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英国人主意的并非只有美国,小胡子的战略中其实也不存在消灭英国的首要选项。按照小胡子的想法,法国是要干掉的,但是小胡子是真心想与英国人媾和。他理想中的状态是组建北欧、中欧、东欧的一个庞大帝国,与英国联合起来,接下来干掉苏联。从而占据世界的中心。
至于中国与美国,此时还不在小胡子的战略设想之内。这倒不是小胡子怕了这两个国家,而是他的近期战略中实在没办法把这两个国家给计算在内。有过那么多年的合作,德国非常了解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中国的领导者陈克给小胡子的感受是,“那是个很可怕的人!”小胡子不过是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德国,陈克则是从中国险些被列强瓜分的时候,把中国从覆灭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至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最终导致了德国的覆灭。如果没有美国大兵堵住了德国倾尽一切的进攻,或许一战的结果会大大不同。小胡子也非常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或许美国的军队战斗力并不有什么威慑力,可小胡子根本不想与美国这帮人现在来一场战争。
小胡子也希望能够拿下中东,德国一直尝试拉拢伊朗,戈林还弄出一个“解放中东”的计划出来。英国人试图建立“大陆交通线”的事情小胡子同样很清楚。对于这么一个扯淡计划,小胡子是发自内心的欢迎。他巴不得英国所有的海军与陆军都进入印度洋地区作战,那对于德国只有巨大的好处。
然而小胡子却有另一种不安,无论小胡子如何游说中国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都“婉拒”了德国的请求。小胡子一直坚信苏联“包藏祸心”,苏联对中国战略利益明显要比与德国更有价值,既然中国不愿意和德国达成同盟,小胡子就不得不再次考虑与苏联未来的战争问题。
真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胡子上台时间还是颇短,德国的战争准备依旧不足。即便是与中国的合作中,德国陆军也有了更先进一部的维修理念,可实践论讲述的很清楚,这一切都得靠实践来不断完善。
波兰战役的时候,德国炮兵还经常炮击自己的装甲先头部队,这鲜血换来的代价让德军对自己的装甲部队进行了调整。同样,波兰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即便有了维修装甲部队的思路,可是真的面对大规模的装甲部队维修,德国还是手忙脚乱。本以为1940年初就能完成的全军装备维修,硬是拖到了1940年3月才完成。
另外,曼施坦因越级上报的进攻法国的军事计划,得到了小胡子的同意。即便小胡子强制命令陆军采用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可这些计划不是大家看了之后立刻就能实施。陆军要进行战术上的细化,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装甲部队在大规模训练中还会产生相当的损耗。想要把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大炮,都在战前维护完毕,调整好,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到了1940年4月初,德军在装备与人员方面总算是做好了进攻法国的战争准备。让小胡子比较失望的是,在这个阶段中,英国嘴上不管怎么叫嚣,他在欧洲的部队并没有向印度洋调动。所谓“大陆交通线”计划,整个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只使用了在印度的少部分军队。
令小胡子感到非常不能理解的是,中国打到了缅甸与印度边境之后并没有继续进军印度,只是继续在印度洋打击英国的海上力量。整个亚洲战局仿佛稳定下来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德国对法国的战争终于在1940年4月10正式展开。
装备了更好的坦克与飞机后,德国的进攻比历史上还要犀利的多。和历史上一样的是,德国b集团军对面的荷兰与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得知德国人冲过阿登山脉,杀过马斯河,经过法国腹地冲向海岸之后,这帮联军跳上汽车卡车撒丫子就往英吉利海峡跑。
德国b集团军没有什么坦克卡车,而且b集团军也没想到英法联军的决断如此果敢。b集团军的司令官和前线指挥官还在怀疑英法联军是不是布下了某种陷阱,准备趁德军追击的时候杀个回马枪。就这一迟疑之间,英法联军已经跑的无影无踪。等到b集团军得到命令,要他们抓紧追击英法联军的时候,b集团军司令还犯了愁。
理论上与实践上,追击一方的追击兵力都不会比逃跑的一方更强大。可现在的问题是,b集团军下面总共不到十个师的兵力,要占领比利时与荷兰,还要要追击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加上一起败退的荷兰军队,总共有三十几万。这三十几万人的部队带着数百辆坦克,上万辆卡车,数千门大炮。司令官只要能够稍微恢复一下惊魂落魄的状态,就能随时组织起强大的步兵炮兵以及坦克部队的反击。英法联军撤到的敦刻尔克地区,这地方是个运河区,河渠纵横,易守难攻,极不适于装甲部队作战。
德国b集团军的步兵数量本来就少,两条腿怎么都跑不过四个轮子。让一群行军后累的要死要活的步兵们扛着步枪,进攻几十万人,数千门大炮防御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有比这更扯淡的事情么?
即便如此,b集团军也撒开脚丫追了上去。勇敢的德国步兵们不惜彻夜行军,力求能更早一天与英法联军作战。
德国装甲部队此时60%以上的坦克以及装甲车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小胡子与德国参谋本部都认为不能让装甲部队拿脑袋去撞墙。德国装甲部队也做了进攻的尝试,五万法国人部下的防御阵地让德国装甲部队在很传统的阵地战上损伤不小。
德国坦克的装甲无法抗衡敦刻尔克上那些75以上口径的火炮密集射击。德国坦克上不到50口径的火炮对敦刻尔克的防御阵地也毫无办法。想吃掉英法联军,只能等着德军的步兵拖着大炮赶来参与围攻。
这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到底是德国的大口径攻城炮先赶到呢?还是英国能从海上把这些人员撤出敦刻尔克呢?此时的命运很明显没有倾向于任何一方。
空军司令戈林指挥着德国空军猛烈袭击敦刻尔克的海滩,可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炸弹落到沙滩上炸起一蓬沙子之后,杀伤力大大降低。英法联军还能用各种火炮组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网,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冲进去就是个死。戈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制定军事计划的曼施坦因正因为他越级上报的事情遭到惩罚,蹲在波兰当个步兵军长。其实参谋本部并非没有认真研究过曼施坦因提交的作战计划,参谋本部前后三次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那时候大家都不相信德国装甲部队能够穿越阿登山脉打到英吉利海峡去。这个计划太冒险了,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德国装甲部队全军覆没。
至于中国与美国,此时还不在小胡子的战略设想之内。这倒不是小胡子怕了这两个国家,而是他的近期战略中实在没办法把这两个国家给计算在内。有过那么多年的合作,德国非常了解中国的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中国的领导者陈克给小胡子的感受是,“那是个很可怕的人!”小胡子不过是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德国,陈克则是从中国险些被列强瓜分的时候,把中国从覆灭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至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参战最终导致了德国的覆灭。如果没有美国大兵堵住了德国倾尽一切的进攻,或许一战的结果会大大不同。小胡子也非常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或许美国的军队战斗力并不有什么威慑力,可小胡子根本不想与美国这帮人现在来一场战争。
小胡子也希望能够拿下中东,德国一直尝试拉拢伊朗,戈林还弄出一个“解放中东”的计划出来。英国人试图建立“大陆交通线”的事情小胡子同样很清楚。对于这么一个扯淡计划,小胡子是发自内心的欢迎。他巴不得英国所有的海军与陆军都进入印度洋地区作战,那对于德国只有巨大的好处。
然而小胡子却有另一种不安,无论小胡子如何游说中国与德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都“婉拒”了德国的请求。小胡子一直坚信苏联“包藏祸心”,苏联对中国战略利益明显要比与德国更有价值,既然中国不愿意和德国达成同盟,小胡子就不得不再次考虑与苏联未来的战争问题。
真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胡子上台时间还是颇短,德国的战争准备依旧不足。即便是与中国的合作中,德国陆军也有了更先进一部的维修理念,可实践论讲述的很清楚,这一切都得靠实践来不断完善。
波兰战役的时候,德国炮兵还经常炮击自己的装甲先头部队,这鲜血换来的代价让德军对自己的装甲部队进行了调整。同样,波兰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即便有了维修装甲部队的思路,可是真的面对大规模的装甲部队维修,德国还是手忙脚乱。本以为1940年初就能完成的全军装备维修,硬是拖到了1940年3月才完成。
另外,曼施坦因越级上报的进攻法国的军事计划,得到了小胡子的同意。即便小胡子强制命令陆军采用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可这些计划不是大家看了之后立刻就能实施。陆军要进行战术上的细化,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装甲部队在大规模训练中还会产生相当的损耗。想要把成千上万的坦克、飞机、大炮,都在战前维护完毕,调整好,这的确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到了1940年4月初,德军在装备与人员方面总算是做好了进攻法国的战争准备。让小胡子比较失望的是,在这个阶段中,英国嘴上不管怎么叫嚣,他在欧洲的部队并没有向印度洋调动。所谓“大陆交通线”计划,整个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只使用了在印度的少部分军队。
令小胡子感到非常不能理解的是,中国打到了缅甸与印度边境之后并没有继续进军印度,只是继续在印度洋打击英国的海上力量。整个亚洲战局仿佛稳定下来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德国对法国的战争终于在1940年4月10正式展开。
装备了更好的坦克与飞机后,德国的进攻比历史上还要犀利的多。和历史上一样的是,德国b集团军对面的荷兰与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得知德国人冲过阿登山脉,杀过马斯河,经过法国腹地冲向海岸之后,这帮联军跳上汽车卡车撒丫子就往英吉利海峡跑。
德国b集团军没有什么坦克卡车,而且b集团军也没想到英法联军的决断如此果敢。b集团军的司令官和前线指挥官还在怀疑英法联军是不是布下了某种陷阱,准备趁德军追击的时候杀个回马枪。就这一迟疑之间,英法联军已经跑的无影无踪。等到b集团军得到命令,要他们抓紧追击英法联军的时候,b集团军司令还犯了愁。
理论上与实践上,追击一方的追击兵力都不会比逃跑的一方更强大。可现在的问题是,b集团军下面总共不到十个师的兵力,要占领比利时与荷兰,还要要追击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加上一起败退的荷兰军队,总共有三十几万。这三十几万人的部队带着数百辆坦克,上万辆卡车,数千门大炮。司令官只要能够稍微恢复一下惊魂落魄的状态,就能随时组织起强大的步兵炮兵以及坦克部队的反击。英法联军撤到的敦刻尔克地区,这地方是个运河区,河渠纵横,易守难攻,极不适于装甲部队作战。
德国b集团军的步兵数量本来就少,两条腿怎么都跑不过四个轮子。让一群行军后累的要死要活的步兵们扛着步枪,进攻几十万人,数千门大炮防御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区……,有比这更扯淡的事情么?
即便如此,b集团军也撒开脚丫追了上去。勇敢的德国步兵们不惜彻夜行军,力求能更早一天与英法联军作战。
德国装甲部队此时60%以上的坦克以及装甲车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小胡子与德国参谋本部都认为不能让装甲部队拿脑袋去撞墙。德国装甲部队也做了进攻的尝试,五万法国人部下的防御阵地让德国装甲部队在很传统的阵地战上损伤不小。
德国坦克的装甲无法抗衡敦刻尔克上那些75以上口径的火炮密集射击。德国坦克上不到50口径的火炮对敦刻尔克的防御阵地也毫无办法。想吃掉英法联军,只能等着德军的步兵拖着大炮赶来参与围攻。
这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到底是德国的大口径攻城炮先赶到呢?还是英国能从海上把这些人员撤出敦刻尔克呢?此时的命运很明显没有倾向于任何一方。
空军司令戈林指挥着德国空军猛烈袭击敦刻尔克的海滩,可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炸弹落到沙滩上炸起一蓬沙子之后,杀伤力大大降低。英法联军还能用各种火炮组成密集的防空火力网,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冲进去就是个死。戈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制定军事计划的曼施坦因正因为他越级上报的事情遭到惩罚,蹲在波兰当个步兵军长。其实参谋本部并非没有认真研究过曼施坦因提交的作战计划,参谋本部前后三次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那时候大家都不相信德国装甲部队能够穿越阿登山脉打到英吉利海峡去。这个计划太冒险了,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导致德国装甲部队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