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表情很古怪。
李信除雍州牧,这个任命在李恪看来是招妙手。
他与扶苏中间横亘着许多猜疑,蒙恬之死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臣权与皇权平衡的走向,或者说得更准确些,是政府究竟趋向于统治,还是趋向于服务的矛盾。
权威是否集于上,这是工商业社会与皇权帝制社会必须整治明白的一个问题。
套用后世流行的说法,皇帝和地主更喜欢把人民绑在地里,因为这样便于管束,而商人和企业主更喜欢人民流动起来,因为只有流动,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与更活泼的环境。
二者必须要有一者向另一者妥协,这才是李恪与扶苏之间,问题的根源所在。
李恪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入秦八年,他的雍州已经具备了迈向工业文明的全部条件,这个新生的婴儿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个阻碍,皇权。
然而扶苏不知道。
他或许有隐约的感觉,但基于时代的限制,他可能觉得李恪想要的是一个不受节制的臣权,甚至是取而代之,成为天下的至尊。
双方需要一个平台去交流,由李恪摆出盘,再扶苏决定是否接受。
雍州也是一个好的舞台,但此前雍州牧空置,陈平有许多事无法去做。
而现在李信来了,李恪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政治思路托出来,经李信之手逐步实践,让扶苏看得明白,看得真切。
所以,打从知道李信出任雍州牧开始,李恪就觉得这是一招妙手。
因为若是换一个对李恪有深切防备的勋贵,李恪行事必得先降伏他,然后才能与扶苏对话。
可这并不代表李信就需要来见李恪,尤其是在上任前夕的关键时刻。
官场的信号是矫情的。
哪怕做一样的事,李信是亲自到李恪面前垂听,还是通过陈平与李恪交流,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他此来等于是宣告在雍州牧的任上,他将作为李恪的代政者,而不是李恪与扶苏的中间人。这两个身份对李恪而言或无区别,但却会直接影响到扶苏,或是大秦的前程。
实在很奇妙啊……
李恪的郁闷摆满了一脸:“君侯上任,该是去塞上才是,何以会来此山野荒村?”
李信颇为自得的一挤眉:“夏子想不到吧?你不愿出仕,陛下便遣老夫代你执令。既然是代你执令,老夫上任前,自然该来一遭你处,否则如何显出陛下诚意?”
李信除雍州牧,这个任命在李恪看来是招妙手。
他与扶苏中间横亘着许多猜疑,蒙恬之死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臣权与皇权平衡的走向,或者说得更准确些,是政府究竟趋向于统治,还是趋向于服务的矛盾。
权威是否集于上,这是工商业社会与皇权帝制社会必须整治明白的一个问题。
套用后世流行的说法,皇帝和地主更喜欢把人民绑在地里,因为这样便于管束,而商人和企业主更喜欢人民流动起来,因为只有流动,才会有更大的市场与更活泼的环境。
二者必须要有一者向另一者妥协,这才是李恪与扶苏之间,问题的根源所在。
李恪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入秦八年,他的雍州已经具备了迈向工业文明的全部条件,这个新生的婴儿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个阻碍,皇权。
然而扶苏不知道。
他或许有隐约的感觉,但基于时代的限制,他可能觉得李恪想要的是一个不受节制的臣权,甚至是取而代之,成为天下的至尊。
双方需要一个平台去交流,由李恪摆出盘,再扶苏决定是否接受。
雍州也是一个好的舞台,但此前雍州牧空置,陈平有许多事无法去做。
而现在李信来了,李恪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政治思路托出来,经李信之手逐步实践,让扶苏看得明白,看得真切。
所以,打从知道李信出任雍州牧开始,李恪就觉得这是一招妙手。
因为若是换一个对李恪有深切防备的勋贵,李恪行事必得先降伏他,然后才能与扶苏对话。
可这并不代表李信就需要来见李恪,尤其是在上任前夕的关键时刻。
官场的信号是矫情的。
哪怕做一样的事,李信是亲自到李恪面前垂听,还是通过陈平与李恪交流,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他此来等于是宣告在雍州牧的任上,他将作为李恪的代政者,而不是李恪与扶苏的中间人。这两个身份对李恪而言或无区别,但却会直接影响到扶苏,或是大秦的前程。
实在很奇妙啊……
李恪的郁闷摆满了一脸:“君侯上任,该是去塞上才是,何以会来此山野荒村?”
李信颇为自得的一挤眉:“夏子想不到吧?你不愿出仕,陛下便遣老夫代你执令。既然是代你执令,老夫上任前,自然该来一遭你处,否则如何显出陛下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