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作场某房间里,李笠正和黄四郎秉烛夜谈,当然,为了避免旁人误会他好男风,和样貌英俊的黄四郎‘不清不楚’,在场还有第三人。
那就是“金牌替考”张铤。
黄四郎来白石村拜访李笠,谈起《左传》阅读心得,越谈越投机,索性住了下来。
每次谈论《左传》,精通《左传》的张铤自然是要参与的。
此刻,三人秉烛夜谈,谈的是《左传》故事中一个人物:齐襄公。
《左传》对齐襄公的事迹有记载,其中:齐襄公和自己出嫁的妹妹私通,还把到访的妹夫鲁桓公弑了。
这事情发生在四月,到了八月,齐襄公和新任郑国国君子亹会盟,话不投机,弑。
两件事,让读过《左传》的人,对齐襄公的人品产生质疑,许多读者会觉得此人不守信义,荒淫、残暴。
然而死后却得了个美谥“襄”,简直难以理解。
黄四郎在郡学读书时,听先生讲解过缘由:
齐襄公治理国家期间,政绩卓越,而谥号,当然是针对其生前功绩进行总结、归纳,齐襄公得了美谥“襄”,说明了齐国大臣对其生前功绩的肯定。
黄四郎不太理解,却不得进一步解答。
而从小在国子学旁听的张铤,给出了更加深刻的解释:弑鲁、郑二国国君这两件事,齐襄公为齐国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其一,齐襄公弑鲁桓公,是因为两人积怨已久,这积怨不是兄妹私通,而是齐襄公要吞并世仇纪国,鲁桓公从中作梗。
“周夷王三年,纪侯谮之周(天子),周(天子)烹(齐)哀公。”张铤不用看书,直接引用内容,“从那以后,齐国历代国君,都不忘此仇。”
“其二,齐国周边,鲁、晋、燕、卫都是硬骨头,想要扩张,就只能对东南面最弱小的纪国下手。”
“所以,基于齐国的利益,灭纪国是必然,但齐国国力直到齐襄公时,才真正强大起来,而鲁桓公促成了周王室和纪国的联姻。”
“桓公十七年春,(鲁桓公、齐襄公、纪侯)盟于黄,平(调和)齐、纪,且谋卫(商议对付卫国)故也。”
“也就是说,鲁桓公一直在阻止齐襄公灭纪国,而且,在鲁桓公遇害前一年,齐国和鲁国爆发过冲突,所以齐襄公索性...”
张铤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黄四郎恍然大悟。
果然,是权力博弈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
那就是“金牌替考”张铤。
黄四郎来白石村拜访李笠,谈起《左传》阅读心得,越谈越投机,索性住了下来。
每次谈论《左传》,精通《左传》的张铤自然是要参与的。
此刻,三人秉烛夜谈,谈的是《左传》故事中一个人物:齐襄公。
《左传》对齐襄公的事迹有记载,其中:齐襄公和自己出嫁的妹妹私通,还把到访的妹夫鲁桓公弑了。
这事情发生在四月,到了八月,齐襄公和新任郑国国君子亹会盟,话不投机,弑。
两件事,让读过《左传》的人,对齐襄公的人品产生质疑,许多读者会觉得此人不守信义,荒淫、残暴。
然而死后却得了个美谥“襄”,简直难以理解。
黄四郎在郡学读书时,听先生讲解过缘由:
齐襄公治理国家期间,政绩卓越,而谥号,当然是针对其生前功绩进行总结、归纳,齐襄公得了美谥“襄”,说明了齐国大臣对其生前功绩的肯定。
黄四郎不太理解,却不得进一步解答。
而从小在国子学旁听的张铤,给出了更加深刻的解释:弑鲁、郑二国国君这两件事,齐襄公为齐国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其一,齐襄公弑鲁桓公,是因为两人积怨已久,这积怨不是兄妹私通,而是齐襄公要吞并世仇纪国,鲁桓公从中作梗。
“周夷王三年,纪侯谮之周(天子),周(天子)烹(齐)哀公。”张铤不用看书,直接引用内容,“从那以后,齐国历代国君,都不忘此仇。”
“其二,齐国周边,鲁、晋、燕、卫都是硬骨头,想要扩张,就只能对东南面最弱小的纪国下手。”
“所以,基于齐国的利益,灭纪国是必然,但齐国国力直到齐襄公时,才真正强大起来,而鲁桓公促成了周王室和纪国的联姻。”
“桓公十七年春,(鲁桓公、齐襄公、纪侯)盟于黄,平(调和)齐、纪,且谋卫(商议对付卫国)故也。”
“也就是说,鲁桓公一直在阻止齐襄公灭纪国,而且,在鲁桓公遇害前一年,齐国和鲁国爆发过冲突,所以齐襄公索性...”
张铤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黄四郎恍然大悟。
果然,是权力博弈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