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初为人父,总算在学业、事业有成后,家庭方面也开始有所成就,尽管这头一胎不太好养活。
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沈家,此时乱糟糟的。
除了要不了多久沈明文就要跟沈元一起去福州参加乡试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需要解决,那就是谁出来当家的问题。
老太太李氏辛苦了一辈子,就好像紧绷的弦突然松开,不朽的斗士终于倒下,伴随着的便是她在沈家霸权的彻底崩塌,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民主地商讨一些事情,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点:
要不要分家分家如何分配财产,若不分家谁来当家?
李氏已得了严重的“癔症”,多数时候连眼前是谁都认不清,她嘴上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
我儿子是秀才,我孙子是状元,我另一个孙子又是秀才,回头就会有举人,举人去考状元,我沈家就会有两个状元,会有第三个状元
培养出沈溪,是老太太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她也因为沈溪中状元的惊喜冲击太大,埋下了病根。
不过,就算李氏老年痴呆后,仍旧清楚地记得一些事情。
可到底她是怎么得的这个病,或者这个病要持续多久,没人知晓,沈家人经过一番努力后,发觉老太太的癔症不可挽回,于是赶紧写信给京城的沈明钧夫妇,让他们回来商讨分家与否的问题。
“还好回来得及时,不然沈家就没了。”这是周氏在回到宁化县城,得知具体情况后说的第一句话。
在京城时,死活都不想走,可回来后,周氏便觉得宁化才是她施展拳脚的地方,她生来就是要在沈家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回到宁化后,周氏第一件事就是担负起家里所有柴米油盐的事情,照顾老太太比其他人都勤快,做事总会有她出来挑头,刚赎回来不到一年的王家大宅重新修缮,原来的院子也重新整理,出钱又出力。
不知道的还以为周氏转了性,此番回宁化是来做善事的。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知道,周氏这是准备继承老太太的衣钵,当沈家的家。
沈家在分家与否之上,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派系主张分家,另一个派系主张仍旧保持原样。
主张分家的是大房,准确地说是王氏。
因为除了王氏坚持要分家外,沈明文对此事漠不关心,而王氏的儿子沈永卓和夫人沈吕氏则更倾向于保持原来家庭的构架。
沈永卓夫妻比王氏有头脑,他们清楚,无论分家与否,他们都不能当家,以前是老太太管事,就算分了家那也是王氏说了算,小俩口没有话语权。而大房这边的收入,全靠沈明文廪生的那点儿银子,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二房由于沈明有夫妇不在,二郎和三郎如今都已经成婚,可如今门第不同,他们不想再做苦力辛辛苦苦讨生活,如今最希望的是能保持原样,吃大锅饭,这样就算平日不工作,也能过上舒心日子。
至于三房人则更加务实,他们虽然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但不主张分家,因为五房出了状元,这时候谁分家谁是傻子,他们希望儿女将来能得到状元公的庇护。
至于四房,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大儿子中了秀才,而且是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即考乡试,老四沈明新有一手木匠活能养家。虽然四房有分家的倾向,但他们也不勉强,分就分,不分就不分,我也不跟你争什么。
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沈家,此时乱糟糟的。
除了要不了多久沈明文就要跟沈元一起去福州参加乡试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需要解决,那就是谁出来当家的问题。
老太太李氏辛苦了一辈子,就好像紧绷的弦突然松开,不朽的斗士终于倒下,伴随着的便是她在沈家霸权的彻底崩塌,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民主地商讨一些事情,总结起来不外乎两点:
要不要分家分家如何分配财产,若不分家谁来当家?
李氏已得了严重的“癔症”,多数时候连眼前是谁都认不清,她嘴上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
我儿子是秀才,我孙子是状元,我另一个孙子又是秀才,回头就会有举人,举人去考状元,我沈家就会有两个状元,会有第三个状元
培养出沈溪,是老太太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她也因为沈溪中状元的惊喜冲击太大,埋下了病根。
不过,就算李氏老年痴呆后,仍旧清楚地记得一些事情。
可到底她是怎么得的这个病,或者这个病要持续多久,没人知晓,沈家人经过一番努力后,发觉老太太的癔症不可挽回,于是赶紧写信给京城的沈明钧夫妇,让他们回来商讨分家与否的问题。
“还好回来得及时,不然沈家就没了。”这是周氏在回到宁化县城,得知具体情况后说的第一句话。
在京城时,死活都不想走,可回来后,周氏便觉得宁化才是她施展拳脚的地方,她生来就是要在沈家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回到宁化后,周氏第一件事就是担负起家里所有柴米油盐的事情,照顾老太太比其他人都勤快,做事总会有她出来挑头,刚赎回来不到一年的王家大宅重新修缮,原来的院子也重新整理,出钱又出力。
不知道的还以为周氏转了性,此番回宁化是来做善事的。只有知道底细的人才知道,周氏这是准备继承老太太的衣钵,当沈家的家。
沈家在分家与否之上,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派系主张分家,另一个派系主张仍旧保持原样。
主张分家的是大房,准确地说是王氏。
因为除了王氏坚持要分家外,沈明文对此事漠不关心,而王氏的儿子沈永卓和夫人沈吕氏则更倾向于保持原来家庭的构架。
沈永卓夫妻比王氏有头脑,他们清楚,无论分家与否,他们都不能当家,以前是老太太管事,就算分了家那也是王氏说了算,小俩口没有话语权。而大房这边的收入,全靠沈明文廪生的那点儿银子,根本不够养活一家老小。
二房由于沈明有夫妇不在,二郎和三郎如今都已经成婚,可如今门第不同,他们不想再做苦力辛辛苦苦讨生活,如今最希望的是能保持原样,吃大锅饭,这样就算平日不工作,也能过上舒心日子。
至于三房人则更加务实,他们虽然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但不主张分家,因为五房出了状元,这时候谁分家谁是傻子,他们希望儿女将来能得到状元公的庇护。
至于四房,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大儿子中了秀才,而且是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即考乡试,老四沈明新有一手木匠活能养家。虽然四房有分家的倾向,但他们也不勉强,分就分,不分就不分,我也不跟你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