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寒山上,凉亭处,李笠正与张铤交谈,因为话题有些敏感,所以随从都在亭外较远处候着。
加上山脚下寒山堰排水口处的轰鸣声干扰,旁人根本就听不到亭内两人说的是什么。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齐军接连吃败仗,接下来一两年,极大可能不会入寇,那么,徐州刺史李笠会何去何从?
“再过得一两年,徐州局势稳定,君侯在任上也有三四年,必然会转任别处,离开徐州,徐州刺史一职,由某位皇子接任。”
这是张铤的看法,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自刘宋以来,皇子、宗室出镇要地已成惯例。
虽然有例外,但既然是例外,说明只是极低概率发生的事情。
李笠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可不想轻易离开徐州,毕竟,这是他拼了命才挣来的地盘,没道理拱手让人。
但基于皇权角度来看,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让徐州如此要地长期由一个外臣镇守。
除非,让皇帝认定这个人在徐州任上,即能胜任,又无不轨之心及行迹。
所以张铤极力主张李笠尽早做安排,趁着这一两年时间,想办法获得皇帝的持续信任,让陛下确信李笠是徐州刺史最好的人选,且无力造反。
让皇帝认为,以州长史、州司马分管民政和军务,适当分权、掣肘,就能让李笠丧失收买豪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因为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很容易出现一个地域武装集团。
“君侯可知,齐高帝是如何成事的?”张铤开始讲‘古’。
李笠洗耳恭听:“说来听听。”
“君侯,齐高帝当年坐镇淮阴,得青徐豪强投效,便有了后来成事之资。”
张铤不清楚李笠是否知道齐高帝萧道成当年的事迹,所以仔细介绍一遍,以便引出自己的观点。
刘宋后期,内有皇帝倒行逆施,外有魏国咄咄逼人,因为徐州刺史薛安都北附魏国,于是刘宋相继丢失了青、徐之地。
淮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大量青、徐豪族南下,在淮南寓居。
坐镇淮阴的萧道成,吸纳这些青、徐豪族武装,抗击魏国的南侵。
萧道成之前历练多年,无论是治兵还是治民,都很有才干,为外戚(兰陵萧氏)出身,又有文采,所以颇有号召力,很快收拢这些青、徐豪族的人心。
加上山脚下寒山堰排水口处的轰鸣声干扰,旁人根本就听不到亭内两人说的是什么。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齐军接连吃败仗,接下来一两年,极大可能不会入寇,那么,徐州刺史李笠会何去何从?
“再过得一两年,徐州局势稳定,君侯在任上也有三四年,必然会转任别处,离开徐州,徐州刺史一职,由某位皇子接任。”
这是张铤的看法,也是必然会出现的事情:自刘宋以来,皇子、宗室出镇要地已成惯例。
虽然有例外,但既然是例外,说明只是极低概率发生的事情。
李笠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可不想轻易离开徐州,毕竟,这是他拼了命才挣来的地盘,没道理拱手让人。
但基于皇权角度来看,任谁做皇帝,都不可能让徐州如此要地长期由一个外臣镇守。
除非,让皇帝认定这个人在徐州任上,即能胜任,又无不轨之心及行迹。
所以张铤极力主张李笠尽早做安排,趁着这一两年时间,想办法获得皇帝的持续信任,让陛下确信李笠是徐州刺史最好的人选,且无力造反。
让皇帝认为,以州长史、州司马分管民政和军务,适当分权、掣肘,就能让李笠丧失收买豪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因为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很容易出现一个地域武装集团。
“君侯可知,齐高帝是如何成事的?”张铤开始讲‘古’。
李笠洗耳恭听:“说来听听。”
“君侯,齐高帝当年坐镇淮阴,得青徐豪强投效,便有了后来成事之资。”
张铤不清楚李笠是否知道齐高帝萧道成当年的事迹,所以仔细介绍一遍,以便引出自己的观点。
刘宋后期,内有皇帝倒行逆施,外有魏国咄咄逼人,因为徐州刺史薛安都北附魏国,于是刘宋相继丢失了青、徐之地。
淮北大部分地区沦陷,大量青、徐豪族南下,在淮南寓居。
坐镇淮阴的萧道成,吸纳这些青、徐豪族武装,抗击魏国的南侵。
萧道成之前历练多年,无论是治兵还是治民,都很有才干,为外戚(兰陵萧氏)出身,又有文采,所以颇有号召力,很快收拢这些青、徐豪族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