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张铤说过的刘宋大将沈庆之,身为顾命大臣,却屡屡犯颜直谏,不听新君的话,不识时务。

    就算战功卓著又如何,长期闭门谢客自污又如何,皇帝一样要干掉他。

    不听话会倒霉,听话总可以吧?

    听话,就得当新君手中的刀,为新君马前卒,将其他顾命大臣干掉。

    却依旧躲不过新君猜忌、过河拆桥,因为‘意图谋反’,他全家完蛋。

    浴血奋战挣回来的荣华富贵,为新君鹰犬,却落得全家上下共赴黄泉的结局。

    譬如,张铤所说,被齐武帝萧赜猜忌后干掉的顾命大臣张敬儿,这位可是寒人武将出身。

    或者,顾命大臣联合起来和新君斗,行废立之事,但新的新君,一样要对付他们这些顾命大臣,于是...

    譬如,张铤所说,宋武帝刘裕留给儿子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三,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行废立,然后被新君干掉。

    剩下一个‘幡然悔悟’的檀道济,熬了许多年,还是没逃过那一刀。

    受皇帝重用、信任,就有几率变成顾命大臣,然后全家不得好死,既然这么危险,不如远离中枢。

    长期坐镇要地,一辈子就在外,不参合京城的权力斗争。

    于是李笠做了第三梦。

    他梦到自己在外当了几十年的刺史,确实避开了京城的权力斗争,但既然不承担风险,自然就没有收益。

    他在高层没有人脉,等到自己撒手人寰,儿子们没了庇护,在官场苦苦挣扎,泯然众人。

    甚至被人当做垫脚石,想踩就踩,想杀就杀。

    这样的人生,晋时有人经历过,按张铤所说,此人也是鄱阳人,也是鱼梁吏出身。

    但此人一辈子被排斥在京城权力中枢之外,顾命大臣想当都没得当。

    生时位高权重,临死,拜托朝中大臣照顾自己儿子们,结果死后,这受托之人杀起他儿子毫不犹豫。

    这位当过鱼梁吏的鄱阳人是谁呢?东晋名臣陶侃,名士陶渊明的祖辈。

    太靠近权力中心,很危险;远离权力中枢,又容易变成人见人踩的踏脚石,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