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战役俄国战败,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俄国革命一个阶段性标志。波兰自己号称灭亡,实际上波兰王国这个国家理论上还是存在的,只是由俄国沙皇兼任了波兰国王的地位。如果是真的被彻底瓜分,原波兰地区变成了普奥俄三国的行省,波兰也不可能从彻头彻尾的覆灭123年后成功复国。
复国后的波兰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擦鞋垫本质,当时的执政毕苏斯基试图恢复波兰与俄国1772年的边界,于是发动了对苏俄的进攻。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前锋一路打到基辅。俄国红军对波兰侵略军实施了全面反击,将波军给撵回了波兰。
列宁领导的俄共抗住了协约国的进攻之后,也认为有必要改变原先的政策,如果能够解决掉协约国最大的走狗波兰,不仅可以收回失地,还能彻底改变欧洲的局面。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拒绝把援助波兰的军需品装上火车,英国码头的工人要求英国政府立刻结束与苏俄的战争,一旦解决掉波兰问题,战后各国国内矛盾如同火药桶一样欧洲马上就会发生巨变。
协约国当然知道这个可怕的结果,英法通过但泽港口把物资拼命的送到波兰,波兰那强烈的二货精神在此时也发挥出正面作用。
俄共此时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列宁同志身体不好,党内对于继任者的位置发生了激烈的“讨论”。斯大林同志性格强硬,在党内的人缘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在波兰战役前期表现出色的斯大林同志后来被吐哈切夫斯基接替了指挥,这为波兰战役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吐哈切夫斯基优柔寡断,满脑子打一场漂亮仗的打算。在数年后,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分析波兰战役失败的时候是如此总结的,“完美的战役与获得胜利的战役从来不是一码事,完美是事后的评价,胜利永远是对当前手中条件的充分利用。吐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役的表现证明其并非一名优秀的前线指挥官,当一名军事指挥官陷入想打一场漂亮仗的思维陷阱的同时,他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
毕苏斯基就没有吐哈切夫斯基的问题,这个野路子出身的军人满脑子想的仅仅是如何有效使用手中现有的牌面,他甚至对自己部队的战斗能力与士气都没有任何幻想。所以面对钢铁斯大林的时候,毕苏斯基屡屡吃瘪。吐哈切夫斯基倒是发现了俄国红军的各种“不利”,试图先消除不利造成的不良影响后打一场教科书般“完美胜利”。
经历过各种艰难困苦,只要胜利的里子,不要好看面子的毕苏斯基发现波兰军队依旧有战斗意志的时候,实在是大喜过望。他立刻制订了针对当下战局的军事计划,冒着巨大的风险猛烈打击吐哈切夫斯基指挥的部队。吐哈切夫斯基所部战败,俄国红军不得不退出波兰。俄国试图通过战争改变欧洲局面的努力失败了。
整个1921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收拾一战后的局面努力。波兰战役结束,俄国边界线基本稳定下来。在广阔的海上,竞争却加倍激烈起来。
英国奉行的是第一海军的思路,也就是说英国舰队要压倒第二第三海军的总和。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紧接着,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
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
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1920年开始,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
美国于是召开和平会议,希望能够解决军备竞争造成的局面。得到美国的邀请,中国方面很快给了美国回复,“中国海军实力太弱,没办法参与这样的会议。”
这是实话,中国近期内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水面舰艇建造的计划。人民党中央军委制定了“飞潜快”的海军发展思路。飞机、潜艇、鱼雷快艇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方向。大型水面舰艇建设全部放在民用船只上。
陈克从来没有战列舰大编队决战的浪漫,未来共和国的目标是以航母编队以及大规模远洋潜艇为核心的战争。战列舰在陈克的思路中主要是炮击,而不是决战兵器。既然如此,是否参加海军条约就显得非常无意义。
但是美国人却不会这么考虑,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不管在中国国内,人民党如何解决租界等问题。至少在法律方面,中国与列强的租界以及法律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想拆散英日同盟,在西太平洋必须依靠中国的支持。
于是美国再次邀请中国加入华盛顿会议。同时许诺美国会竭尽全力帮助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许诺美国会给中国力争一个比较好的海军配额。
复国后的波兰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擦鞋垫本质,当时的执政毕苏斯基试图恢复波兰与俄国1772年的边界,于是发动了对苏俄的进攻。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前锋一路打到基辅。俄国红军对波兰侵略军实施了全面反击,将波军给撵回了波兰。
列宁领导的俄共抗住了协约国的进攻之后,也认为有必要改变原先的政策,如果能够解决掉协约国最大的走狗波兰,不仅可以收回失地,还能彻底改变欧洲的局面。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拒绝把援助波兰的军需品装上火车,英国码头的工人要求英国政府立刻结束与苏俄的战争,一旦解决掉波兰问题,战后各国国内矛盾如同火药桶一样欧洲马上就会发生巨变。
协约国当然知道这个可怕的结果,英法通过但泽港口把物资拼命的送到波兰,波兰那强烈的二货精神在此时也发挥出正面作用。
俄共此时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列宁同志身体不好,党内对于继任者的位置发生了激烈的“讨论”。斯大林同志性格强硬,在党内的人缘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在波兰战役前期表现出色的斯大林同志后来被吐哈切夫斯基接替了指挥,这为波兰战役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吐哈切夫斯基优柔寡断,满脑子打一场漂亮仗的打算。在数年后,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分析波兰战役失败的时候是如此总结的,“完美的战役与获得胜利的战役从来不是一码事,完美是事后的评价,胜利永远是对当前手中条件的充分利用。吐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役的表现证明其并非一名优秀的前线指挥官,当一名军事指挥官陷入想打一场漂亮仗的思维陷阱的同时,他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
毕苏斯基就没有吐哈切夫斯基的问题,这个野路子出身的军人满脑子想的仅仅是如何有效使用手中现有的牌面,他甚至对自己部队的战斗能力与士气都没有任何幻想。所以面对钢铁斯大林的时候,毕苏斯基屡屡吃瘪。吐哈切夫斯基倒是发现了俄国红军的各种“不利”,试图先消除不利造成的不良影响后打一场教科书般“完美胜利”。
经历过各种艰难困苦,只要胜利的里子,不要好看面子的毕苏斯基发现波兰军队依旧有战斗意志的时候,实在是大喜过望。他立刻制订了针对当下战局的军事计划,冒着巨大的风险猛烈打击吐哈切夫斯基指挥的部队。吐哈切夫斯基所部战败,俄国红军不得不退出波兰。俄国试图通过战争改变欧洲局面的努力失败了。
整个1921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收拾一战后的局面努力。波兰战役结束,俄国边界线基本稳定下来。在广阔的海上,竞争却加倍激烈起来。
英国奉行的是第一海军的思路,也就是说英国舰队要压倒第二第三海军的总和。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紧接着,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
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
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1920年开始,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
美国于是召开和平会议,希望能够解决军备竞争造成的局面。得到美国的邀请,中国方面很快给了美国回复,“中国海军实力太弱,没办法参与这样的会议。”
这是实话,中国近期内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水面舰艇建造的计划。人民党中央军委制定了“飞潜快”的海军发展思路。飞机、潜艇、鱼雷快艇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方向。大型水面舰艇建设全部放在民用船只上。
陈克从来没有战列舰大编队决战的浪漫,未来共和国的目标是以航母编队以及大规模远洋潜艇为核心的战争。战列舰在陈克的思路中主要是炮击,而不是决战兵器。既然如此,是否参加海军条约就显得非常无意义。
但是美国人却不会这么考虑,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不管在中国国内,人民党如何解决租界等问题。至少在法律方面,中国与列强的租界以及法律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想拆散英日同盟,在西太平洋必须依靠中国的支持。
于是美国再次邀请中国加入华盛顿会议。同时许诺美国会竭尽全力帮助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许诺美国会给中国力争一个比较好的海军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