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刘大夏来乾清宫,面带忧色,直接说:“陛下,体制改革进行尚可。唯独科举改革遭遇了极大阻力,阻力来源于士林,很多士子都在反对科举改革,认为科举改革有违祖制,是朝廷进行的另类焚书坑儒,说内阁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朱厚照冷笑一声:“怕是不止这些吧,士林能让朕独善其身?不是嚷嚷着说朕是堪比秦始皇的暴君吗?不是说朕是在挖大明朝的根基吗?焚书坑儒?他们倒是替朕想了个好办法,如果焚书坑儒可以解决他们,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闭嘴,那朕还真不怕背上这个骂名”。

    刘大夏心有忧虑,“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现在士林群情激愤,若是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士子的反抗,到时候不但不能推行,反而让朝廷和士子的矛盾激化。我们已经在做宣传和政策解读,希望能消除士林的误解和怨愤”。

    朱厚照摇摇头,如果这么简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党争了,明朝士林之间的党争尤甚以往,主要是因为明朝中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很多大家族为了私自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不顾。朱厚照很是头疼,现在的士林就如后世的喷子一般,有时候真的很想学习秦始皇当一个暴君。

    政策的制定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有一部分人是利益牺牲者,朝廷只能衡量,政策是大多数人得益还是少数人得益,像现在的读书和科举绝对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权利,就连举人都可享受很多优待,运气好些的花点钱还可以为官,这也是朱厚照执意科举改革的原因之一。

    朱厚照叹了口气说:“首辅辛苦了,但是不能惯着这帮读书人,读书人读的是明事理,若只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抨击朝政,那不是读书人的所为,朝廷也不应该助涨这类风气,朝廷里面肯定也有一些官员在暗中推波助澜,朕看来朝廷要进行一次督查了,要出手管一管了,杀一杀内部的不良风潮”。

    刘大夏走后,朱厚照心里实在窝火,后世读明朝历史就知道明朝读书人是毫无底线的,开始他以为只要自己的的施政策略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就好,少数人是翻不起什么大风浪的,没想到通过锦衣卫密探的情报,才知道那些读书人在民间四处宣扬朝廷这么做是为了讨朱厚照的欢心,朱厚照是不务正业的皇帝,喜好奇淫技巧的物件,所以才要进行科举改革。

    又说朱厚照贪财,西山是专门为朱厚照敛财的,这也是促使朱厚照下决心把西山移交朝廷管理,堵上别人的嘴。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士林不喜朱厚照剥夺他们的权利,所以才大肆宣扬科举改革的弊病,美其名曰有违祖制。

    朱厚照正在头疼之际,伦文叙和颜雪峰联袂而来,朱厚照疑惑的看着两人,伦文叙推了一把颜雪峰说:“陛下,关于科举改革,仁海有一些想法,臣听着有些道理,所以臣斗胆让仁海向陛下建言”。

    朱厚照看向颜雪峰,颜雪峰还是有些紧张。他说:“陛下,我有一些关于科举改革问题的想法,可能有些不成熟,您看看是否可行”?

    “哦?那好啊,说说看”?朱厚照正为此事苦苦思索,一听颜雪峰这么说,一下子来了兴致。

    颜雪峰说:“我经过思考,为什么读书人极力反对科举改革,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儒家文化延续的传统,霎时之间让读书人改弦易张肯定难以接受;二、陛下说的既得利益者,读书人在我朝得天独地的优待,让读书人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现在朝廷要取消这方面的优待,自然会引起不满和反弹;三、这点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他们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年,雄心勃发准备光宗耀祖,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在研究八股,但朝廷突然之间取消八股取士,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了意义,也看不到希望,所以只能通过抨击发泄心中的愤怒,也借此机会希望朝廷取消改革。当然,不可否认,这当中肯定有一些士绅家族在背后推动,他们打着的旗号是有违祖制,臣觉得朝廷可以举行一场辩论会,同时在祖制上下功夫”。

    “据臣所了解,士林大部分人只是被人误导,糊里糊涂的反对科举改革,若是通过辩论把改革的利与弊详情告知,或许有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会改变观念,毕竟真正能中举的人少之又少,那这么多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反对科举改革呢?这是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突破口。另外在祖制上,太祖制定了很多规定,那些士绅家族真的全部按照祖制执行吗?不说别的,但从礼制上,臣所知道的就有不少士绅家族已经逾越了祖制,臣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一手安抚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让他们醒悟到是有人在裹挟他们,一手是惩处兴风作浪的士绅家族,臣相信陛下肯定也掌握了是哪些士绅家族在作妖”。

    朱厚照亲切地问:“那你是怎么打算的,从头说来”?颜雪峰打消了所有顾虑,把自己的想法及打算仔细地陈述了一番。

    朱厚照时而沉思,时而点头,时而打断他往更深处追问。初露才华的颜雪峰,有理有据、有问必答,说得非常详尽。

    最后他说:“这看似一个无解的问题,但反过来一想,又有这样一个道理,既然那些士绅家族可以影响和引导士林,为什么朝廷不可以呢?只要方式得当,一样可以争取士林的支持,我们不需要全部读书人支持,只要有过半比例支持就行,这样非但不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只要我们争取到一半读书人的支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朱厚照看到颜雪峰有如此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非常欣赏;而颜雪峰认真严谨的态度,更让他赞许。思考了片刻,他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颜雪峰,点头说道:“我看这个办法非常可行!嗯,为了减轻对你的影响,就由朕来提议吧”,得到朱厚照首肯的颜雪峰,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他很明白朱厚照说的风险是什么,这事成了还好说,若是不成不利于他的官场之路,不但士林不再接纳和信任他,以后在官场上也会被对手拿这事做文章进行攻讦。

    颜雪峰的表现再一次刷新了明朝读书人在朱厚照脑中的印象,若是后人再说明朝读书人迂腐,朱厚照第一个不答应。虽然颜雪峰的提议是以往没有实践过的事情,但对朱厚照来说,这种辩论在后世极为普遍,而且颜雪峰这么做是要担风险的,朱厚照不希望这样的年轻官员受到重创。所以他的表态,实际上体现了作为帝皇的气魄与胆识。

    而颜雪峰心里很明白,他虽然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但毕竟这次事关大局,若是失败,朝廷若再想推行科举改革或是别的改革,只要不符合这些士绅的利益就寸步难行,士绅会一次次的冲击朝廷底线,直至最后兵戈相见,那样也会极大地挫伤明朝好不容易扭转过来的大好局面。

    朴敏智是朴元宗的小儿子,这一次去天朝伸冤他也在其中,一路上他都缄默不语,同行的士子都以为他心情苦闷悲愤,不断开解他,朴敏智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再无声息。到了京城地界后,朴敏智看着巍峨的城门,眼里射出光芒,突然开口说:“诸位同学,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天朝上国的繁华,人们安居乐业,各位有想过为什么吗”?

    几人摇头,朴敏智说:“我经常听家父提起,天朝上国之所以能富强起来,是因为出了好皇帝,原来的弘治帝自不必说,现在的陛下也是体恤民情,同时还积极开拓,一路上我都在想,若是有一天朝鲜并入天朝上国,成为天朝的一个行省,你们说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