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国方面,被幕府将军足利义藤任命为因幡、伯耆、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出云、隐歧八国守护的尼子晴久此时可谓是威风八面,真的自以为是成为了八国的真正老大了。
实际上此时真正被尼子家控制着的只有出云、隐歧、伯耆三国,其中隐歧国还只是两座不怎么大的岛屿罢了。其余的各国,因幡国是被山名家控制着,对尼子晴久是绝对的鸟也不鸟,毕竟伯耆国正是被尼子家从其手中抢走的呢。而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四国,有一大部分地区正被大内家以及毛利家的势力所占据着,实际上也并非完全听从尼子晴久的号令的。这跟政良的情况不一样,政良的肥前、肥后、筑后、筑前、丰前五国守护,其中肥前、肥后、筑后、筑前四国完全是罗氏家的领地,而丰前国以及丰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罗氏家。所以相比起来,尼子晴久八国守护这个称号实际上是很废的。
但是即便如此,尼子晴久也觉得此时正是借着成为八国守护这一股对尼子家上下的鼓舞之气,当即决定往石见国银山地区进军。但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那个该死的毛利家也已经将势力延伸到了石见国的边境,似乎也有意夺取石见的银山地区。要是尼子家大军在进攻这个地区期间,侧面的毛利家出兵对尼子家夹击的话,那尼子家就危险了。于是在与众家臣商议了一番之后,尼子晴久在今年秋收之后正式出阵安艺国,讨伐毛利家。
在出阵之前,尼子晴久曾经考虑过拉上一些帮手前来夹击毛利家的。他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曾经写信让他注意毛利家的政良了。但是罗氏家刚好在这个时期正在长门国的丰浦郡地区与内藤家、陶家“死磕”。况且邀请罗氏家前来攻击毛利家。只有两个方向前来相助,一是通过长门国、石见国沿海水道抵达出云国,与尼子家大军汇合后再出阵,一是直接通过被村上水军众把持着的濑户内海攻击安艺国。这两条道路不是山长水远的,就是威胁重重。罗氏家是绝对不会应邀前来的。
既然邀请罗氏家出兵相助是不可能了,尼子晴久苏随即又想到了安艺地区的一向宗。于是他立即派人赶往摄津国的石山御坊城求见本愿寺证如,向其提出了下令安艺地区的一向宗协助尼子家进攻毛利家的请求,但却是遭到了本愿寺证如的拒绝。自此之后,尼子晴久就记恨上了一向宗,并且在不久后在自家领地内开始打压一向宗。由此造成了不少的混乱。
得不到一向宗的帮助,尼子家只好自行出阵了。而面对尼子家的入侵,毛利元就也拐着拐杖亲自出阵迎击。双方在安艺国边境连续激战了数月,直至去年年末才消停下来。虽然尼子家大军此次出阵并没有向安艺国领地内推进了多远,但是却将毛利家的军势打得躲在了城砦中龟缩了起来。尼子家上下的士气顿时大增。而毛利元就这一边也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对付尼子家,就必须先将尼子家中最为精锐的新宫党解决掉。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计谋了。
从这些情报上来看,倭国各地的豪强大名都在按照历史的轨轮在不断前进。而罗氏家这一边也自然是不能落后的。在罗氏家已经基本将长门国等新占据领地控制下来后,政良当即下达了“拆城令”,下令筑前国、丰前国、长门国各地除了在边境地带以外城砦外,其余的所有城砦都要拆除。
这个命令自然是对这些新占据地区当地的豪族产生了不少的影响的,毕竟豪族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躲在自己建造的城砦中生活,现在突然将他们的围墙拆了。他们自然是感觉到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于是以丰前的城井家、筑前的秋月家、麻生家为首,一部分家臣联合向政良请命取消这个拆城令。
对于这些人的请命,政良自然是没有理会的,他只是让东乡平次与山本勘助出面接见了这些人。一见面,东乡平次就直接责骂起这些豪族道:
“本家法度明确规定,除家督居城以及各番队驻地以外,除非是因军功而被家督亲自批准,其余任何家臣不得拥有自己的城砦。难道诸位是打算让本家家督自行违反本家的法度吗?还是各位以为你们的军功足以令主公批准你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城砦了?”
“还是说,你们自认为你们对本家的贡献甚至比我们这些人都要巨大了?难道,你们心中有着据城谋叛的想法?”
面对东乡平次一句接着一句的责问。尤其是最后一句有关谋叛的质问,顿时令到城井家、秋月家等家臣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纷纷极力辩解起来,直到最后他们从小仓城出来后,他们才意识到,方才他们都忙着为自己的辩解了。反而将向政良请命的事情忘记了。
醒悟过来的众人当即面面相觑起来。难道现在回去再次求见家督大人?但从方才的情形来看,是断然没有结果的了,他们家中经过数代人不断修筑而城的城砦看来是定然要被拆除了。
直接反抗吧?可是现在自家的军势都已经被解散了,甚至连家臣都被罗氏家以这样那样的借口给分封到了基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联系得上的地区定居去了。而领地中的领民,不管是新迁徙而来的新领民还是旧有的原领民,都被罗氏家的诱人法度所吸引了,已经牢牢跟随在那些被罗氏家内政阁任命的各地村头、町头的周围,成为了罗氏家的忠实拥护者。要是反抗的起来,他们突然发现,最后也只能带着几个族人反抗了。
当然,他们也并非是一无所获。至少在加入罗氏家后,他们的领地的收入将会提升不少。这些人当中也是有不少熟悉农耕的人才的,在看到罗氏家内政阁在他们领地上推广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农耕工具以及农耕措施后。都知道这将会令他们的领地收入增加不少。有了更多的收入,他们就可以加入到目前罗氏家内部正大行推广的商贸上去了。
实际上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按照罗氏家的用人制度。由于此次请命时件的发生,至少在未来十年以来,除了为了安抚他们而由情报阁与军事阁联合审议。并且给政良亲自审批通过的其家族族人以外,他们家族的其余所有族人即便是再有才华,都将得不到进入罗氏家官方机构的机会了。这主要是为了让这些依然还没有融入罗氏家体系的豪族们无法在罗氏家的机构中暗中形成一股潜伏着的不稳定势力。所谓防患于未然,这些规定是必须要出台的。
就在罗氏家领地内密锣紧鼓地通过组织领民参加徭役以及出动奴隶番队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拆城运动之时,终于从今年的特殊天气灾害中恢复过来的丰前国东南部的杉家等豪族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政良却是冷笑不已,前段时间因为救灾以及攻略长门国而暂时让你们这些家伙喘一喘气。现在你们倒是自行送上门来了。于是政良也当即向丰前国甚至丰后国各地边境的番队下达了动员令,随时准备向这些地区出击。
当然,虽然双方都希望对对方出阵,但是都有着一个默契。那就是都准备等到天文二十二年(一五五三)的春耕结束后再行开战。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历史记载中,天文年间最大的一场旱灾来临了。史称“天文大旱”。
正所谓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古人的确是不欺人的。去年的连续暴雨与台风天气后,于是在进入天文二十二年以来,老天就连一粒雨滴都没有下过。到了五月份后,干旱天气进一步加剧,天空中太阳猛烈,气温急剧上升。高温的天气下。各地的溪流河川的水位急剧下降,甚至直接干枯了。更让人头痛的是,一些山区由于高温而自燃起来了。由于倭国山林众多,一旦一处地方燃烧起来,在这样高温的天气下的助长下,瞬间形成了一大片的山林大火。土地干旱开裂,河流断流干枯,山林漫天大火,一时间到处都是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
这一次的灾情,已经不是像去年一样仅仅局限在某些倭国区域了。而是席卷全国。甚至从王海的口中得知,明国也发生了相同的灾情,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被迁徙往罗氏家领地的明国移民也大幅度增加了,于是政良趁机将这些明国领民分散安置到了肥后国、丰后国、筑前国以及丰前国这些此前明国移民不多的地区。
实际上此时真正被尼子家控制着的只有出云、隐歧、伯耆三国,其中隐歧国还只是两座不怎么大的岛屿罢了。其余的各国,因幡国是被山名家控制着,对尼子晴久是绝对的鸟也不鸟,毕竟伯耆国正是被尼子家从其手中抢走的呢。而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四国,有一大部分地区正被大内家以及毛利家的势力所占据着,实际上也并非完全听从尼子晴久的号令的。这跟政良的情况不一样,政良的肥前、肥后、筑后、筑前、丰前五国守护,其中肥前、肥后、筑后、筑前四国完全是罗氏家的领地,而丰前国以及丰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罗氏家。所以相比起来,尼子晴久八国守护这个称号实际上是很废的。
但是即便如此,尼子晴久也觉得此时正是借着成为八国守护这一股对尼子家上下的鼓舞之气,当即决定往石见国银山地区进军。但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那个该死的毛利家也已经将势力延伸到了石见国的边境,似乎也有意夺取石见的银山地区。要是尼子家大军在进攻这个地区期间,侧面的毛利家出兵对尼子家夹击的话,那尼子家就危险了。于是在与众家臣商议了一番之后,尼子晴久在今年秋收之后正式出阵安艺国,讨伐毛利家。
在出阵之前,尼子晴久曾经考虑过拉上一些帮手前来夹击毛利家的。他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曾经写信让他注意毛利家的政良了。但是罗氏家刚好在这个时期正在长门国的丰浦郡地区与内藤家、陶家“死磕”。况且邀请罗氏家前来攻击毛利家。只有两个方向前来相助,一是通过长门国、石见国沿海水道抵达出云国,与尼子家大军汇合后再出阵,一是直接通过被村上水军众把持着的濑户内海攻击安艺国。这两条道路不是山长水远的,就是威胁重重。罗氏家是绝对不会应邀前来的。
既然邀请罗氏家出兵相助是不可能了,尼子晴久苏随即又想到了安艺地区的一向宗。于是他立即派人赶往摄津国的石山御坊城求见本愿寺证如,向其提出了下令安艺地区的一向宗协助尼子家进攻毛利家的请求,但却是遭到了本愿寺证如的拒绝。自此之后,尼子晴久就记恨上了一向宗,并且在不久后在自家领地内开始打压一向宗。由此造成了不少的混乱。
得不到一向宗的帮助,尼子家只好自行出阵了。而面对尼子家的入侵,毛利元就也拐着拐杖亲自出阵迎击。双方在安艺国边境连续激战了数月,直至去年年末才消停下来。虽然尼子家大军此次出阵并没有向安艺国领地内推进了多远,但是却将毛利家的军势打得躲在了城砦中龟缩了起来。尼子家上下的士气顿时大增。而毛利元就这一边也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对付尼子家,就必须先将尼子家中最为精锐的新宫党解决掉。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计谋了。
从这些情报上来看,倭国各地的豪强大名都在按照历史的轨轮在不断前进。而罗氏家这一边也自然是不能落后的。在罗氏家已经基本将长门国等新占据领地控制下来后,政良当即下达了“拆城令”,下令筑前国、丰前国、长门国各地除了在边境地带以外城砦外,其余的所有城砦都要拆除。
这个命令自然是对这些新占据地区当地的豪族产生了不少的影响的,毕竟豪族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躲在自己建造的城砦中生活,现在突然将他们的围墙拆了。他们自然是感觉到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于是以丰前的城井家、筑前的秋月家、麻生家为首,一部分家臣联合向政良请命取消这个拆城令。
对于这些人的请命,政良自然是没有理会的,他只是让东乡平次与山本勘助出面接见了这些人。一见面,东乡平次就直接责骂起这些豪族道:
“本家法度明确规定,除家督居城以及各番队驻地以外,除非是因军功而被家督亲自批准,其余任何家臣不得拥有自己的城砦。难道诸位是打算让本家家督自行违反本家的法度吗?还是各位以为你们的军功足以令主公批准你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城砦了?”
“还是说,你们自认为你们对本家的贡献甚至比我们这些人都要巨大了?难道,你们心中有着据城谋叛的想法?”
面对东乡平次一句接着一句的责问。尤其是最后一句有关谋叛的质问,顿时令到城井家、秋月家等家臣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纷纷极力辩解起来,直到最后他们从小仓城出来后,他们才意识到,方才他们都忙着为自己的辩解了。反而将向政良请命的事情忘记了。
醒悟过来的众人当即面面相觑起来。难道现在回去再次求见家督大人?但从方才的情形来看,是断然没有结果的了,他们家中经过数代人不断修筑而城的城砦看来是定然要被拆除了。
直接反抗吧?可是现在自家的军势都已经被解散了,甚至连家臣都被罗氏家以这样那样的借口给分封到了基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联系得上的地区定居去了。而领地中的领民,不管是新迁徙而来的新领民还是旧有的原领民,都被罗氏家的诱人法度所吸引了,已经牢牢跟随在那些被罗氏家内政阁任命的各地村头、町头的周围,成为了罗氏家的忠实拥护者。要是反抗的起来,他们突然发现,最后也只能带着几个族人反抗了。
当然,他们也并非是一无所获。至少在加入罗氏家后,他们的领地的收入将会提升不少。这些人当中也是有不少熟悉农耕的人才的,在看到罗氏家内政阁在他们领地上推广的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农耕工具以及农耕措施后。都知道这将会令他们的领地收入增加不少。有了更多的收入,他们就可以加入到目前罗氏家内部正大行推广的商贸上去了。
实际上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按照罗氏家的用人制度。由于此次请命时件的发生,至少在未来十年以来,除了为了安抚他们而由情报阁与军事阁联合审议。并且给政良亲自审批通过的其家族族人以外,他们家族的其余所有族人即便是再有才华,都将得不到进入罗氏家官方机构的机会了。这主要是为了让这些依然还没有融入罗氏家体系的豪族们无法在罗氏家的机构中暗中形成一股潜伏着的不稳定势力。所谓防患于未然,这些规定是必须要出台的。
就在罗氏家领地内密锣紧鼓地通过组织领民参加徭役以及出动奴隶番队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拆城运动之时,终于从今年的特殊天气灾害中恢复过来的丰前国东南部的杉家等豪族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政良却是冷笑不已,前段时间因为救灾以及攻略长门国而暂时让你们这些家伙喘一喘气。现在你们倒是自行送上门来了。于是政良也当即向丰前国甚至丰后国各地边境的番队下达了动员令,随时准备向这些地区出击。
当然,虽然双方都希望对对方出阵,但是都有着一个默契。那就是都准备等到天文二十二年(一五五三)的春耕结束后再行开战。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历史记载中,天文年间最大的一场旱灾来临了。史称“天文大旱”。
正所谓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古人的确是不欺人的。去年的连续暴雨与台风天气后,于是在进入天文二十二年以来,老天就连一粒雨滴都没有下过。到了五月份后,干旱天气进一步加剧,天空中太阳猛烈,气温急剧上升。高温的天气下。各地的溪流河川的水位急剧下降,甚至直接干枯了。更让人头痛的是,一些山区由于高温而自燃起来了。由于倭国山林众多,一旦一处地方燃烧起来,在这样高温的天气下的助长下,瞬间形成了一大片的山林大火。土地干旱开裂,河流断流干枯,山林漫天大火,一时间到处都是一片世界末日的景象。
这一次的灾情,已经不是像去年一样仅仅局限在某些倭国区域了。而是席卷全国。甚至从王海的口中得知,明国也发生了相同的灾情,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被迁徙往罗氏家领地的明国移民也大幅度增加了,于是政良趁机将这些明国领民分散安置到了肥后国、丰后国、筑前国以及丰前国这些此前明国移民不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