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不赌的两位弟弟,十岁的胞弟老四不嫖,和十一岁的把弟一峰,那年的九月一日起,到离李家岙四里地的白沙小学去做通学生。起早出发,放夜学回家,中午在白沙一农家屋里,带上饭盒子蒸饭吃。

    这是一峰与老四,各自坚持向爹要求来的。

    那是因为,李家岙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姓王,当兵退伍回老家,部队里立过功,退伍回家被安排工作,就让他来做一峰他们班的代课老师。

    王老师自己只读两年的书,在部队里很努力学习的,却也没有几个字认识。

    小学的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老四不嫖认真而且用功,影响可能并不大,对象一峰这样,靠小聪明的人来讲,却是一世吃苦头。

    一峰就深受其害。第一,汉语拼音不熟。尽管后来一峰努力地补,还是落下了一生的痛根。后来一峰走南闯北,吃煞普通话不标准的苦,出尽洋相,受足窘态。这是后话。

    第二,白字先生。

    一峰的这位启蒙老师,代课老师王老师,教了一峰永不忘记的一句话,那就是对不认识的字,手上若没有字典,就"字读半边"十有不会错。

    是的,读半边字十有是正确的,但就是这剩下的一二,给一峰后来带去无穷的小苦头。尽管明明知道这字怎么读的了,还是时不时的要忘记,崩出错误的读音。因为开始错终生错,毫无办法。这都是后话。

    一峰经常随嘟哥去听家达太公讲朝事。知道这位老太公一肚子才学。对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口才,更是从心底里佩服。

    多次鼓动老四去跟他爹讲,自己甚至大胆地向堂伯布法提议,让家达太公去教书。

    可布法对家达的出生经历十分忌讳。尤其是他当过国民党的兵,做过国民党大官的警卫员。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敢有这个胆子。

    一峰老四没有办法。他们根本想不通,这一条腿已残疾,为人亲切慈善的家达太公,讲的都是那些自己特别喜欢听的故事,和教育做人要怎样有诚信讲义气的话,哪里有半点的反动?

    没有权力换老师,只有想尽办法换学校。

    一峰和老四去白沙小学读书,还有几个去盛岙小学。留下来的几个,混班读。就是一个教室,两个年级的班,左边二年级,右边四年级的混拢上课。

    一峰和老四,一到白沙小学读书,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正确。正好班主任是自己村里,是个和蔼平易近人的老三届高中毕业。,所以一峰老四两人如鱼得水,成绩第一第二。

    其实老师文化水平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对于一峰来讲,最大的原因是有得玩。

    李家岙往北走两里来路,就到了曹娥江畔。

    这对于十一二岁以前,都很少走出李家岙的李一峰来说,可以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来形容。

    平时登上村里四周的小山,远远只能看到大江的一段,现在天天可以看到,象带子似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