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剧院内部的空气紧绷了起来,就连站在舞台上的艾伦-德詹尼丝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沉寂下去的气氛,她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现场的观众却依旧皮笑肉不笑,彷佛所有人都已经彻底魂游天外一般,“很好,上一次我感觉到自己如此有挫折感的时候,是在一个小酒馆里的临时演出,我想,也许小酒馆和奥斯卡都是舞台,没有严格的区别。天籁小说.|2”
艾伦自我调侃了一番,舞台下的观众们都明白了这句话里的深意,现场响起了低低的掌声和零散的笑容,显然,大家现在根本没有心思去理解幽默。因为,历史正在一步一步地创造,也许可能大概或许“狂暴之路”将会一骑绝尘,称霸全场。
暂时把最佳影片的悬念放到一旁,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最佳导演的争夺之上,这就足以让人窒息了。
从颁奖季揭幕之后,关于马丁-斯科西斯的讨论就没有间断过,原因很简单,马丁是美国电影历史长河里不容忽视的一位导演,他的伟大地位足以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查理-卓别林、罗伯特-奥特曼等人并驾齐驱,在七十、八十年代,马丁处于创作巅峰期,拍摄出了“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穷街陋巷”、“好家伙”等载入史册的绝对佳作,他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力难以估算,尤其是黑帮电影深深地留下了烙印。人们之所以把他名列八十年代四大导演行列,就是因为他配得上如此赞誉,他所创作的电影真正地影响了美国电影文化。
毋庸置疑,“无间行者”不是马丁最好的作品,但奥斯卡比拼的从来都不是实力,而是时机,就好像约翰-福特一样,他能够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是其对西部电影的开拓创新和扬光大,但这位西部电影宗师却仅仅只有一部西部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而且还没有能够胜出,要知道,约翰一共获得了四次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其中三次获奖,唯一一次输掉的就是“关山飞度”。
相反,约翰却先凭借着“愤怒的葡萄”击败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蝴蝶梦”,又以“青山翠谷”击败了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不仅完成了蝉联最佳导演的壮举,更是使得被击败的两位大师成为了奥斯卡无冕之王。
今年,就是马丁登顶的最佳时机,并且伴随着时间推进而越来越明显。
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五名提名者分别是“通天塔”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硫磺岛来信”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女王”的斯蒂芬-弗雷斯,“狂暴之路”的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无间行者”的马丁-斯科西斯。
在这场角逐之中,克林特作为马丁最大的竞争对手,今年“硫磺岛来信”和“父辈的旗帜”两部作品却远远没有能够达到预期,虽然颁奖季后半段穷追猛赶,但还是没有能够再次实现逆袭,尽管赢得了导演提名,但“硫磺岛来信”的声势在五位候补者之中是最差的,再加上两年前克林特才赢了一次,今年几乎没有任何威胁,这也为马丁的登顶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亚历桑德罗无疑是领跑颁奖季前半程的选手,戛纳最佳导演的光环吸引了无数瞩目,此前“爱情是狗娘”、“21克”等作品也为他奠定了足够的基础,但显然,“通天塔”的整体质量没有能够得到众口一致的称赞,所谓的颁奖季呼声更像是泡沫,金球奖之后就一路走低,到了今晚颁奖典礼之上,更是一败涂地。今年,亚历桑德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斯蒂芬是今年颁奖季中唯一一位符合学院口味的导演,英国出身无比加分,过二十年的资历奉献出了无数佳作,即使比起马丁来说也毫不逊色——他甚至比马丁还年长一岁,欧洲领土上收获无数奖项,今年奉献的“女王”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学院的审美,精致而细腻得让人惊叹。但可惜的是,美国导演工会提名名单的落选,让人清楚地看到,这依旧不是斯蒂芬的年份。
于是,所有焦点视线都集中在了兰斯身上,马丁最大的挑战者,也是唯一的挑战者。
在“狂暴之路”这部作品中,兰斯所展现的才华确确实实令人拍案叫绝,画面构图、镜头调度、角色关系、甚至是光线使用都彰显了他的奇思妙想,从思想深度的挖掘到背后故事的延伸,再到观影结束之后的反思狂潮,他几乎展现出了一位导演的所有能力,不可思议地将商业与艺术达到了高度契合。没有人可以否认,兰斯配得上“大师”这个名号。
不过由于“狂暴之路”的特殊属性,兰斯始终都不是最佳导演的热门人选,简单来说,他不是奥斯卡的那杯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倾向,每一个颁奖典礼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奥斯卡也不例外。缺失一座小金人的嘉奖,不能否定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伟大,只能说,斯坦利不是奥斯卡的那杯茶。兰斯似乎也是如此。
不过,金球奖之后,兰斯的呼声却在缓缓上扬,不仅因为他作为导演的杰出和……伟大,“纽约客”在奥斯卡提名午宴之后第一次用“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来称呼兰斯,赢得了东岸媒体的一片欢呼声;更因为“狂暴之路”这部作品对时代的浓缩、对未来的投射、对社会的反思,真正地让电影产业站在了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
不管这场改革能否成功,越来越人认为,兰斯作为这场改革的起人,他理所应当得到嘉奖,“狂暴之路”不应该成为又一部“雌雄大盗”,而应该成为第二部“午夜牛/郎”。即使兰斯想要赢得最佳导演,就必须踩着马丁的“尸体”前进。
一边是奉献了五十年职业生涯的精彩和辉煌,苦苦追求却一奖难得的传统大师;一边是强势崛起的新兴势力,连续四年贡献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后,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未来名人堂。一边是桃李满天下,人脉遍布整个好莱坞,备受尊敬的殿堂级人物;一边则是肆意妄为、狂放不羁,但却凭借着绝对实力征服了这片土地,让人爱恨交织的预定电影巨匠。这,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马丁,还是兰斯?
这绝对堪称是世纪难题,绝对是。
作为参考的是,在奥斯卡揭幕两周前,美国导演工会公布了得奖名单,“狂暴之路”的兰斯最终胜出,职业生涯次赢得美国导演工会奖,这无疑是重磅结果,因为在该将五十九年历史上,仅仅只有六位导演工会奖得主未能斩获奥斯卡导演小金人,当然,没有人会忘记,过去六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两次,“卧虎藏龙”的李/安输给了“毒品网络”的史蒂文-索德伯格,“芝加哥”的罗伯-马歇尔输给了“钢琴师”的罗曼-波兰斯基,换而言之,此前每十年才出现一次,而这个十年就已经出现了两次。
随后,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也揭晓了得奖名单,马丁凭借着“无间行者”这部作品在最佳导演的竞争中笑到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学院奖的得奖名单在今晚是重合率最高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摄影全部预测准确。
所以,马丁?兰斯?亦或者是其他冷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过六千名评委又是如何选择的?
艾伦自我调侃了一番,舞台下的观众们都明白了这句话里的深意,现场响起了低低的掌声和零散的笑容,显然,大家现在根本没有心思去理解幽默。因为,历史正在一步一步地创造,也许可能大概或许“狂暴之路”将会一骑绝尘,称霸全场。
暂时把最佳影片的悬念放到一旁,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最佳导演的争夺之上,这就足以让人窒息了。
从颁奖季揭幕之后,关于马丁-斯科西斯的讨论就没有间断过,原因很简单,马丁是美国电影历史长河里不容忽视的一位导演,他的伟大地位足以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查理-卓别林、罗伯特-奥特曼等人并驾齐驱,在七十、八十年代,马丁处于创作巅峰期,拍摄出了“愤怒的公牛”、“出租车司机”、“穷街陋巷”、“好家伙”等载入史册的绝对佳作,他对美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力难以估算,尤其是黑帮电影深深地留下了烙印。人们之所以把他名列八十年代四大导演行列,就是因为他配得上如此赞誉,他所创作的电影真正地影响了美国电影文化。
毋庸置疑,“无间行者”不是马丁最好的作品,但奥斯卡比拼的从来都不是实力,而是时机,就好像约翰-福特一样,他能够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是其对西部电影的开拓创新和扬光大,但这位西部电影宗师却仅仅只有一部西部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而且还没有能够胜出,要知道,约翰一共获得了四次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其中三次获奖,唯一一次输掉的就是“关山飞度”。
相反,约翰却先凭借着“愤怒的葡萄”击败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蝴蝶梦”,又以“青山翠谷”击败了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不仅完成了蝉联最佳导演的壮举,更是使得被击败的两位大师成为了奥斯卡无冕之王。
今年,就是马丁登顶的最佳时机,并且伴随着时间推进而越来越明显。
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五名提名者分别是“通天塔”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硫磺岛来信”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女王”的斯蒂芬-弗雷斯,“狂暴之路”的兰斯洛特-施特雷洛,“无间行者”的马丁-斯科西斯。
在这场角逐之中,克林特作为马丁最大的竞争对手,今年“硫磺岛来信”和“父辈的旗帜”两部作品却远远没有能够达到预期,虽然颁奖季后半段穷追猛赶,但还是没有能够再次实现逆袭,尽管赢得了导演提名,但“硫磺岛来信”的声势在五位候补者之中是最差的,再加上两年前克林特才赢了一次,今年几乎没有任何威胁,这也为马丁的登顶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亚历桑德罗无疑是领跑颁奖季前半程的选手,戛纳最佳导演的光环吸引了无数瞩目,此前“爱情是狗娘”、“21克”等作品也为他奠定了足够的基础,但显然,“通天塔”的整体质量没有能够得到众口一致的称赞,所谓的颁奖季呼声更像是泡沫,金球奖之后就一路走低,到了今晚颁奖典礼之上,更是一败涂地。今年,亚历桑德罗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斯蒂芬是今年颁奖季中唯一一位符合学院口味的导演,英国出身无比加分,过二十年的资历奉献出了无数佳作,即使比起马丁来说也毫不逊色——他甚至比马丁还年长一岁,欧洲领土上收获无数奖项,今年奉献的“女王”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学院的审美,精致而细腻得让人惊叹。但可惜的是,美国导演工会提名名单的落选,让人清楚地看到,这依旧不是斯蒂芬的年份。
于是,所有焦点视线都集中在了兰斯身上,马丁最大的挑战者,也是唯一的挑战者。
在“狂暴之路”这部作品中,兰斯所展现的才华确确实实令人拍案叫绝,画面构图、镜头调度、角色关系、甚至是光线使用都彰显了他的奇思妙想,从思想深度的挖掘到背后故事的延伸,再到观影结束之后的反思狂潮,他几乎展现出了一位导演的所有能力,不可思议地将商业与艺术达到了高度契合。没有人可以否认,兰斯配得上“大师”这个名号。
不过由于“狂暴之路”的特殊属性,兰斯始终都不是最佳导演的热门人选,简单来说,他不是奥斯卡的那杯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倾向,每一个颁奖典礼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奥斯卡也不例外。缺失一座小金人的嘉奖,不能否定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伟大,只能说,斯坦利不是奥斯卡的那杯茶。兰斯似乎也是如此。
不过,金球奖之后,兰斯的呼声却在缓缓上扬,不仅因为他作为导演的杰出和……伟大,“纽约客”在奥斯卡提名午宴之后第一次用“伟大”这样的形容词来称呼兰斯,赢得了东岸媒体的一片欢呼声;更因为“狂暴之路”这部作品对时代的浓缩、对未来的投射、对社会的反思,真正地让电影产业站在了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
不管这场改革能否成功,越来越人认为,兰斯作为这场改革的起人,他理所应当得到嘉奖,“狂暴之路”不应该成为又一部“雌雄大盗”,而应该成为第二部“午夜牛/郎”。即使兰斯想要赢得最佳导演,就必须踩着马丁的“尸体”前进。
一边是奉献了五十年职业生涯的精彩和辉煌,苦苦追求却一奖难得的传统大师;一边是强势崛起的新兴势力,连续四年贡献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后,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未来名人堂。一边是桃李满天下,人脉遍布整个好莱坞,备受尊敬的殿堂级人物;一边则是肆意妄为、狂放不羁,但却凭借着绝对实力征服了这片土地,让人爱恨交织的预定电影巨匠。这,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马丁,还是兰斯?
这绝对堪称是世纪难题,绝对是。
作为参考的是,在奥斯卡揭幕两周前,美国导演工会公布了得奖名单,“狂暴之路”的兰斯最终胜出,职业生涯次赢得美国导演工会奖,这无疑是重磅结果,因为在该将五十九年历史上,仅仅只有六位导演工会奖得主未能斩获奥斯卡导演小金人,当然,没有人会忘记,过去六年时间里就出现了两次,“卧虎藏龙”的李/安输给了“毒品网络”的史蒂文-索德伯格,“芝加哥”的罗伯-马歇尔输给了“钢琴师”的罗曼-波兰斯基,换而言之,此前每十年才出现一次,而这个十年就已经出现了两次。
随后,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也揭晓了得奖名单,马丁凭借着“无间行者”这部作品在最佳导演的竞争中笑到了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学院奖的得奖名单在今晚是重合率最高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摄影全部预测准确。
所以,马丁?兰斯?亦或者是其他冷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过六千名评委又是如何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