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土壤之下,石头不少。

    证据之一,是彭城泗水河段底部石头很多,或者可以说,这是“石质河底”,以至于彭城泗水河段有三处激流,是为“三洪”。

    这三洪为“秦梁洪”、“徐州洪”、“吕梁洪”,都是因为河道狭窄、河底有石梁,导致河水湍急。

    其中,秦梁洪据说是当年秦始皇在泗水打捞九鼎中的一鼎,把大量河底石块捞上来、堆积岸边所成。

    《史记》对此段历史有明确记载,张铤信手拈来:“周有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周赧王时,秦昭王取九鼎,其中一鼎飞入泗水。”

    “始皇过彭城,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李笠点头:“对,由此可见,此时的彭城周边地质情况,土层相对较薄,不像后来...”

    “后来?”张铤听出李笠的言外之意,但他想不通“后来”是“后”到哪个时候。

    李笠惊觉自己差点说漏嘴,赶紧含糊其词:“沧海桑田,数百年来泥土积累,彭城周边土层,可不比秦汉时要厚?”

    这个后来,当然是‘很久以后’,那一世,他到微山湖旅游(微山湖在徐州以北,南端距离徐州不算远),看介绍时知道了一些地理知识。

    大概是两宋之际,黄河下游改道,夺淮入海(入黄海),而改道后的黄河,也夺了泗水河道,从徐州(彭城)经过。

    七百余年后,到了清朝中期,黄河返回故道,入渤海,泗水故道因为长期的泥沙淤积,也随之消失。

    这期间,徐州变成了黄泛区,七百年来每次发大水后泥沙反复淤积,将徐州地势慢慢‘垫高’,土壤层越来越厚。

    而黄河夺淮入海,使得徐州北面、泗水故河道上,因为反复淤塞、冲积,出现了一连串湖泊。

    这些湖泊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慢慢变大,然后连接在一起,就是后来著名的微山湖。

    微山湖大概成形于明朝后期,所以,这个时代并没有微山湖,其位置上是泗水河道,以及沿途的一些小型湖泊水泽。

    正是因为没有黄河改道后长期的大量泥沙淤积,此时彭城周边地势相对较低,寒山周边地区的土壤层也相对较薄。

    齐军想要挖深沟排水,就要‘啃’碎石层,再深一些,就是坚硬的岩石层。

    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时代,要‘啃’碎石层可不容易,耗时耗力,岩石层就更难了。

    所以,齐军在寒山周边地区挖深沟把‘彭城湖’排干,受限于地形和地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

    寒山堰所谓的破绽,只是看起来像是破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