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信任唐邕,认真听其分析敌我形势。
唐邕博闻强识,做事干练,当初得丞相高欢赏识,起家丞相府外兵参军。
高澄入朝辅政,重用唐邕。
等到高洋执政、受禅称帝,任命唐邕为给事中,随驾出塞作战,专管用兵机宜。
此次御驾亲征,唐邕当然依旧随驾,为高洋出谋划策。
但现在,唐邕判断强攻可能无效,却依旧建议皇帝下令攻打寒山。
唐邕会做人,更会做官,他知道谋臣要做的,是出一个适合谋主的主意,而不是最正确的主意。
譬如现在,他就认为最正确的应对之策,就是撤军,否则就是白白填人命。
朝廷已经连折两支大军,还搭进主帅及不少将领,再这么填进去,会伤根基的。
当年的玉璧,以及颍川,都让官军付出不少代价,前者折了数万人,还让先帝(高欢)郁郁而终,后者折了慕容绍宗这名大将,以及一年时间。
唐邕认为,梁将李笠既然素来有擅攻城之名,那么一定擅长守城。
如今别出心裁将彭城化作水泊,使之成为水军营寨,又在寒山堰筑垒坚守,那就一定有很大把握,抵挡齐军的进攻。
不仅如此,对方还能主动出击,直接迫使己方收缩兵力,无法按之前的构思,分兵去攻其他淮北州郡。
毕竟,梁国还有不少兵马据守淮北州郡,如果己方不把彭城-寒山拿下,就是如鲠在喉,难受得很,无法腾出兵力。
当然,要对付彭城梁军舟师,可以操练水军,只要将其歼灭,寒山梁军就失去进攻的手段。
现在看来,梁国水军似乎十分善战,己方与其耗费时间操练水军、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水上决战,还不如直接攻寒山。
但唐邕认为除非梁军出破绽,否则己方很难攻下来,必然重现当年玉璧一战的结局: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军。
然而高洋御驾亲征,有亲自为段韶报仇之意,若现在不填些人命就来个‘知难而退’,后果,不是高洋愿意承受的。
身为谋臣,提出一个必然会被否决的主意,次数多了,容易让主君对自己失望。
所以,唐邕提议强攻寒山,至少能用现实,让高洋冷静下来。
如此,才好权衡利弊,尽早撤军。
唐邕博闻强识,做事干练,当初得丞相高欢赏识,起家丞相府外兵参军。
高澄入朝辅政,重用唐邕。
等到高洋执政、受禅称帝,任命唐邕为给事中,随驾出塞作战,专管用兵机宜。
此次御驾亲征,唐邕当然依旧随驾,为高洋出谋划策。
但现在,唐邕判断强攻可能无效,却依旧建议皇帝下令攻打寒山。
唐邕会做人,更会做官,他知道谋臣要做的,是出一个适合谋主的主意,而不是最正确的主意。
譬如现在,他就认为最正确的应对之策,就是撤军,否则就是白白填人命。
朝廷已经连折两支大军,还搭进主帅及不少将领,再这么填进去,会伤根基的。
当年的玉璧,以及颍川,都让官军付出不少代价,前者折了数万人,还让先帝(高欢)郁郁而终,后者折了慕容绍宗这名大将,以及一年时间。
唐邕认为,梁将李笠既然素来有擅攻城之名,那么一定擅长守城。
如今别出心裁将彭城化作水泊,使之成为水军营寨,又在寒山堰筑垒坚守,那就一定有很大把握,抵挡齐军的进攻。
不仅如此,对方还能主动出击,直接迫使己方收缩兵力,无法按之前的构思,分兵去攻其他淮北州郡。
毕竟,梁国还有不少兵马据守淮北州郡,如果己方不把彭城-寒山拿下,就是如鲠在喉,难受得很,无法腾出兵力。
当然,要对付彭城梁军舟师,可以操练水军,只要将其歼灭,寒山梁军就失去进攻的手段。
现在看来,梁国水军似乎十分善战,己方与其耗费时间操练水军、打一场没有把握的水上决战,还不如直接攻寒山。
但唐邕认为除非梁军出破绽,否则己方很难攻下来,必然重现当年玉璧一战的结局: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军。
然而高洋御驾亲征,有亲自为段韶报仇之意,若现在不填些人命就来个‘知难而退’,后果,不是高洋愿意承受的。
身为谋臣,提出一个必然会被否决的主意,次数多了,容易让主君对自己失望。
所以,唐邕提议强攻寒山,至少能用现实,让高洋冷静下来。
如此,才好权衡利弊,尽早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