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一

    蒋介石或许应了时人的一句笑话:积“剿共”失败之教训凡四年,“围剿”、“追剿”红军不敢言其成功,但失败后怎么办?这他在制定“围剿”、“追剿”红军作战计划之前就想到了,而且还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举例说:红军刚刚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他于部署潇水、湘江间第四道封锁线的同时,就想到了红军会突破湘江,并且还于十一月十七日——红军下达抢渡湘江命令一个星期之前,就下达了“关于湘水以西地区‘会剿’中央红军的计划大纲”,对其作战方针、战略纲领、指导要领以及对湘军、黔军、桂军等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想到了红军在潇水、湘江受阻后的命运和去向:一是失败之后化整为零,在湘南一带打游击;再是受挫后突然折回江西,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合兵一处。为此,他专门找来了陈诚,共商大计。

    中央红军主力突围西去之后,陈诚一直负责“清剿”我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令他惊奇的是,他的部属依然遇到了红军强有力的抗击。在攻陷瑞金、会昌之后,所部三师竟然在会昌县的湾圹岗遭到红军的伏击,伤亡半旅之众。不久,他发现这是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为了策应主力红军突围西去,有意牵制国民党军队的举动。为此,他集中优势兵力,寻机与我留守的红军决战。恰好这时项英依然迷恋于所谓的正规战,并提出为了“兴奋中央革命根据地群众,提高他们的信心”,打几个漂亮战役的“左”的口号,结果为陈诚所利用,使留守的红军遭到很大的损失,并陷于更加被动的困难局面。

    不久,项英等人接受陈毅同志的建议,把留守的红军分散隐蔽,进行游击战。就在这前后,主力红军正在演出血染湘江的悲剧。陈诚纵观所谓“追剿”红军的全局,遂向蒋介石建议:

    “我认为突围西去的共匪主力,想折回赣南、闽西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我认为未来在江西用兵的重点,是采用军事与政治的手段,在彻底铲除共匪的同时,要花大气力消灭共匪在闽、赣一带的影响。”

    对此,蒋介石不仅是赞成的,而且他还认为上面这短短的几句话,是带有战略价值的。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又说道: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一定有了腹案,是吧?”

    “不敢言腹案,只是有了一些想法。”

    “那就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吧!”

    接着,陈诚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大意谓:留在赣南、闽西的红军已经失去了较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且已分散到大山之中。因此,应把过去大兵团“围剿”的战略方针改为小部队“清剿”。为了适应小部队“清剿”,把南昌行营改为绥靖公署,同时把赣省划为八个小的绥靖区,并配备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统一“清剿”时,严令要求各绥靖区分工合作,务把散在大山中的红军彻底剪除。最后,他客气地说道:

    “没有什么创建,只是尽量把委座的军事思想变成军事行动。由于我的水平原因,很可能曲解了委座的意思。”

    蒋介石就像是古今中外所有的独裁者那样,希望把部属的头脑变成他的思想,把部属的建议转化成他的意旨。因此,他听了陈诚的最后这番话,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这种特殊的心境中,蒋氏也会像所有的独裁者那样,把手中的一些权力恩赐给会讨好他的部属。因此,他有意问陈诚:

    “怎么样?江西的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不,不!还是交由墨三老师吧。”

    陈诚称之为墨三老师的即顾祝同。就严格意义上讲,顾祝同与陈诚并无师生之谊。顾因先于陈入保定军官学校两年,倒是名副其实的师兄。但是,顾是随蒋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元老,且一度出任军校管理部代主任之职,时陈诚仅为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称顾为老师就像是称蒋为校长一样,仅仅是一种辈分上的尊重。另外,诚如前文所述,陈诚在蒋记军事集团中与何应钦派系势同水火,聪明的陈诚为对抗何应钦,利用借助顾祝同的手段拉顾抗何,这是时人皆知的秘密。另外,陈诚素知顾祝同志大才疏,唯忠于蒋介石是其长处,故时人与后人都称顾为“福将”。换言之,顾受任此职蒋氏会恩准的。这就是陈诚荐举顾祝同的目的。

    然而,蒋介石却认为陈诚让贤是另有打算,那就是在一省任绥靖主任会影响陈在军中的发展。对此,蒋自然有其看法。当蒋再想到陈诚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的长处,是善于为自己出谋划策时,便认同了陈诚的荐举。接着,他又问道:

    “方才,你多是从军事方面谈的。下面,我很想听听你在政治方面的意见。”

    陈诚听后摇了摇头,十分坦诚地说道:

    “委座,您还是去问熊主席和杨秘书长吧,他们在这方面有更高明的建议。”

    陈诚指的熊主席即熊式辉,杨秘书长即杨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