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编制,让这新编两镇,比唐军每镇的兵马人数要多,因为李啸考虑到,他们装备落后,又没有时间补进唐军的各类新式火器,故其为了维持其基本战斗力,其兵马数量,比唐军每镇兵马约多两万余人,当是不得已之举。

    当然,这样的编制,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充分消化吸收刘泽涵与黄得功两部降兵。刘黄两部十三万多人的降兵队伍中,除了一万余人的老弱残疾给予发钱遣散外,其余的大部降兵,都能得以顺利安置。

    只不过,在李啸的计划中,这两镇兵马的安排,并不是分别整编,是在刘泽涵部与黄得功部这两部军兵充分混合打散后,打乱原先建制,再进行重新整编安排的方法来进行。

    李啸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原先这两部兵马中的人情世故与权力架构,得以充分打散与消解,从而为两镇的重新整编,尽可能地减少阻力与磨擦。

    同样的,在这两镇兵马中,也与其他各镇唐军兵马一样,大量安插进监抚司文官,以及安司的秘密探子。从而实现两镇兵马与其他各部唐军一样,各个将领只有统兵作战与训练人员的权力,却没有赏罚奖惩擅作威福的机会。与此同时,这些将领还会时时处于军中监抚司文官与安司秘密哨探的监视之下,以防他们生有异心,暗怀不轨。

    最终,这第八镇与第九镇的主要将领安排,也由李啸亲自定下。

    第八镇镇长为原淮徐总兵刘良佐之子刘泽涵,副镇长为原黄得功部手下大将马得功,这两人兼任甲乙两营营长,丙营营长则为原第三镇下属总长拓行忠。

    第九镇镇长为原扬滁总兵黄得功,副镇长为其原手下将领翁之琪,丙营营长为原淮徐总兵刘良佐之族弟刘良顺。

    李啸之所以故意将这些投降将领,错开打乱安置,以及把那从小兵一步步做起来的原流寇军兵拓行忠提拔为丙营营长,都是出于更好地控制各镇的将领,让他们不致于一开始就互相抱团,让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当然,上面的各大将领,出于安稳人心以及对外宣传的考虑,除了那从小兵提拔上来的拓行忠外,李啸皆是任命降将。但上面的高级将领这般互换使用,而下面更为广大的中低阶部将,则是部就地抽调,由唐军第七镇中的军官与兵员担任。

    李啸希望以此方式,来重新搭建整个唐军两镇新军的架构,让整个军镇的战力更加快速地形成,军队的内部管理,也能更好更快地上个台阶。

    对于唐军这样的改编方式,黄得功与刘泽涵等人,皆是大觉新奇,同时,他们在心下皆是暗自称赞李啸对军队的强大管控力。若将李啸的治军方法,称为当世之绝,亦不为过。

    在唐军正在扬州附近,紧张有序地重整军队编练新军,同时等待那水师船只到来之际,现在弘光伪朝所在的南京城中,却已是一片恐慌,乱成了一锅粥。

    许多的有钱富豪与当地财主,听到了唐军已劝降黄得功占领扬州,顿时被彻底吓蒙了。他们为保其财产家人免受唐军掠夺,皆是拖家带口,携带大批多年搜刮的财货,纷纷从南京城中撤走逃跑,以求自已能赶在唐军到来前,尽快逃到一个安的地方。

    而无法逃走的普通百姓,则在日夜在茶铺以及街坊处,津津乐道地谈论唐军何时会打过来,对朝中的官员,又将会如何进行打击与清洗。

    与逃走的财主富豪不同,这些没甚资财的普通百姓,在听说了唐军拿下扬州城即将渡江南下的消息后,对唐军的对来,却是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毕竟,弘光伪朝对穷人搜刮极其严重,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这城中普通百姓都认为,如果能打跑弘光监国朱由崧,另换一个新主子,也许自已的苦日子,也会重新变好吧。

    而城中的恐慌情绪,也深深感染了弘光朝廷。

    包括弘光监国朱由崧在内的一大票官员,都在想着,现在局势这般危急,接下来该是要赶紧逃出京城,迁都去其他地方,重新组织朝廷,以保性命与财货了。

    于是,在得到扬州城沦陷于李啸之手的消息后第一天,在当天朝堂上,肥胖如猪的弘光皇帝,揉着因昨夜纵欲过度而发酸痛疼的后腰,瞪着一双浮肿无神的鱼泡眼,然后向一众朝臣们,缓缓地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各位卿家,孤自幸位以来,夙心夜寐,每天为国事操劳,不敢有半点懈怠。孤这般辛苦,只是希望能天下太平,军民安堵,则孤心甚慰,再无所求矣。却不料,孤这般心愿,被那心怀鬼胎野心勃勃的唐王李啸,给破坏无遗。此人要挟尚不明世事的傀儡重兴皇帝,大逞私欲,起兵生乱,南下侵袭我江南之地,这般变乱,实是仇者痛亲者快,令孤实实痛恶之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