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羿要给段崇文找麻烦,其实很容易。
整个江南现在都在巨大的混乱当中,但实际上,这混乱并不是因为天灾才引发的,实际上,这一次的水灾,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催化剂,让本来就酝酿着各种矛盾彻底爆发出来。
赈灾容易,但要将江南的势力重新梳理一遍,就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了。
这也是桓羿到了江南之后,感觉像是深陷泥淖,寸步难行的原因。毕竟他的职责是赈灾,当地的事务是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但在百姓们还乱着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愿意接受他的安抚呢?
所以直到现在,桓羿也只是将外围那些并不涉及到各种矛盾之中的灾民安顿了下来,真正混乱的区域,他还没有涉足过。
现在要给段崇文找麻烦,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个。
所以第二天一早,桓羿起身之后,没有忙着处理各种杂务,而是将从到达江南之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取了出来,从头翻阅。派出去收集信息的人,将所有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消息都传了回来,但是之前的桓羿只是粗略扫过,对于目前没用的那些,都暂时搁置了。
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殿下这是要找什么?”跟着他前来赈灾的潘会抱着厚厚一摞需要批阅的文书走进来,见桓羿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地上还有两个开着的箱子,里面也全都是各种纸页,不由惊奇地问。
桓羿道,“我们现在也算是取得了一点进展,可是江南一日不安定,赈灾的工作也无法继续推行下去,任重道远哪!我正在查看各处送来的消息,想梳理一下如今的局势。”
潘会闻言,忍不住皱眉,“江南的事,臣也听说过一些。即便是殿下,只怕想要插手,也是力有未逮。”
“说说看?”桓羿放下手里的纸张,颇感兴趣地问。
潘会便振奋起精神,介绍道,“江南水土丰茂,前朝时,全国的粮食至少有三成产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除此之外,江南临海,也是晒盐的好地方,出产的盐洁白如雪、细如冰霜,也不像其他地方的盐带着苦味,往往能卖出高价。”
无论盐还是粮食,都是生存所必需,自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而这么大的利益,自然也是人人都想沾一沾。
前朝末期,朝廷上下贪腐成风,所有人眼睛里都只看得到利益,只要喂饱了朝中的皇帝和官员,地方上的事情,他们是半点都不会管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江南的世族渐渐做大,他们彼此联络,虽然不至于在江南划地为王,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为了维持这种超然的地位,他们组织商队,将江南各种丰富的物产贩售到别处,又将别处的特产带回来。因为上下都打点过,自然一切顺利。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行商的利润远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
尤其是丝绸这种硬通货,价格连年上涨,走一趟能赚到十倍以上的利润。这还不包括进献上去的那一部分。
自那之后,江南的行商的风气高涨,世家也就开始鼓动百姓改稻为桑。原本的“天下粮仓”,到后来连本地人都养不活了,只能从外地进购食物。但即使如此,种桑养蚕织布,也依旧比种粮食划算得多。
直到全天下的粮食储备都开始不足,粮价成倍上涨,直接动摇了整个前朝的根基,让大魏趁乱而起。
然而在各地义军打生打死的时候,江南的世族们却依旧不慌不忙,他们四处下注,卖给义军各种必须的资源和粮食,这样,不管最终是谁胜出,他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魏立国之后,对江南的掌控力度始终很弱。先帝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稍微改善了一些,但桓衍一上位,就又将这里弄得乱七八糟。
整个江南现在都在巨大的混乱当中,但实际上,这混乱并不是因为天灾才引发的,实际上,这一次的水灾,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催化剂,让本来就酝酿着各种矛盾彻底爆发出来。
赈灾容易,但要将江南的势力重新梳理一遍,就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了。
这也是桓羿到了江南之后,感觉像是深陷泥淖,寸步难行的原因。毕竟他的职责是赈灾,当地的事务是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但在百姓们还乱着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会愿意接受他的安抚呢?
所以直到现在,桓羿也只是将外围那些并不涉及到各种矛盾之中的灾民安顿了下来,真正混乱的区域,他还没有涉足过。
现在要给段崇文找麻烦,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这个。
所以第二天一早,桓羿起身之后,没有忙着处理各种杂务,而是将从到达江南之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取了出来,从头翻阅。派出去收集信息的人,将所有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消息都传了回来,但是之前的桓羿只是粗略扫过,对于目前没用的那些,都暂时搁置了。
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殿下这是要找什么?”跟着他前来赈灾的潘会抱着厚厚一摞需要批阅的文书走进来,见桓羿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地上还有两个开着的箱子,里面也全都是各种纸页,不由惊奇地问。
桓羿道,“我们现在也算是取得了一点进展,可是江南一日不安定,赈灾的工作也无法继续推行下去,任重道远哪!我正在查看各处送来的消息,想梳理一下如今的局势。”
潘会闻言,忍不住皱眉,“江南的事,臣也听说过一些。即便是殿下,只怕想要插手,也是力有未逮。”
“说说看?”桓羿放下手里的纸张,颇感兴趣地问。
潘会便振奋起精神,介绍道,“江南水土丰茂,前朝时,全国的粮食至少有三成产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除此之外,江南临海,也是晒盐的好地方,出产的盐洁白如雪、细如冰霜,也不像其他地方的盐带着苦味,往往能卖出高价。”
无论盐还是粮食,都是生存所必需,自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而这么大的利益,自然也是人人都想沾一沾。
前朝末期,朝廷上下贪腐成风,所有人眼睛里都只看得到利益,只要喂饱了朝中的皇帝和官员,地方上的事情,他们是半点都不会管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江南的世族渐渐做大,他们彼此联络,虽然不至于在江南划地为王,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为了维持这种超然的地位,他们组织商队,将江南各种丰富的物产贩售到别处,又将别处的特产带回来。因为上下都打点过,自然一切顺利。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行商的利润远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
尤其是丝绸这种硬通货,价格连年上涨,走一趟能赚到十倍以上的利润。这还不包括进献上去的那一部分。
自那之后,江南的行商的风气高涨,世家也就开始鼓动百姓改稻为桑。原本的“天下粮仓”,到后来连本地人都养不活了,只能从外地进购食物。但即使如此,种桑养蚕织布,也依旧比种粮食划算得多。
直到全天下的粮食储备都开始不足,粮价成倍上涨,直接动摇了整个前朝的根基,让大魏趁乱而起。
然而在各地义军打生打死的时候,江南的世族们却依旧不慌不忙,他们四处下注,卖给义军各种必须的资源和粮食,这样,不管最终是谁胜出,他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也的确如此。大魏立国之后,对江南的掌控力度始终很弱。先帝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稍微改善了一些,但桓衍一上位,就又将这里弄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