟的过程,他们的壕沟的宽度、深度、走向都是老老实实的用尺子量过的,士兵们挖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严格的依照了这种规定,至少,就王知县看过去,除了某些明显是故意的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这壕沟有哪里比哪里明显宽了或者是窄了的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壕沟,更多的东西王知县其实没有看到,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壕沟后面,一些少年士兵正在安置火炮的发射点。采用了最新的的锻造钻孔,双层炮管技术的六磅炮将被安置在这些位置上,因为锻造和钻孔技术进一步的增加了炮管的强度,使得新的六磅炮的在保持了重量不变的前提下,炮管的长度却被大的的增加了。再配合上刚刚在郑森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新式发.射.药,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已经非常的接近于郑森卖给满清的那两门24磅炮了。如果考虑到,这些少年兵已经将附近所有的位置都进行过精确的测距,打起来的话,他们的六磅炮怕是天然的要更加准确,如果满清真的打算拖着那两门24磅炮来和这些少年兵的六磅炮对射的话,估计满清多半会被打得很惨。
而且新版的六磅炮还有一个附加的优点,那就是如果没有郑家特产的发.射.药,这种火炮是非常不好用的。郑森在某些军事论坛中看到过关于发.射.药燃烧速度对于枪管和弹丸的影响的科普文,他知道,弹丸燃烧速度越快,短时间产生的超压气体也就越多,产生的膛压也就越大。当然,炸膛的可能也就越高。而如果炮弹或者枪弹在飞出炮管或者枪管前,火药就燃烧光了,那他们受到的推力又会极速衰减。所以,身管越短,越是需要速然火药,而身管越长,就越是需要燃烧速度慢一些的火药。
从那篇科普文里面郑森发.射.药能量的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和燃烧表面积。发.射.药在组成和物理结构确定后,其燃烧速度很难按照要求的规律去变化。但通过.发.射.药的药型则能够改变燃烧面,基本可以按规律控制能量的释放速率,所以药型就成为目前控制发.射.药燃烧规律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郑森知道,依据数学原理,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球体的表面积最小,而且体积的增加和表面积的增加并不是直接的等比关系,体积增加了很多,表面积才会增加一点。所以如果把火药做成球形,火药球越大,同样重量的发.射.药的燃烧面积就越小。
通过控制火药燃烧表面积,郑森就能有效地控制火炮的最高膛压。所以如今最新式的六磅炮其实能承受的膛压要远远低于以前的老式六磅炮,而且长长的炮管其实也是专门适应低燃烧速度的大装药的。虽然依照纪律到了危急的时刻,炮兵应该彻底的破坏大炮,但是战斗中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大炮被建胬缴获的可能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建胬打算用这门大炮的话就会发现,在使用他们的发.射.药的状态下,这门炮如果要安全使用,那装药量就要小得可怜,以至于这门炮的威力也会小的可笑。而若过他们稍微增加一点装药,那自然就会是轰隆一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火炮和壕沟,郑森依据护厂队的家伙们的脑洞,还安排了最后的避难所——多层地道。挖地道做最后的避难所的提议是一个叫牛十三的炮手提出来的,而他的这个提议立刻就触发了郑森的灵感,让他一下子想起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要说玩地道,抗战时期,我国冀中平原地区的军民百姓算是把这东西玩出了境界。郑森上辈子也曾到高家庄,马家河子去参观过那奇迹般的地下长城,于是这一套手段也就被同样的用了出来。一条长长的地道一直在不断地开挖,而按照设计,它最远的出口远在差不多五公里外。从哪里踏上冰面,然后用不了多久就能转移到郑家的战船上。
如今还有几个月,郑森开始不惜成本的在静海开始备战。这是他们在陆地上和建胬的第一战,为了胜利,为了让自己的军队对建胬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了打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让郑家的战士能对他们没有恐惧感,郑森觉得付出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不过郑森的手里可没有这样的一支情报网,也缺乏能做这样的系统分析的人才。当然郑森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随着郑家的商队在各地的扩展,郑森也开始安排他们收集各个地方的物价等各种信息,理论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情报。只是郑森手中也没有能进行这样的分析的人才,而这样的体系的形成,这样的人才的培养,在历史上,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时间才得以实现的。至少在目前,郑森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然后根据此前满清发动战争的频率来进行推断。依据这种不太靠谱的推断方式,郑森觉得,大概在今年七到八月之前,北方应该还算安全。
按照建胬如今和郑家以及“荷兰人”的关系的状况,一旦建胬破关而入,那他们肯定会攻击郑家在静海的据点。所以郑森现在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强化这个据点的防御,以防备建胬可能的攻击。
护厂队的孩子们如今普遍也就十五六岁,虽然这些年吃得好,练得好,而且一直在进行民族主义洗脑,士气高昂。但是一开始就直接和建胬进行野战的话,未必是个好做法。而且郑家的将领对于陆战大部分都是门外汉,而郑家聘请的一些外国人,其实在本国也都只是些低级军官,用来练兵是可以的,用来指挥野战,恐怕也都没什么经验。弄得不好,是个李德也说不定。
“依托工事,依托海上力量来打这一仗大概是最好的选择了。只是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建胬怕是要等到年底的时候才会破关进来,静海附近的海面怕是会结冰,这样一来,海上的战舰就很难有效的给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而且一旦战败,也没办撤退。所以,一定要先制定出一套万全的作战方案出来。”郑森这样想着。
图上演习也是护厂队中的队长以上的成员们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所以郑森首先让人绘制了静海附近的新式地图,并依照这些地图制作了沙盘,然后作为图上演习的作业,交给了护厂队的家伙们进行讨论。
同时,郑森还开始向手下的工厂下达了一些新的武器的订单。
……
这些天来,王知县已经开始习惯于每天都有船队到达静海,然后有源源不断的车队前往北京的情况了,不过这两天,那个郭参将又玩出了新花样,他手下的那些少年兵们没事干了开始在地里乱挖壕沟,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壕沟看上去大概是某种防御工事,只是他们挖的壕沟却让在北方呆了些年,对于打仗什么的也已经不是完全不懂了的王知县觉得很有点奇怪。
一般的壕沟大多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直接冲击,给敌人的移动带来障碍的,所以壕沟一般来说要比较宽,比较深,以确保敌人无法轻松越过。但是这些壕沟的宽度都太窄了,不要说一般的士兵,就是他王知县,也能轻松的一步跨过去,要说这东西能阻挡啥玩意,王知县觉得也就能给盾车什么的造成一点麻烦,但是这个麻烦也小得不成样子,因为跟随的步兵随便拿块木板往上面一架,就能让盾车轻松的越过这个小壕沟。至于骑兵,那更是轻松的就能跳过去。而且如果要防骑兵,两道壕沟之间的距离最好近一点,这样当敌人的骑兵跳过第一道壕沟之后,因为来不及调整战马的步伐,可能会连人带马一起栽进第二道壕沟里面。但是这些福建兵挖的壕沟,两道壕沟之间的距离足足有几十步远,再看看壕沟的深度,王知县觉得自己都能轻松的从里面爬出来。这样的壕沟有个什么用?
当然,挖出这样的不实用的壕沟来,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我大明的军队要是能认认真真的挖壕沟那才怪了呢。换了其他的地方的官军,也不会认认真真的挖壕沟的,挖出这种毫无用处的敷衍了事的壕沟实在是太正常了。
但是这些福建官军却绝对的不正常,因为他们是以绝对的认认真真的态度挖出这些敷衍了事的壕沟的,如果说他们是在敷衍了事,纳特们绝对也是在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敷衍了事。王知县看到过这些福建少年兵挖壕沟的过程,他们的壕沟的宽度、深度、走向都是老老实实的用尺子量过的,士兵们挖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严格的依照了这种规定,至少,就王知县看过去,除了某些明显是故意的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这壕沟有哪里比哪里明显宽了或者是窄了的地方。
当然,除了这些壕沟,更多的东西王知县其实没有看到,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壕沟后面,一些少年士兵正在安置火炮的发射点。采用了最新的的锻造钻孔,双层炮管技术的六磅炮将被安置在这些位置上,因为锻造和钻孔技术进一步的增加了炮管的强度,使得新的六磅炮的在保持了重量不变的前提下,炮管的长度却被大的的增加了。再配合上刚刚在郑森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新式发.射.药,这种火炮的有效射程已经非常的接近于郑森卖给满清的那两门24磅炮了。如果考虑到,这些少年兵已经将附近所有的位置都进行过精确的测距,打起来的话,他们的六磅炮怕是天然的要更加准确,如果满清真的打算拖着那两门24磅炮来和这些少年兵的六磅炮对射的话,估计满清多半会被打得很惨。
而且新版的六磅炮还有一个附加的优点,那就是如果没有郑家特产的发.射.药,这种火炮是非常不好用的。郑森在某些军事论坛中看到过关于发.射.药燃烧速度对于枪管和弹丸的影响的科普文,他知道,弹丸燃烧速度越快,短时间产生的超压气体也就越多,产生的膛压也就越大。当然,炸膛的可能也就越高。而如果炮弹或者枪弹在飞出炮管或者枪管前,火药就燃烧光了,那他们受到的推力又会极速衰减。所以,身管越短,越是需要速然火药,而身管越长,就越是需要燃烧速度慢一些的火药。
从那篇科普文里面郑森发.射.药能量的释放速率主要取决于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和燃烧表面积。发.射.药在组成和物理结构确定后,其燃烧速度很难按照要求的规律去变化。但通过.发.射.药的药型则能够改变燃烧面,基本可以按规律控制能量的释放速率,所以药型就成为目前控制发.射.药燃烧规律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郑森知道,依据数学原理,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球体的表面积最小,而且体积的增加和表面积的增加并不是直接的等比关系,体积增加了很多,表面积才会增加一点。所以如果把火药做成球形,火药球越大,同样重量的发.射.药的燃烧面积就越小。
通过控制火药燃烧表面积,郑森就能有效地控制火炮的最高膛压。所以如今最新式的六磅炮其实能承受的膛压要远远低于以前的老式六磅炮,而且长长的炮管其实也是专门适应低燃烧速度的大装药的。虽然依照纪律到了危急的时刻,炮兵应该彻底的破坏大炮,但是战斗中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所以大炮被建胬缴获的可能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建胬打算用这门大炮的话就会发现,在使用他们的发.射.药的状态下,这门炮如果要安全使用,那装药量就要小得可怜,以至于这门炮的威力也会小的可笑。而若过他们稍微增加一点装药,那自然就会是轰隆一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除了火炮和壕沟,郑森依据护厂队的家伙们的脑洞,还安排了最后的避难所——多层地道。挖地道做最后的避难所的提议是一个叫牛十三的炮手提出来的,而他的这个提议立刻就触发了郑森的灵感,让他一下子想起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要说玩地道,抗战时期,我国冀中平原地区的军民百姓算是把这东西玩出了境界。郑森上辈子也曾到高家庄,马家河子去参观过那奇迹般的地下长城,于是这一套手段也就被同样的用了出来。一条长长的地道一直在不断地开挖,而按照设计,它最远的出口远在差不多五公里外。从哪里踏上冰面,然后用不了多久就能转移到郑家的战船上。
如今还有几个月,郑森开始不惜成本的在静海开始备战。这是他们在陆地上和建胬的第一战,为了胜利,为了让自己的军队对建胬有一个好的开始,为了打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让郑家的战士能对他们没有恐惧感,郑森觉得付出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