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巳时一过,临朐城外靖安军大营内中军开阔处,数千将士渐渐次第森然环形而列,上百面各色旗帜皆林立于诸队前。于志龙,赵石,孙兴,谢林等伫立于中间木质高台上,高台高约丈半,长十丈,宽五丈。高台上扎有彩门,各色花布缠绕在台柱上,中间点缀有大小不一的彩色花球,彩门、花球皆是于兰等姐妹连夜赶制而成。高台后还做着近百军民代表。
门楼上高悬着几个斗大的的楷书字,红底黑字,上书“靖安军庆功大会”七个大字。这是田烈手书,字体浑厚潇洒,逸兴横飞,笔力透纸。
大营内不时有号角低声吹起,高台下有二十面牛皮大鼓,在士卒的一阵阵急促鼓点打击下,引导着靖安军各部有序进入各自的站位。
大战结束已两日,靖安军内将士的军功已经完统计,核实完毕。按照战前宣告,于志龙与赵石在仔细审阅了方学等最终拟就的请功表后,商议今日军集于大营内,公开犒赏诸立功将士。
为了有合适的场地,于志龙特地令在大营中军内移走部分营帐,整理出大块平坦空地,清除杂草,并赶制了这一座木台。
战后于志龙和赵石商讨,觉得军功犒赏之事宜早不宜迟,一来是体现为将者言出必行,令出如山,二来诸将士舍死忘生,沙场浴血,不酬功,不重赏,不足以激励敢战将士,三来军前公开宣唱有功将士,示其英勇,既是激励本人保持敢战之心,也是给军将士一个榜样,敢战者,奖,怯战者,惩!
此次庆功还邀请军属和地方民众,顺天军其他各部将佐代表一同参加。超过六千民众聚在划定的观礼区跷足以待。
终于三通鼓响后,军列阵完毕,将士衣甲鲜明,肃然林立,再无一丝声响。
大鼓敲毕,然后是台前一列军中小鼓开始砰砰敲响,这是行军鼓,因制式小,可随身悬挂携带行走,以便时时敲击。小鼓声阵阵,以便调整将士行军之速。
随着一阵牛角吹响,意即军肃静。
再一通小鼓声响,意即各部将官谨立,准备。随后每一通小鼓敲响,自有一部将官依次出列至台前陈禀。
吴四德第一个雄赳赳策马出列,禀告所部。“骑军校尉吴四德陈禀将军:本部原有将士四百十二人,亡百八十四人,伤者不良行者五十六人,军前候命者百七十二人!请飞将军示下!”
此战靖安军骑军伤亡最重,大战后几乎人人带伤,现在尚能列于军前的,大多也是甲内裹着包扎之物。重伤之人部被送至城内悉心照料,但其中还是有二十余人在收治中亡于伤势过重。
一战生还者不足半数,可见当日作战之惨烈。正因为其数次与强敌冲杀,并捣毁元军后阵,继而再杀奔也先所在,获其帅旗,逼得也先弃阵而逃,才大振顺天军各部军心。
论功,骑军首功当之无愧!其将吴四德功不可没,故而特安排吴四德为军前陈禀第一人。
吴四德天生大嗓,在军瞩目下,他此时更是意气风发,胸腔内一颗心砰砰猛跳,高声陈禀时,连话音都微微打颤。不过这吴四德的筹算之术委实上不得台面,这些数字都是其部下一遍遍仔细核算后再教由吴四德硬生生背熟。
于志龙与赵石等长身站立台上,环顾四周数千将士,感觉与战前动员之时又有所不同,战后余生之各部明显带着一股铁血铮铮之意,虽仍有稚嫩之感,可已有真正成军之相。
于志龙看向吴四德,这厮今日鲜甲怒马,头带铁盔,手持那杆战场拾来的铁枪,人马的衣甲,鞍具等刷洗的干干净净,就连这厮脸上的须髭也被其修剪梳理的顺溜了许多,配上他在马上剽悍挺拔的伟岸身躯,还真有一番英雄气样。
“归队!”于志龙回礼,大声回应。
“诺!”吴四德一个刚猛的回礼后拨马归队。
巳时一过,临朐城外靖安军大营内中军开阔处,数千将士渐渐次第森然环形而列,上百面各色旗帜皆林立于诸队前。于志龙,赵石,孙兴,谢林等伫立于中间木质高台上,高台高约丈半,长十丈,宽五丈。高台上扎有彩门,各色花布缠绕在台柱上,中间点缀有大小不一的彩色花球,彩门、花球皆是于兰等姐妹连夜赶制而成。高台后还做着近百军民代表。
门楼上高悬着几个斗大的的楷书字,红底黑字,上书“靖安军庆功大会”七个大字。这是田烈手书,字体浑厚潇洒,逸兴横飞,笔力透纸。
大营内不时有号角低声吹起,高台下有二十面牛皮大鼓,在士卒的一阵阵急促鼓点打击下,引导着靖安军各部有序进入各自的站位。
大战结束已两日,靖安军内将士的军功已经完统计,核实完毕。按照战前宣告,于志龙与赵石在仔细审阅了方学等最终拟就的请功表后,商议今日军集于大营内,公开犒赏诸立功将士。
为了有合适的场地,于志龙特地令在大营中军内移走部分营帐,整理出大块平坦空地,清除杂草,并赶制了这一座木台。
战后于志龙和赵石商讨,觉得军功犒赏之事宜早不宜迟,一来是体现为将者言出必行,令出如山,二来诸将士舍死忘生,沙场浴血,不酬功,不重赏,不足以激励敢战将士,三来军前公开宣唱有功将士,示其英勇,既是激励本人保持敢战之心,也是给军将士一个榜样,敢战者,奖,怯战者,惩!
此次庆功还邀请军属和地方民众,顺天军其他各部将佐代表一同参加。超过六千民众聚在划定的观礼区跷足以待。
终于三通鼓响后,军列阵完毕,将士衣甲鲜明,肃然林立,再无一丝声响。
大鼓敲毕,然后是台前一列军中小鼓开始砰砰敲响,这是行军鼓,因制式小,可随身悬挂携带行走,以便时时敲击。小鼓声阵阵,以便调整将士行军之速。
随着一阵牛角吹响,意即军肃静。
再一通小鼓声响,意即各部将官谨立,准备。随后每一通小鼓敲响,自有一部将官依次出列至台前陈禀。
吴四德第一个雄赳赳策马出列,禀告所部。“骑军校尉吴四德陈禀将军:本部原有将士四百十二人,亡百八十四人,伤者不良行者五十六人,军前候命者百七十二人!请飞将军示下!”
此战靖安军骑军伤亡最重,大战后几乎人人带伤,现在尚能列于军前的,大多也是甲内裹着包扎之物。重伤之人部被送至城内悉心照料,但其中还是有二十余人在收治中亡于伤势过重。
一战生还者不足半数,可见当日作战之惨烈。正因为其数次与强敌冲杀,并捣毁元军后阵,继而再杀奔也先所在,获其帅旗,逼得也先弃阵而逃,才大振顺天军各部军心。
论功,骑军首功当之无愧!其将吴四德功不可没,故而特安排吴四德为军前陈禀第一人。
吴四德天生大嗓,在军瞩目下,他此时更是意气风发,胸腔内一颗心砰砰猛跳,高声陈禀时,连话音都微微打颤。不过这吴四德的筹算之术委实上不得台面,这些数字都是其部下一遍遍仔细核算后再教由吴四德硬生生背熟。
于志龙与赵石等长身站立台上,环顾四周数千将士,感觉与战前动员之时又有所不同,战后余生之各部明显带着一股铁血铮铮之意,虽仍有稚嫩之感,可已有真正成军之相。
于志龙看向吴四德,这厮今日鲜甲怒马,头带铁盔,手持那杆战场拾来的铁枪,人马的衣甲,鞍具等刷洗的干干净净,就连这厮脸上的须髭也被其修剪梳理的顺溜了许多,配上他在马上剽悍挺拔的伟岸身躯,还真有一番英雄气样。
“归队!”于志龙回礼,大声回应。
“诺!”吴四德一个刚猛的回礼后拨马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