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战火息平,大夏初立,当今天子崇光皇帝深知民生多艰苦,于是颁布政令,收纳官田,按人口逐一发放给百姓,自行耕种,安养民生。

    官田收纳有三:一是回收土豪劣绅强占的土地,二是罚没贪官污吏所属的土地,三则是新开垦的荒地。

    崇光帝不但给了百姓土地,掐死了毒害国家和百姓的蛀虫,还减免了三年赋税,引得无数百姓交口称赞。

    阳春三月,日光和暖,雨水充沛,正是百姓春耕的好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人们都引着耕牛下了地,播种着未来一整年的希望。

    巳时三刻,舒榆挎着小篮子,走到村南自家的田地里给父亲和大哥送饭。娘说大哥特别不爱喝水,但是下地干活肯定少不了流汗,所以定要盯着大哥喝上一碗水白准他吃饭。娘还说,送完饭直接去城里就好了,脏碗脏筷子她过会儿自己去收。但是有一点,千万别再去城南了。

    正午的阳光有些烫,她踩在台阶的边边上蹭着荫凉,然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下跳。迎面正碰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秀才,也是他们村唯一的教书先生。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关切道:“舒榆,好好走路,莫要摔着了。”

    “是!先生!”舒榆稳稳当当地跳到地面上,“我以后一定好好走路。”

    村里读书的女孩不多,舒榆算是其中最聪慧的一个。连先生都常常感慨,若是舒榆是个男儿身,他定要将毕生所学都教授予她。眼下新朝初立,各方面都是需要人才的,可惜自己年迈,不然也想去官场上搏一搏。

    先生不由得又佩服起舒家的父母来,这夫妻二人颇有远见,一双儿女年幼时就被送进他的书塾开始读书识字。照这么看来,舒家才是最有兴盛之望的家族。

    舒榆走到自家田边上,对着田里二人大喊道:“爹爹!大哥!吃饭啦!”

    她一一打开饭菜,爹爹和大哥二人也已撂下锄头走了过来。

    舒冕找了个荫凉坐下来,又不知从哪个角落摸出一本书来,摊开在自己腿上。余光瞄到自己妹妹似乎递了个碗过来,他也没看,顺手就接过来准备挑饭吃。可筷子挑啊挑,怎么都挑不起一粒米来。他心内疑惑,扭头一看,这哪是一碗饭,明明就是一碗水啊。

    舒冕委屈道:“妹妹,大哥做农活多辛苦啊,你就这么欺负你大哥。”

    “哎,可不是我欺负你。”舒榆得意道,“是阿娘让我务必盯着你喝水的。不过大哥啊,你读书都快读成书呆子啦。”

    “古有文人读书入神之时,错把浓墨当碟醋,沾扁食,食之不察。今我挑水作米,也不失为一桩趣事。”舒冕乐在其中,听见妹妹揶揄自己,竟没有半点生气,乖乖地把水一饮而尽。

    舒榆给大哥添好饭,支着下巴看了一会儿,“我走了哦。你们吃好就把碗放一边,阿娘说过待会儿来收拾的。”

    她站起来拍拍手,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往城里走。爹娘和大哥难得同意让她独自出门一趟,她定要好好珍惜这一次机会。先去香婆婆那里吃一碗馄饨,再去把自己绣的帕子香包之类的小物件换成钱,顺便买点彩色的丝线。然后呢去看看有没有新式样的簪花,最后去赵家铺子买些糕点带回去当零嘴。

    舒榆早在三五日之前就已经盘算好了行程,每天都在数着日子期待今天的到来。她知道自己不能到处露面,也不能像其他姑娘一样为了一次出门就精心梳妆打扮,她要让自己变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舒榆对着清澈的河水仔细照了照,自言自语道:“这下够普通了吧。我已经三天不洗头了。真够磨人的。”

    约莫走了半个多时辰,终于能看到高耸的城门了。为了能好好吃一碗香香的香婆婆馄饨,舒榆特地没有吃午饭,连早饭都只喝了一碗粥,她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还好香婆婆馄饨店就在不远处,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收绣品的婶娘今天又夸她绣工好了,甚至在问她想不想进宫当绣女,给贵人们的服饰用品上刺绣。舒榆慌忙摇了摇头,进宫可太惹眼了。进宫是要查家世的,万一自己那点家底被发现了,可就是大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