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粮价不能再这么涨下去,否则会出大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康官府开粮仓,以低价(相对而言)卖粮,缓和城内粮价上涨势头。

    与此同时,朝廷得从外地调集大量粮食入建康,敞开了卖,以此平抑粮价。

    即短时间内,向建康投入大量粮食,其数量远超奸商手头资金所能购买的数量,让对方无法买入、囤积粮食。

    然后因为粮食大量涌入,粮价自然就会回落到正常水平。

    但是,此次发难的既有建康的坐贾,又有外地行商,朝廷急切之间,无法在外地购买大量粮食运往建康。

    也不能轻易动用各地州郡的存粮,因为各地州郡也得靠库存以防万一。

    而且朝中许多官员作壁上观,乐得见李笠引发众怒,所以对于平抑粮价不上心。

    导致官仓放粮、调粮入建康来平抑粮价的措施迟迟不到位,这进一步刺激了百姓抢购粮食、粮价上涨。

    所以,没有太多权力的李笠,得不到官僚们的配合,无法在短期内调集大量粮食入建康,将奸商们的钱袋“击穿”。

    这段时间,李笠四处奔走,协调调粮入京事宜,成效不大,而支持他改革税制的湘东王,虽然也尽量配合,但收效甚微。

    建康百姓的怨言与日俱增,粮价一直在涨,看不见丝毫放缓的可能。

    黄姈想到这里,心急如焚:对方的攻势,已经没有可能化解了,怎么办?

    。。。。。。

    某私第,房间里,几位衣着光鲜的男子正在议论时局,谈的是粮价。

    如今建康城里粮价飞涨,人人愁容满面,但在这里,人人脸上绽放着笑容,仿佛粮价涨得越厉害,他们就越高兴。

    “他还能去哪里调粮?没地方调喽!”

    一个胖子笑道,眼睛笑得几乎要眯成一条线:“三吴是不可能的,如今各地商贾都在屯粮,就是不往建康运,他敢如何?”

    “两淮,粮食也就自给自足,淮北徐州都要吃掉许多余粮,哪怕今年屯田有收成,也没有可能把太多粮食调来建康。”

    “他真要调,又能调多少?我在徐州州廨有朋友,早就把徐州的底摸清楚了,他没多少粮食可以调!”

    其他人听胖子分析“他”的调粮能力,而这个“他”,指的是鼎鼎有名的常胜将军、彭城公李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