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声中,一个个特制的“升降台”,被士兵们扛着,向城墙接近。

    这种升降台,是竹木制的长方体,分上下两层,两边均有高高竖起的几个人字形高架。

    这些人字形高架,高度有五六丈,两边对称,顶部有横杆连接,十分稳固,。

    因为升降台都是轻便且坚固的“预制件”,而且重心很低,所以就能在战场上直接搬运、使用。

    用法很简单:士兵们分队扛着一个个升降台,来到距城大概四十步的壕沟边,将升降台横放(与壕沟和城墙平行)。

    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东冶营的“工程兵”们将底座固定,确保其水平,然后分组去扯两边人字形高架上垂落的麻绳。

    高架顶端有滑轮,麻绳经滑轮折返后,系在升降台上层平板边上。

    在整齐划一的口号声中,工程兵们扯着绳索,让升降台上层缓缓升起,很快升上顶部,距离地面,将近六丈。

    比城墙还要高一些。

    随后,穿着登杆脚扣的工程兵们,麻利地爬上人字形高架顶部,掏出预制固件,将平台底部和高架固定在一起。

    与此同时,其他人抬起长长的人字架,斜搭在平台边上,台上的工程兵用扒钉将其与平台钉上,加强支撑。

    大量升降台同时“施工”、拼接,然后相互间头尾相接,很快就变成一堵和城墙平行且略高、略短的“竹木高台”,台顶两边都有简单栏杆。

    对城一面栏杆,已经提前预制的木板以作掩体,大量弓箭手沿着长竹梯登上平台,准备作战。

    搭建高台的同时,许多士兵背着麻袋,踩着架设在壕沟上的壕桥向城墙冲去。

    来到城墙脚下,将布袋放到地上,垒起一道和城墙大致平行的布袋矮墙,相隔大概两三步。

    随后因为城头火势变小,守军再次出现,要和登上竹木高台的梁军弓箭手对射。

    梁军弓箭手射出火矢,将墙脚的布袋墙点燃,冒出大量刺鼻浓烟,沿着城墙向上方扩散,因为如今刮的是轻微东南风,所以浓烟弥漫城头。

    麻袋里有大量茱萸等辛辣之物,燃烧产生的烟雾,呛得城头守军不断咳嗽、眼睛流泪。

    如此状态下很难瞄准,纵然人在城头,却被对面高台上的梁军弓箭手压制,很快便不敢冒头。

    张铤看着如此压制方法,十分佩服,若按着李笠的说法,现在守方的投射火力被压制。

    随后,第三波进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