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流言四起(1/3)
杨嬷嬷啊了一声,诧异地看向袁翠语,“县主是故意被他打的?”
“这一招苦肉计,不得不用,若不是这样,无法转移大家对子安的污蔑,相府还会一直放出恶毒的言论,经过这一次,如今相府的人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了。”袁翠语面容平静地说着,仿佛不曾经历过那一场暴打。
杨嬷嬷看向潘丹,想起他昨天说的那些话,还是觉得有些不相信他,“你为什么愿意相助县主?”
潘丹道:“袁大学士对我潘家有恩,此恩潘家不忘。”
他拱手继续说:“昨天夏丞相走后,还有人监视着夏至苑,所以我不得不对嬷嬷说了那些话,请嬷嬷不要放在心上,但是,那些话也是真实的,皇后娘娘确实已经怀疑嬷嬷,嬷嬷自己看着办。”
说完,潘丹便出去了。
他只帮这么一次,算是还了袁大学士对潘家的恩惠,他是皇后的人,出宫入府有他的任务。
杨嬷嬷坐下来,看着袁翠语,有些不高兴,“县主应该跟奴婢先说一声的,害得奴婢担心得要紧。”
袁翠语看着她,轻声道:“对不起,害得嬷嬷担心了。”经历过尘世苦难,特别容易为真情感动。
杨嬷嬷难过地道:“县主不必道歉,奴婢只是觉得,县主没有必要这样苦了自己。”
袁翠语轻声叹气,“我了解夏槐钧,也了解老夫人,皇太后给了他们两天的时间找回子安,他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子安的去向不难推测,一旦被他们知道子安的去向,一定会派出杀手追截,加上京中百姓如今流言纷纷,对王爷也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舆论直接影响朝政,皇太后不可能不理会民间的声音,京中百姓对于丑闻就像猫闻到了鱼腥那样,追逐不停,虽然僵尸病的恐慌还在,可多少能转移一些注意力,减少流言蜚语对子安的伤害,同时,也可以让王爷分开身出来,做他要做的事情。”
而且,若不是这样,又怎逼得一些人义愤填膺?例如安亲王,例如温先生,例如好多曾经慕她名的学者。
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几乎都是有权威性的,没几个人会怀疑,且所有的细节潘丹都说了,其中包括对话。
她深深明白,要对付有权有势者,文笔有时候是比剑更锋利。
果然,不到三天,夏丞相毒打和离的夫人丹青县主的事情,迅速在京中传开。
造成了地震一般的影响力。
之前关于夏子安的流言,也得到逆转的改变,很多人甚至说,夏子安失踪其实是被父亲夏丞相抓走的,如今已经有人前去营救,应该不日就能救回来。
民间的流言蜚语,反馈到了皇太后耳中,梁太傅再度进宫请皇太后下旨烧村,已经找不到强有力的理由了。
皇太后一句话就怼了回去,“哀家听闻京中百姓都在等候夏子安回来,百姓都愿意给这份信任她,莫非哀家与太傅都不能吗?”
梁太傅真是恨死了夏丞相,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档子事,彻底把百姓的视线转移了,还让那夏子安重新以受害者的姿态得到百姓的吹捧。
朝廷不能罔顾民间的声音,他没有办法再上奏。
“这一招苦肉计,不得不用,若不是这样,无法转移大家对子安的污蔑,相府还会一直放出恶毒的言论,经过这一次,如今相府的人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了。”袁翠语面容平静地说着,仿佛不曾经历过那一场暴打。
杨嬷嬷看向潘丹,想起他昨天说的那些话,还是觉得有些不相信他,“你为什么愿意相助县主?”
潘丹道:“袁大学士对我潘家有恩,此恩潘家不忘。”
他拱手继续说:“昨天夏丞相走后,还有人监视着夏至苑,所以我不得不对嬷嬷说了那些话,请嬷嬷不要放在心上,但是,那些话也是真实的,皇后娘娘确实已经怀疑嬷嬷,嬷嬷自己看着办。”
说完,潘丹便出去了。
他只帮这么一次,算是还了袁大学士对潘家的恩惠,他是皇后的人,出宫入府有他的任务。
杨嬷嬷坐下来,看着袁翠语,有些不高兴,“县主应该跟奴婢先说一声的,害得奴婢担心得要紧。”
袁翠语看着她,轻声道:“对不起,害得嬷嬷担心了。”经历过尘世苦难,特别容易为真情感动。
杨嬷嬷难过地道:“县主不必道歉,奴婢只是觉得,县主没有必要这样苦了自己。”
袁翠语轻声叹气,“我了解夏槐钧,也了解老夫人,皇太后给了他们两天的时间找回子安,他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子安的去向不难推测,一旦被他们知道子安的去向,一定会派出杀手追截,加上京中百姓如今流言纷纷,对王爷也造成一定的压力,因为舆论直接影响朝政,皇太后不可能不理会民间的声音,京中百姓对于丑闻就像猫闻到了鱼腥那样,追逐不停,虽然僵尸病的恐慌还在,可多少能转移一些注意力,减少流言蜚语对子安的伤害,同时,也可以让王爷分开身出来,做他要做的事情。”
而且,若不是这样,又怎逼得一些人义愤填膺?例如安亲王,例如温先生,例如好多曾经慕她名的学者。
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几乎都是有权威性的,没几个人会怀疑,且所有的细节潘丹都说了,其中包括对话。
她深深明白,要对付有权有势者,文笔有时候是比剑更锋利。
果然,不到三天,夏丞相毒打和离的夫人丹青县主的事情,迅速在京中传开。
造成了地震一般的影响力。
之前关于夏子安的流言,也得到逆转的改变,很多人甚至说,夏子安失踪其实是被父亲夏丞相抓走的,如今已经有人前去营救,应该不日就能救回来。
民间的流言蜚语,反馈到了皇太后耳中,梁太傅再度进宫请皇太后下旨烧村,已经找不到强有力的理由了。
皇太后一句话就怼了回去,“哀家听闻京中百姓都在等候夏子安回来,百姓都愿意给这份信任她,莫非哀家与太傅都不能吗?”
梁太傅真是恨死了夏丞相,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档子事,彻底把百姓的视线转移了,还让那夏子安重新以受害者的姿态得到百姓的吹捧。
朝廷不能罔顾民间的声音,他没有办法再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