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有三大禁内,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
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太极宫内比较潮湿,于是搬进位于长安东北角的大明宫内居住。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发生在太极宫正北的玄武门下。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之上,是一座相对**的城堡,俯瞰整座长安雄城。宫殿始建于贞观八年,是后世北京紫禁城面积的四倍还多。自高宗起,大唐的皇帝们便在大明宫内居住和处理朝政,盛世皇帝李隆基自然也是居于此地。
兴庆宫位于长安外郭城的东部,与东市成顶角之势,原是李隆基任临淄王时的藩邸,于开元二年改名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进行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称为“南内”。
张九龄作为大唐第一宰相,走在通往紫宸殿的道路上,身后跟着默不做声的副相李林甫,还有一些官职五品以上的常参官也是按照序列鱼贯跟进。严挺之作为正四品的尚书左丞,今日也在朝见的官员之列。
所谓的常参官,就是可以经常面见皇帝的重要官员。按照大唐制度,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在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为隆重;一种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的朔望朝参;还有一种则是比较简单经常的常参。
这参加常参的官员,便是常参官了。所以说,能够隔三差五地面见皇帝的官员,那就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开元十八年,李隆基下令“许常参官分日入朝,寻胜宴乐”,于是逐渐形成了皇帝单日坐朝,常参官双日不复入阁的制度。今日正逢单日,作为大唐帝国的枢相,张九龄必定是要来面见皇帝的,作为副相的李林甫,自然也没有不到场的理由。
原本在张九龄和李林甫两人之间,应该还有一人的,但如今此人却在洛阳公干,所以并未出现在常参官员的队伍之中。
这位如今缺席的副相,便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耀卿。
也就是说,张九龄为中书省负责长官,如今位居大唐首席宰相之职;裴耀卿为门下省负责长官,如今位居大唐第二宰相的职位;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大唐第三宰相。
按照大唐三省六部制的架构,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都为大唐宰相,为何权力最大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却不曾担任大唐宰相之职,却让位列六部之二的礼部尚书李林甫出任第三宰相的职务呢?
原来,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经出任尚书令实职,而他同时还被封为正一品的天策上将军,可谓是皇帝李渊之下军政一把抓的超级猛人。正因为秦王李世民是当时皇帝之下实际上的帝国第一人,而太子李建成却是帝国法定的储君,这才酿成了玄武门下手足相残的悲剧一幕。
李建成是名义上的老二,李世民是实际上的老二,这两人要是不打起来,那才真是出鬼了!
李世民干掉了自己亲哥哥,逼着他老子李渊退位之后,便成了大唐主宰。他本人深知“尚书令”和“天策上将军”两个职位对于皇帝的巨大威胁,所以大唐从此再无文官被任命为尚书令,再无武将被任命为天策上将军。
因为尚书省实际上不任命尚书令,所以便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在仆射之下又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则被称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按照此时的规制,三省之中的中书和门下二省的办公机构都设在宫内,唯独尚书省下面的六部设在宫外。因为六部之上没有了尚书令来进行约束,所以这六部长官实际上的职权可不小,尤其是主管官吏考评选拔的吏部尚书,就算遇到了宰相,照样可以不鸟。
六部尚书乃是正三品的高官,许多时候出任宰相之职的官员也就是正三品,甚至是从三品。很多时候,这新任的宰相便是由吏部尚书负责颁布任命文书,你说大家同样是三品官,吏部尚书如何真的从心里服气当朝宰相?
当然了,也有那种超级牛逼的宰相,可以玩死六部负责的长官。
比如,一代奸相李林甫。
当李林甫玩弄手段将张九龄赶出长安之后,他便接替张九龄担任了中书令一职,成为大唐首席宰相。在此之后的十多年中,李林甫不仅玩死玩残了许多朝中高官,就连太子也被他玩废了一个,至于那些在外为国杀敌的武将,更是被他无情地排挤和构陷。
太极宫是隋朝和初唐时期的皇帝居所和朝会之地。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太极宫内比较潮湿,于是搬进位于长安东北角的大明宫内居住。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便是发生在太极宫正北的玄武门下。
大明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方的龙首塬高地之上,是一座相对**的城堡,俯瞰整座长安雄城。宫殿始建于贞观八年,是后世北京紫禁城面积的四倍还多。自高宗起,大唐的皇帝们便在大明宫内居住和处理朝政,盛世皇帝李隆基自然也是居于此地。
兴庆宫位于长安外郭城的东部,与东市成顶角之势,原是李隆基任临淄王时的藩邸,于开元二年改名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进行扩建,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称为“南内”。
张九龄作为大唐第一宰相,走在通往紫宸殿的道路上,身后跟着默不做声的副相李林甫,还有一些官职五品以上的常参官也是按照序列鱼贯跟进。严挺之作为正四品的尚书左丞,今日也在朝见的官员之列。
所谓的常参官,就是可以经常面见皇帝的重要官员。按照大唐制度,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在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为隆重;一种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的朔望朝参;还有一种则是比较简单经常的常参。
这参加常参的官员,便是常参官了。所以说,能够隔三差五地面见皇帝的官员,那就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开元十八年,李隆基下令“许常参官分日入朝,寻胜宴乐”,于是逐渐形成了皇帝单日坐朝,常参官双日不复入阁的制度。今日正逢单日,作为大唐帝国的枢相,张九龄必定是要来面见皇帝的,作为副相的李林甫,自然也没有不到场的理由。
原本在张九龄和李林甫两人之间,应该还有一人的,但如今此人却在洛阳公干,所以并未出现在常参官员的队伍之中。
这位如今缺席的副相,便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耀卿。
也就是说,张九龄为中书省负责长官,如今位居大唐首席宰相之职;裴耀卿为门下省负责长官,如今位居大唐第二宰相的职位;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大唐第三宰相。
按照大唐三省六部制的架构,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都为大唐宰相,为何权力最大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却不曾担任大唐宰相之职,却让位列六部之二的礼部尚书李林甫出任第三宰相的职务呢?
原来,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曾经出任尚书令实职,而他同时还被封为正一品的天策上将军,可谓是皇帝李渊之下军政一把抓的超级猛人。正因为秦王李世民是当时皇帝之下实际上的帝国第一人,而太子李建成却是帝国法定的储君,这才酿成了玄武门下手足相残的悲剧一幕。
李建成是名义上的老二,李世民是实际上的老二,这两人要是不打起来,那才真是出鬼了!
李世民干掉了自己亲哥哥,逼着他老子李渊退位之后,便成了大唐主宰。他本人深知“尚书令”和“天策上将军”两个职位对于皇帝的巨大威胁,所以大唐从此再无文官被任命为尚书令,再无武将被任命为天策上将军。
因为尚书省实际上不任命尚书令,所以便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在仆射之下又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各部长官则被称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按照此时的规制,三省之中的中书和门下二省的办公机构都设在宫内,唯独尚书省下面的六部设在宫外。因为六部之上没有了尚书令来进行约束,所以这六部长官实际上的职权可不小,尤其是主管官吏考评选拔的吏部尚书,就算遇到了宰相,照样可以不鸟。
六部尚书乃是正三品的高官,许多时候出任宰相之职的官员也就是正三品,甚至是从三品。很多时候,这新任的宰相便是由吏部尚书负责颁布任命文书,你说大家同样是三品官,吏部尚书如何真的从心里服气当朝宰相?
当然了,也有那种超级牛逼的宰相,可以玩死六部负责的长官。
比如,一代奸相李林甫。
当李林甫玩弄手段将张九龄赶出长安之后,他便接替张九龄担任了中书令一职,成为大唐首席宰相。在此之后的十多年中,李林甫不仅玩死玩残了许多朝中高官,就连太子也被他玩废了一个,至于那些在外为国杀敌的武将,更是被他无情地排挤和构陷。