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建康城里的奸商本身资金雄厚,并且特意向城中那些放债的大户、寺庙借钱,所以资金充裕,连国库都比不过。

    而且,李笠也得不到官僚们的支持。

    因为粮价暴涨之后,官府要开仓低价卖粮平抑粮价,结果粮仓里各种破事就顺带着见了光,扯出一堆窝案,这要让多少官员倒霉?

    敢打官仓主意的人,后边必然有权贵做靠山,那么,让查账的官员如何应对?查?还是不查?

    甚至连在粥铺蹲守的小吏们也是一脸幽怨。

    而且,奸商们敢哄抬粮价,必然是有靠山默许,这些靠山们,暗地里阻碍朝廷采取措施平抑粮价。

    于是建康粮价只涨不跌,建康官僚们却仿佛不是很急,坐看民怨沸腾,却很好的把握了“度”,让民怨只往李笠那边烧。

    现在,建康城里恐怕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诅咒李笠不得好死了。

    这样的局面,形同死局,无法化解。

    官仓放粮、从外地调粮,然后设粥铺卖“平价粥”给建康的贫苦百姓吊命,如此措施又能撑多久?

    上表请求“暂缓改革税制”的官员,如今已是越来越多。

    录尚书事的湘东王,已经多次找李笠详谈,问“到底有无把握”。

    而太后也坐不住了,召李笠入宫,询问当前情况,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众怒难犯,宰辅们对新税制的支持,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眼见着李笠就要名声扫地。

    众怒之下,新税制胎死腹中,连生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祖珽当初为李笠谋划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当然,李笠及张铤,也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李笠可不是傻乎乎回京就职,什么都不准备就直接往火坑里跳。

    祖珽一脸轻松,缓缓走着,不知不觉,来到秦淮河畔,朱雀航附近。

    秦淮河两岸邸、肆密布,鳞次栉比,称为“边淮列肆”,十分繁华。

    久仰建康大名的祖珽,如愿在建康游览,对这座古之名城有了最直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