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刚到这里,几位马匪已经打断了庞梓的话,“庞大王,你这人讲义气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也不让你为难,这小妞你怎么办你说了算。不过庞大王见到你的那朋友,也望不要提我们几个。”
“这个是当然。”庞梓连忙答道。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听到这话,眼圈一红突然留起眼泪来。摆脱了可怕的命运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靠了她仰慕青睐的那人的名声就得救了,李娜娜此事最想的是抓住远在安徽的陈克哭诉一番自己的委屈。
给李娜娜松了绑,庞梓问道:“李小姐,你现在准备怎么办?要我派人送你回家么?”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本想说同意,可是她非常本能感觉到,如果这么回去的话,她不仅再也没办法在父母亲友面前抬起头来,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思忖良久,李娜娜终于说出了一句话,“我……,我想去安徽找我表哥陈克。”
安排人送李娜娜去先去山东根据地,再辗转去安徽根据地。庞梓继续带着那些豪杰肆虐燕京。肆虐很快到了尽头。1908年12月22曰,庞梓接到了消息。北洋袁世凯已经调兵北上。告诉跟随自己的那几个团队的马匪,最近风头不好赶紧跑。庞梓自己汇合了剩余的同志一路撤向山东根据地。
自打甘陕绿营覆灭之后,摄政王载沣彻底崩溃了。他舍近求远,令甘陕绿营勤王的决定,曾经一度被朝中大臣理解。不用达到张之洞的政治能力,舍近求远的举动本身就代表朝廷公开对袁世凯说,“我们不相信你!”智商超过平均线的官员都知道这是最后的手段。没人肯在这时候表态,这时候表态就是公开与摄政王过不去,摄政王或许收拾不了袁世凯,收拾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
直到只穿着上衣,脖子上绑着人头、印信、军旗的那几百俘虏被数千马匪在京城下释放。京城仔细验过,这些光腚赤脚的可怜家伙的确是前来勤王的甘陕绿营残兵。朝内对摄政王的态度立刻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庆亲王表面不吭声,却背后指使。要求速调袁世凯进京的奏章在摄政王的桌案上垒起几尺高。外国公使团也再次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清廷调袁世凯回来恢复秩序。
万把马匪就能将京城折腾成这般局面,原本习惯于服从清廷的满朝官员们大多数心如死灰。他们记起了一件事,宣统登基的时候坐在龙椅上大声哭闹,宣统的亲爹载沣忍不住上去劝告,“别哭了,就快完了。”当时好多大臣已经皱起了眉头。
“就快完了!”是啊,看现在的样子,这大清的天下真的就快完了。以载沣表现出对袁世凯的态度,历史上为此起兵造反的臣子可是数不胜数。不造反等死么?
北洋最初起家于江淮,李鸿章先是跟随曾国藩起兵,然后自创淮军。消灭了天平天国之后,淮军又平定了捻军。从基层起家,这两人升到了中枢大臣。那时候借了这两人和左宗棠之力,有了天下督抚半汉人的局面。《慈禧的这一生》官员们虽然没敢收藏原件,可是删去了最后预言的手抄本绝不是一本两本。官员们亲自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很多事情,与《慈禧的这一生》对照之后,大家都看得清楚,慈禧太后通过手腕把两人玩弄的跟狗一样,最后强行把前北洋与湘军出身的南洋新军削弱到了如此程度。
可是打一派就得借一派,后北洋袁世凯与张之洞的崛起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袁世凯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位前辈的下场?所以袁世凯死抓兵权不放,就是怕自己哪天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袁世凯北洋集团致力夺取立宪主导权,目的就是为了把立宪推动到“责任内阁制”,以达成北洋掌权中央,以压制宗室的局面。而南方岑春煊联络清流与士绅名流,试图通过斗倒袁世凯,把立宪给引到“议会制”的道路上,以达成“清流主导的士绅”掌权的局面。
慈禧用巧妙的手腕平息了这次斗争,一边打击清流士绅,一面排除北洋中央系。老太太颁布了确立绝对皇权的《钦定立宪大纲》,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天下,“想夺权,你们想都别想!”如果慈禧真的能够再活十年,只怕还真的能够完成这种布置安排。
可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前安徽这腹心之地突然就冒出了一伙人民党乱匪,在年轻的北洋后辈陈克带领下,人民党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诸多新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几乎全军覆没,要么惨遭重创。连赫赫有名的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也都不能幸免。袁世凯坐拥三镇新军也不敢轻易动手。
朝廷里头的人知道的很清楚,载沣已经断了北洋军在河南的补给。现在想扑灭安徽乱党,朝廷上下一心尚且极为艰难,更何况这般君臣仇视的局面。袁世凯不进京还能维持一个暂时的稳定。袁世凯进京的时候也是矛盾彻底公开化的时候。在朝廷连手中最后的“疑似军队”都覆灭的今天,北洋三镇完全可以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而且袁世凯甚至有相当正当的政治理由来解决这个矛盾。
当袁世凯大权在握的时候……,这大清也就从“快完了”变成“该完了”。
所以,摄政王载沣12月20曰在朝会上公开宣布要召袁世凯回京的时候,大臣们看着载沣的脸,都想从载沣的脸上看出些端倪。令人意外的是,载沣除了一种放弃似的坦然之外,竟然没有丝毫反应。那种坦然很像是看透了生死的人才有的坦然。既然摄政王都这么一个态度,下头的官员也自然不再多说什么。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命袁世凯回河北的消息传到河南,袁世凯的部下们中立刻掀起了一阵兴奋的情绪。这些已经决心只忠于袁世凯的将领都知道这是清廷的服软。回到京城后肯定还会有场龙争虎斗,可现在回京必须是朝廷的命令,而不能使袁世凯自作主张。
袁世凯北洋并没有压倒一切的军事力量。袁世凯北洋集团中的所有文官都会支持袁世凯夺取主导权,却未必支持袁世凯公开某朝篡位。以兵力为后盾进京会让袁世凯落一个叛贼的名头,现在的袁世凯还承担不起这个帽子。
其实真的扪心自问,这帮决定把身价姓命压倒袁世凯这边的将领也没有做好当反贼的打算。
“这个是当然。”庞梓连忙答道。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听到这话,眼圈一红突然留起眼泪来。摆脱了可怕的命运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靠了她仰慕青睐的那人的名声就得救了,李娜娜此事最想的是抓住远在安徽的陈克哭诉一番自己的委屈。
给李娜娜松了绑,庞梓问道:“李小姐,你现在准备怎么办?要我派人送你回家么?”
现名李娜娜的纳兰讷若本想说同意,可是她非常本能感觉到,如果这么回去的话,她不仅再也没办法在父母亲友面前抬起头来,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思忖良久,李娜娜终于说出了一句话,“我……,我想去安徽找我表哥陈克。”
安排人送李娜娜去先去山东根据地,再辗转去安徽根据地。庞梓继续带着那些豪杰肆虐燕京。肆虐很快到了尽头。1908年12月22曰,庞梓接到了消息。北洋袁世凯已经调兵北上。告诉跟随自己的那几个团队的马匪,最近风头不好赶紧跑。庞梓自己汇合了剩余的同志一路撤向山东根据地。
自打甘陕绿营覆灭之后,摄政王载沣彻底崩溃了。他舍近求远,令甘陕绿营勤王的决定,曾经一度被朝中大臣理解。不用达到张之洞的政治能力,舍近求远的举动本身就代表朝廷公开对袁世凯说,“我们不相信你!”智商超过平均线的官员都知道这是最后的手段。没人肯在这时候表态,这时候表态就是公开与摄政王过不去,摄政王或许收拾不了袁世凯,收拾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
直到只穿着上衣,脖子上绑着人头、印信、军旗的那几百俘虏被数千马匪在京城下释放。京城仔细验过,这些光腚赤脚的可怜家伙的确是前来勤王的甘陕绿营残兵。朝内对摄政王的态度立刻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庆亲王表面不吭声,却背后指使。要求速调袁世凯进京的奏章在摄政王的桌案上垒起几尺高。外国公使团也再次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清廷调袁世凯回来恢复秩序。
万把马匪就能将京城折腾成这般局面,原本习惯于服从清廷的满朝官员们大多数心如死灰。他们记起了一件事,宣统登基的时候坐在龙椅上大声哭闹,宣统的亲爹载沣忍不住上去劝告,“别哭了,就快完了。”当时好多大臣已经皱起了眉头。
“就快完了!”是啊,看现在的样子,这大清的天下真的就快完了。以载沣表现出对袁世凯的态度,历史上为此起兵造反的臣子可是数不胜数。不造反等死么?
北洋最初起家于江淮,李鸿章先是跟随曾国藩起兵,然后自创淮军。消灭了天平天国之后,淮军又平定了捻军。从基层起家,这两人升到了中枢大臣。那时候借了这两人和左宗棠之力,有了天下督抚半汉人的局面。《慈禧的这一生》官员们虽然没敢收藏原件,可是删去了最后预言的手抄本绝不是一本两本。官员们亲自经历过或者听说过很多事情,与《慈禧的这一生》对照之后,大家都看得清楚,慈禧太后通过手腕把两人玩弄的跟狗一样,最后强行把前北洋与湘军出身的南洋新军削弱到了如此程度。
可是打一派就得借一派,后北洋袁世凯与张之洞的崛起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袁世凯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位前辈的下场?所以袁世凯死抓兵权不放,就是怕自己哪天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袁世凯北洋集团致力夺取立宪主导权,目的就是为了把立宪推动到“责任内阁制”,以达成北洋掌权中央,以压制宗室的局面。而南方岑春煊联络清流与士绅名流,试图通过斗倒袁世凯,把立宪给引到“议会制”的道路上,以达成“清流主导的士绅”掌权的局面。
慈禧用巧妙的手腕平息了这次斗争,一边打击清流士绅,一面排除北洋中央系。老太太颁布了确立绝对皇权的《钦定立宪大纲》,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天下,“想夺权,你们想都别想!”如果慈禧真的能够再活十年,只怕还真的能够完成这种布置安排。
可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前安徽这腹心之地突然就冒出了一伙人民党乱匪,在年轻的北洋后辈陈克带领下,人民党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诸多新军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几乎全军覆没,要么惨遭重创。连赫赫有名的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也都不能幸免。袁世凯坐拥三镇新军也不敢轻易动手。
朝廷里头的人知道的很清楚,载沣已经断了北洋军在河南的补给。现在想扑灭安徽乱党,朝廷上下一心尚且极为艰难,更何况这般君臣仇视的局面。袁世凯不进京还能维持一个暂时的稳定。袁世凯进京的时候也是矛盾彻底公开化的时候。在朝廷连手中最后的“疑似军队”都覆灭的今天,北洋三镇完全可以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而且袁世凯甚至有相当正当的政治理由来解决这个矛盾。
当袁世凯大权在握的时候……,这大清也就从“快完了”变成“该完了”。
所以,摄政王载沣12月20曰在朝会上公开宣布要召袁世凯回京的时候,大臣们看着载沣的脸,都想从载沣的脸上看出些端倪。令人意外的是,载沣除了一种放弃似的坦然之外,竟然没有丝毫反应。那种坦然很像是看透了生死的人才有的坦然。既然摄政王都这么一个态度,下头的官员也自然不再多说什么。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命袁世凯回河北的消息传到河南,袁世凯的部下们中立刻掀起了一阵兴奋的情绪。这些已经决心只忠于袁世凯的将领都知道这是清廷的服软。回到京城后肯定还会有场龙争虎斗,可现在回京必须是朝廷的命令,而不能使袁世凯自作主张。
袁世凯北洋并没有压倒一切的军事力量。袁世凯北洋集团中的所有文官都会支持袁世凯夺取主导权,却未必支持袁世凯公开某朝篡位。以兵力为后盾进京会让袁世凯落一个叛贼的名头,现在的袁世凯还承担不起这个帽子。
其实真的扪心自问,这帮决定把身价姓命压倒袁世凯这边的将领也没有做好当反贼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